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防苑》2009,(10)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和上海公共卫生专家9月6日举行研讨会,共同倡导在上海职业场所、公共场所以及公交工具等全面实现百分百无烟。专家们指出,通风和分区都不能有效消除二手烟的影响,且  相似文献   

2.
张仲德  季元 《民防苑》2009,(7):39-41
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社区的防空防灾能力已成为城市安全的重要方面。为提高社区的防空防灾能力,上海市民防办己在本市社区开展了组织领导、预案编制、指挥场所、避难场所建设、民防应急队伍建设、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社区配备民防应急箱是社区民防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它关乎防灾、关乎民生,是减灾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体,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也是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加速、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的有利契机,加强和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9,(4)
假如当人流集中在浦东参观世博会时,却突然下起一场局地性极强的暴雨,如此场景显然会十分尴尬——今后这一烦恼将不再存在。上海市气象部门正着手针对浦东地区制作发布局地预警信号,配合全市性的天气预报,将使世博会园区的天气变化不再有"盲点"。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预先经科学划定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由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就有关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紧迫性、国内外现状、设计规划、技术要求和启动管理作一系统阐述,并以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试点作为范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杭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草案)》,规定主城区将全年禁售禁放烟花爆竹;萧山、余杭、富阳三地由各自人民政府划定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因为重大公共庆典需要在市区范围内举办焰火晚会或者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由主办单位向公安机关申请,经许可后,向社会公告;环保、气象等部门将进行环评,不通过的不予许可。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决定从2006年开始加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步伐。按照市级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将分级建设能容纳难民1万人以下小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能容纳难民1万-10万人中型地震应急避难场;容纳难民10万-30万人大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将建成为开放无障碍式,并在地震应急避难场地附近,设置明显标志牌并提示紧急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同时配备应急供水等应急设施。  相似文献   

8.
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燃烧学理论,对炉内碳黑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理论上证明了煤无烟燃烧锅炉“多孔分层错列撞击流”式二次风在消除碳黑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经过实际证明,所设计的链条炉排煤无烟燃烧锅炉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6,(6)
2006年3月以来,一种小小的昆虫在北京引发了一场人虫大战。这种让北京如临大敌的小虫,就是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美国白蛾。它适生范围广,繁殖力特强,具有暴食性,可将成片的树林树叶横扫一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有人称之为无烟的火灾。据农业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将建设城市紧急状态下公众避险避难场所,重要基础设施、大型工程项目等必须修建地下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安全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12.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0,(3):2-2
<正>这个夏季,最火的当属上海世博会了。历届世博会,均是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不断涌现的众多科技成果,从世博会走向世界,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当地震来临时,快速及时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频发、城市人口不断集中的今天,各城市应事先建设好避震疏散场所。通过对影响避震疏散场所选择的中山市城区地质构造背景与场地条件、以区为单位需安置人口数量、医疗救护点、易燃易爆危险源、避震疏散通道分布等要素的分析,并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参照关于建设避震疏散场所的规范和标准,对中山市城区避震疏散场所进行了规划。所规划的避震疏散场所安全可靠、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中山市城区的应急疏散需要。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3日,中国上海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举办世博会是历史赋予上海的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年春夏期间举办的上海世  相似文献   

15.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灾后应急避难、救援、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平时功能的主要构成部分。首先按照应对灾害的主要类型,将避难场所分为气象型避难场所和地质型避难场所,相对应的为建筑型避难场所与场地型避难场所。继而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性质相关联,从防灾避难的角度将城镇用地划分为"靶区""防灾避难据点"与"防灾避难通道"。总结城镇防灾避难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组构原则与组成方式,并以三种模式进行模型化构建。进而概括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要点、规划内容与技术路线,并以深圳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加以佐证。得出了结论:防灾避难场所是城镇整体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镇防灾避难空间规划应从城镇整体空间结构出发,合理规划防灾避难场所与防灾避难通道,优化用地功能与规模,提升城镇整体的防灾避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紧急疏散人员,避免直接或次生灾害威胁,具有一定功能设施.并可供政府集中救助而事先规划、建设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指挥、应急供电、应急物资供应、应急篷宿、应急供水、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等11种功能,融通信、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于一体。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室内外结构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具有抵御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3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禁止在中小学销售碳酸饮料。这一规定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认为是"与国际接轨,保护学生健康"的一个举措。说是"与国际接轨"有一些夸张,不过英国和法国的确禁止了在校园内销售含糖软饮料。在美国,洛杉矶、费城、迈阿密等城市也禁止或者进行了限制,而加州更在2005年把这种限制变成了法律。"碳酸饮料"顾名思义,是加入了二氧化碳的饮料,比如苏打水、汽水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指可乐、雪碧之类的甜饮料。这些饮料有什么问题,以致触犯众怒,被禁止在学校内销售呢?流行的碳酸饮料都是甜的。饮料要达到多数人喜欢的甜度,需要10%左右的糖。不管是蔗糖还是高果糖浆,这些糖都太多了。比如经典版  相似文献   

18.
随着避难时间的推移,群众的避难需求表现出逐级上升的层次性,由此决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在选址和空间布局时应当考虑层次性和及其结构特征。在将应急避难场所划分为临时避难场所、短期避难场所和中长期避难场所三个层次,并进一步探讨避难需求与应急避难场所的层次性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层次结构在空间上表现出的单一流、嵌套和非空间一致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晓 《防灾博览》2010,(3):72-75
<正>历届世界博览会,均是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让我们回眸一下历届世博会,看看有哪些科技成果在世博上涌现,并从世博会上走向世界,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有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关于海南毒豇豆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武汉、上海、杭州、广州、合肥等多个城市也发现了毒豇豆。世博会揭幕之前,出现了令人吃惊的毒豇豆事件,这不禁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