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美两国火电厂SO2排放要求与控制措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比较了中美两国火电厂的SO2排状况、标准及控制要求,火电厂控制SO2排放的对策与措施;介绍了了火电厂SO2排放对大气环境及酸雨的不同影响;对我国火电厂SO2排放标准的修改及电厂SO2的排放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俊炜  陈振乾 《化工环保》2016,36(6):661-665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CO_2在FAU分子筛上的吸附情况,比较了不同CO_2逸度下,CO_2在分子筛模型上的吸附位、吸附量的变化,拟合了其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吸附饱和状态下,分子筛的孔结构越大,对CO_2的吸附量越大,对于比CO_2分子更小的微孔结构,吸附几乎不发生;在低逸度下,CO_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小孔内,随着逸度的提高,CO_2的吸附量迅速上升;在高逸度下,吸附量的提高主要发生在大孔内;FAU分子筛吸附CO_2的过程符合Ⅰ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在高压下对CO_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低压下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国光  刘源海  牟雨 《化工环保》2015,35(6):579-582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分离模拟油田火驱尾气(CO_2-N_2-CH_4混合体系)中的CO_2。考察了吸附压力、吸附温度和气体流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吸附压力为0.6 MPa、气体流量为2 000m L/min、初始CO_2体积分数为13.01%的条件下,CO_2的穿透吸附量为60.34 m L/g,CO_2吸附率为78.92%,碳分子筛对CO_2的分离因子为8.233;在床层利用率为0.523的条件下进行降压解吸,当吸附压力降至0.1 MPa时,出口CO_2体积分数约为80%,CO_2的回收率可达96.38%。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烯三胺(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模拟烟气中CO_2。实验结果表明:MEA-MDEA-DETA 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明显大于DETA溶液和MEA-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速率,但低于DETA溶液与MEA-MDEA复合胺溶液CO_2吸收速率之和;350 mL0.5 mol/L MEA-0.5 mol/L MDEA-0.3 mol/L 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量为0.327 2 mol,小于相同体积0.3 mol/L DETA溶液与0.5 mol/L MEA-0.5 mol/L MDEA复合胺溶液的CO_2吸收量之和;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CO_2达到饱和时,溶液pH约为8.0,溶液电位约为-80 mV。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CO_2饱和后的再生温度为103℃,一次再生率约为87.5%。  相似文献   

5.
以水为吸收液,采用旋转填充床分离微生物厌氧发酵沼气中的CO_2,考察了工艺条件对CO_2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液量越大、气液比越小、进口CO_2体积分数越小、操作压力越大、进液温度越低则CO_2的吸收效果越好,而床转速以适中为宜;在进液量60 L/h、气液比3.3、床转速1 000 r/min、进口CO_2体积分数40%、操作压力1.2 MPa、进液温度5℃的条件下,CO_2吸收率为57.4%,提纯后气体的CO_2体积分数为17%。  相似文献   

6.
赵毅  王添颢  王晓慧 《化工环保》2017,36(5):503-508
由于CO_2在热力学上的稳定性和动力学上的惰性,高效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CO_2催化氢化反应以实现CO_2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主要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结构特性以及实验条件优化等角度综述了Ni基催化剂、Cu基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在CO_2催化氢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低分压CO_2回收新技术的特点和基本原理,叙述了该技术用于不同类型烟道气CO_2回收的工业应用实例。该技术可解决一乙醇胺降解损耗及设备腐蚀等技术问题,提高溶液的吸收能力、降低CO_2的再生能耗。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吸收转化CO_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咪唑类离子液体物理法吸收CO_2的机理和研究成果以及季铵类、磺酸类和含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化学法吸收CO_2的机理和研究进展。通过利用离子液体的无蒸汽压、优良的溶解和催化性能、绿色无污染等特性,结合对离子液体的功能化设计,使其在吸收转化CO_2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FMC)作为解吸装置,对吸收了CO_2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富液)进行膜法解吸实验。考察了CO_2负荷、解吸温度、解吸压力、富液流速和N_2吹扫流量对C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液中CO_2负荷越大、解吸温度越高、解吸压力越低、富液流速越大、N_2吹扫流量越大,则CO_2解吸率越高。综合考虑,本实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解吸温度45~65℃,解吸压力10~30 k Pa,富液流速0.08 m/s,N_2吹扫流量200 m L/min。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火电厂CO2排放特点,阐述了火电厂CO2减排技术、成本及影响因素,分析了CO2减排对中国未来能源和经济的影响。指出最适合CO2捕集技术发展的电厂类型是超超临界燃煤电厂和IGCC电厂,CO2减排技术的研发重点是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大气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及地面SO_2浓度短期预报研究”技术鉴定会,由能源部安环司主持,于1991年5月11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20余人。火电厂大气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是全面掌握火电厂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性监测预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大气探测站;数据自动采集、  相似文献   

