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实验室研制的 HL 型旋流器用压力容器式方式并联起来 ,建立 10 0 0 t/ d规模的示范装置 ,并进行试验。示范装置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工业测试比较 ,HL型旋流器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放大而造成性能下降 ,它能取代石化行业目前采用的“一隔二浮”流程中的大部分装置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一种新型旋流器的开发过程,新型旋流器具有双进口、弧锥段体的结构特征,公称直径分别为18mm、28mm,通过对新型旋流器进行实验室测试,HL28型平均分离效率在90%以上,明显估于国际上正在采用的Thew型双锥体和Ammco型单锥体旋流器,HL18型比HL28型流器有更好的分离效果,突破了国际上通常认为旋流器的直径不能小于28mm的说法,即提高了离心分离因数,又解决了油滴破碎问题,为以后的油水  相似文献   

3.
油—水旋流分离技术及其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油-水旋流分离技术的发展,比较了Dynaclean型动态旋流器与Thew型,Amoco型和KNN型静态旋流器的结构特点及分割粒径。归纳了油滴在经泵增压的过程中出现破碎的影响因素,油滴的破碎程度取决于油水两相的粘度比,增压泵的型式,泵型速,泵流量,以及旋流器进料口的速度,给出了六种合理的压舱水,油田污水和炼油污水的旋流分离流程。比较了不力旋流器同隔油池,浮选和机械离心机相比在技术经济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确定了用于沙、水分离的水力旋流器的几何构造,并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得出各个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制造出一台样机,以不同参数(入口流速,含沙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云超  杨月明  聂小保 《环境工程》2019,37(12):120-125
采用两级串联水力旋流器进行疏浚泥水原位处理技术在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的同时,出水SS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标准,可直接排入水体。实验条件下,一、二级水力旋流器最佳锥角分别为8°和5°,一级水力旋流器最佳分流比为0. 12。PAM的混凝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二级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二级出水SS;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级水力旋流器底流体积浓度,降低一级分流比。二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4 mg/g干污泥时,出水ρ(SS)为(301. 5±54. 1) mg/L,满足GB 8978—1996排放标准;一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1 mg/g干污泥时,分离效率为60%时,分流比由0. 15降至0. 05。该技术有望在疏浚泥水原位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除油水力旋流器在九江石化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除油水力旋流器是一种管道式油水分离设备 ,它具有体积小 ,无须特殊维护等特点。针对炼油装置的具体特点 ,提出了旋流器的配置流程 ,并结合在九江石化总厂的使用经验 ,验证了旋流器在炼油装置应用的可行性 ,同时提出了具体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PE微孔管应用在水力旋流器领域的可能性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PE微孔管将常规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尾管段替换,在后者的结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水力旋流器,并利用该旋流器对油水混合液进行了分离实验研究,测定和分析了相关效率,对于微孔管与旋流器的结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处理含油污水的水力旋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对烟气脱硫装置中废水旋流分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石膏浆液旋流器溢流与废水旋流器入口标高之差产生的静压是否满足废水旋流器入口压力与管道水头损失之和的条件,提出了两种优化布置方案,达到简化设计、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该优化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10余套烟气脱硫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丁蕾  蒋惠亮 《环境工程》2012,(Z2):289-292
为了研究废砂浆中碳化硅粉和硅粉的分离情况,选用混合模型对柱型水力旋流器多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柱型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与入口速度、进口浓度等因素有关,并分析出一定条件下当主、次相的入口速度均为1.1m/s时颗粒分离效果较好,分离效率较高,实验检测分离性能较好,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优势除藻菌净化富营养化城市景观湖水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现场投加的方式 ,研究了优势除藻菌群对城市景观富营养化湖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证明 ,采用投加优势除藻菌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降低湖水中的叶绿素a(Chl.-a)和浊度 ,提高水体溶解氧 ,减少臭味 ,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2.
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堆制法处理油污土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石油降解菌复合堆制法来处理油污土壤(土样1和土样2),对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如温度、pH和水分进行适时的调控;定期分析添加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菌数变化以及总油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这种堆制方式对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十分明显,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生物修复的去除率分别为42.9%和44.3%。  相似文献   

13.
对在粪大肠菌群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实验室质控设备、培养基、精密度检验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DO 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以模拟的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DO、C/N等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连续曝气工艺,在进水COD=200mg/L,NH4+-N=30mg/L条件下,控制DO在0.5~1.5mg/L范围内时,出水TN浓度为1.98~6.3mg/L,TN的平均去除率在80%以上,最高去除率达到93.74%,并可推断出在反应系统内存在好氧反硝化菌;C/N在3.3~10之间时,C/N越高,出水NO3--N浓度越低,SND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建成的工业区群,通过现场收集资料、组织专家评估和公众参与等方法,按一定的技术路线和步骤,对其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及控制对策措施进行回顾、验证与分析,并作责任分析。其结论可成为环保部门对相关方环保执法的法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纤维素分解菌F2对玉米秸秆进行堆沤预处理,将经不同堆沤预处理时间后的秸秆与猪粪混合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结果发现,堆沤15 d后秸秆的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10.06%,VS去除率和纤维素降解率比未加菌堆沤预处理分别提高了10.74%、10.60%;加菌堆沤预处理后的秸秆厌氧发酵甲烷产气率、干物质产气率、发酵前后VS去除率均高于未加菌堆沤预处理后的秸秆,且产气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加菌堆沤预处理10 d的秸秆比未加菌堆沤预处理15 d的秸秆提前了2 d达到产气高峰,累计产气量达到21 957 mL,比未加菌堆沤预处理15 d的秸秆增加了1 629 mL。实验结果表明:该纤维素分解菌对玉米秸秆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机碳的矿化;有效地提高了秸秆的生物降解性能,缩短了预处理所需时间;同时提高了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和产气潜力。  相似文献   

17.
3H在黄土中迁移的滞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证实3H在介质中的吸附,进行了饱和条件下的3H和Br-、3H和99Tc与非饱和条件下的3H和131I的溶质迁移野外现场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3H的迁移速度滞后于Br-、99Tc和131I.模拟结果表明,3H在饱和黄土中迁移的延迟因子约为1.95~2.05,相当于在地下水中迁移的速度比地下水流速慢了50%.影响3H迁移滞后的因素主要有土壤黏土矿物的吸附,土壤中不流动水的存在及土壤的理化性质.该结果对用3H对地下水定年和测速的精度提出了质疑,也为中、低和极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中处置3H废物的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液柱喷射湿法脱硫产物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系统中 ,液柱喷射湿法脱硫在脱硫产物的处理上采用就地强制氧化CaSO3 ,真空带式过滤机脱水的方式 .实验通过塔内氧化速度测试 ,对不同脱水效果的石膏、浆液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氧化不完全的残余CaSO3 是影响脱水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善氧化效果 ,降低残余CaSO3 的量 ,是提高石膏品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