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环境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综合阵地,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始终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与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绿色社区的创建,把环境保护的舞台构筑到各个社区,使环境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社区。为环境宣教社会化机制的形成,和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践试点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缺乏“绿色社区”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杭州市选择了地处老城区的大家苑社区做为试点,从2000年6月开始,开展以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树立居民良好行为规范和环境道德,培养可持续消费观念为重点的创建活动,通过半年的艰苦探索,取得进展,“绿色社区”的雏形在大家苑社区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环保局起草了“绿色社区”创建指导意见,确…  相似文献   

3.
周围 《环境教育》2006,(6):37-39
“绿色社区”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给予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并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的一种表彰。创建“绿色社区”寄托着人们对优美舒适的良好人居环境的憧憬,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符合我  相似文献   

4.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会议已从最初的简单的会议模式,逐步转变成解决社区实际环境问题、改善社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促进了社区、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环境管理能力,是环境行政管理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同时,它促进了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提高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和动力,实现了个人、单位、社会的三赢,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4,(5):54-54
退休教师周美恩几十年风雨无阻,孜孜不倦地开展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她自己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环保志愿者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事行列中。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环境保护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是两个文明在社区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以创建绿色社区为载体、构筑创建的移动平台,让“绿色”渗入到更多的社会细胞,倡导绿色文明、推动社区环保工作日趋完善,美化我们的市容市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坚持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各类科技竞赛成果喜人,获得国家级奖项15人次,省级2人次,市级48人次,区级79人次。武汉市武昌区武泰闸小学创建于1972年3月,是武昌区环境教育基地学校。学校多次承办区级环保主题活动,主办的"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爱鸟周、武昌区纪念世界环保日启动仪式、巡司河水质调查等大型活动,一直引领、推动着武昌区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7,(6):33-35
2004年以来,辽宁省普兰店市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和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着力于综合决策、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采取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举措,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全面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确保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年底,安徽省环保厅、安徽省文明办组成联合评估验收组,对安徽省12个地市29个申报社区展开现场评估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地创建热情高,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安徽省环保厅、安徽省文明办组成联合评估验收组,对全省12个地市29个申报社区展开现场评估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地创建热情高,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社区环境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环境意识及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热情大幅提高,绝大多数申报社区达到或超过安徽省绿色社区标准,绝对标准市区好于县区,相对标准县区好于市区。  相似文献   

12.
张丽  刘建雄 《环境教育》2008,(12):28-30
一、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概况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全省2000多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万人进社区,由省厅污控处牵头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社区污染现状、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废水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省环保宣教中心在13个省辖市选择了14个社区试点,开展“一十百千”社区环保宣教工程,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则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乌鲁木齐市于1997年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和中宣部1996年联合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总体部署以及《行动纲要》中提出的“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总要求,结合自治区环保局新环科发[2001]75号文《关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绿色社区"创建在马鞍山市蓬勃开展,一个又一个"绿色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眼前。如今,该市已有30个社区获得"马鞍山市绿色社区"称号,已占全市106个社区总数的30%多。马鞍山市环保局在推进创建过程中,对创建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新农村环保工作的好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 《环境教育》2008,(10):36-37
从2002年7月开始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到2008年4月命名了第七批204个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2006年,环保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决定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活动,经过2年周密严谨的考核,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在2008年4月被命名,这给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了表扬先进,树立典型,《环境教育》杂志从2012年第六期开始到年底前,以专题的形式,隆重宣传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以及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中国环保精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韩宁会  唐棣  老歌 《环境教育》2009,(12):50-51
伴随着"绿色社区"创建在马鞍山市蓬勃开展,一个又一个"绿色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眼前。如今,该市已有30个社区获得"马鞍山市绿色社区"命名表彰,已占全市106个社区总数的30%。马鞍山市环保局在推进创建过程中,对创建指标不搞一刀切,实行新旧小区硬件标准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