12.
介绍火电厂SO2治理的新机制——特许经营政策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了对火电厂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的意义.探讨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对化学沉淀法回收废水中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溶液中CO_3~(2-)对磷酸铵镁(MAP)法和羟基磷酸钙(HAP)法磷回收率的影响,并对回收磷所得产物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为使磷回收率达80%以上,MAP法回收磷时n(CO_3~(2-)):n(Mg~(2+))必须小于0.5,HAP法回收磷时n(CO_3~(2-)):n(Ca~(2+))必须小于0.2;溶液中的CO_3~(2-)浓度对MAP法回收产物没有明显影响,但HAP法回收磷产物中会出现大量碳酸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火电厂水环境保护分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火电厂废水综合治理”学术交流会于1995年10月6日~8日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所、设计院、火电厂、大专院校和电管局等单位的4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水环境分专业委员会委员14人。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4篇,经有关委员及专家评审,选出其中23篇论文汇编成论文集出版。16位代表在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火电厂废水排放状况及近期控制目标及对策;2.火电厂水平衡优化研究;3.灰水结垢倾向判断及回收L艺研究;4.火电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温室气体中,CO2的排放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十分巨大,CO2排放已成为燃煤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电力工业CO2排放状况,介绍了几种火电厂CO2排放捕集措施: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以及燃烧后脱碳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指出了低碳经济下火电厂的CO2减排方向。  相似文献   

16.
火电厂的水工与自然环境关系十分密切。污染了的水源,直接影响火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而火电厂的大量温排水,不经适当处理,也有可能导致水体热污染。因此,在火电厂水工建设中,应当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不少火电厂付出沉重代价而得到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油田强化采油所需的CO2来源和减少火电厂烟气中CO2的排放污染,保护环境,胜利油田在其自备发电厂建成了用化学法捕集CO2工业化示范工程,用于油田“低渗透油藏驱油”先导试验。该试验取得成功,使CO2变废为宝,实现了驱油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为我国碳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对油田和火电厂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CO_2)引起的,CO_2的脱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有机胺法吸收CO_2的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综述了各种有机胺溶液吸收CO_2的方法,其中单组分有机胺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混合胺体系可以弥补存在的问题,提高技术水平。为了降低解吸能耗,采用非水溶剂与有机胺混合,但是黏度会影响反应的吸收能力,可以添加减黏剂对混合体系进行改善。提出一个猜想,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中加入离子液体,再加入聚丙烯酰胺减黏剂,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火电厂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家环保政策,火电厂应用的CEM系统,系统技术分类,建立我国火电厂有关法规等四个方面叙述我国火电厂CEM应用现状,为待装CEM装置的火电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能源部西安热工所和淮阴电厂共同开展冲灰水的治理一“炉烟 CO_2法处理冲灰水应用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成果,并已于1988年6月8日至9日在江苏省淮阴电厂通过了部级鉴定.淮阴电厂采用了炉烟 CO_2处理灰浆水系统,其设计参数为:CO_2处理池布气深度1.5米。气水比9.6∶1,通气时间10分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炉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