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在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环境保护有必要很好地运用经济手段 ,环境税就是一项很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文章探讨了环境税的经济学原理 ,在借鉴国外开展环境税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环境税的开征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环境税制的功效及其现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税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筹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而对特定的自然人和法人所征收的一类税,环境税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在西方环境税征收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排污费改税的理论研究进程中,开征环境税,构建我国环境税制度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正> 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尚处于探索时期.固体废物管理与水环境、大气环境管理差异较大,它是以具体的废物为管理对象,通过实施各种环境政策、措施、制度,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因此,固体废物管理具有显著的总量和过程特征,这就为实施以定量化、科学化为主要特点的新8项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推行八项环保制度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侮一项制度的推行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进行试点、探索及总结经验.贯彻新8项制度为固体废物管理带来新的契机.能否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对于我国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际《巴塞尔公约》和主要发达国家固体废物管理的发展历程、立法体系及主要制度,基于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举措方面的国际相关经验总结,提出了深化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建议: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强化固体废物风险防控、运用绿色环境经济政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  相似文献   

5.
固体废物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不仅在各个国家成为一大公害,而且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也成为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固体废物的管理,并采取了多种法律措施。尽管中美两国的法律制度不同,但对两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制建设。一、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制度 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弃物作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即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态废弃物质。法律上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固体废  相似文献   

6.
环境税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彪 《环境导报》1999,(3):10-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有必要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环境税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激励制度,但在我国仍是个新概念。探讨了环境税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税种和税制设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韩国固体废物的管理中针对包装废物的管理体制和制度。韩国固体废物的主要监管执行部门是环境资源公社。韩国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制订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废物付费制度、押金返还制度、分类排放标识制度及事业场废物减量化制度,在控制韩国包装废物产量和提高回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色搜索     
《环境》2012,(10):52-53
环境税有望“十二五”期间开征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首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明确,我国污染物排放收费制度将进行改革,为今后国家设立环境税留有空间。实际上,国内关于环境税的讨论已逾10年,多个国家政策文件和财政部、环保部相关官员多次提及环境税正在研究制定,并于有望“十二五”期间逐步开征。专家认为,开征环境税首先应理顺整个税收体制的关系,并逐步实现“费改税”,开征独立环境税。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税法》征税范围之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环境税改革必须处理好工业污染治理与消费污染治理、行政手段减排与市场手段减排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环境税的不同类型采取对应性的举措.《环境保护税法》是环境税改革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在于为我国目前尚缺失的排污税制度搭建起法律框架,因此,其定位于对既有排污费制度的平移,并排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适用,并无失当.在时机成熟时,可考虑增加对流动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发达国家的固体废物管理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得出其固体废物管理的优先顺序分别为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再生和最终处置,主要考核指标是固体废物的产生减少率和固体废物的回收再生率。而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技术路线是发达国家进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有效环境管理方法。在分析了典型国家的包装废物回收再利用制度和我国的包装废物污染现状后,提出我国进行包装废物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管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