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隐痛     
晶莹透亮的小糖人,油光嫩白的糯米球,点缀着红红绿绿的江米糕,还有那黄红蓝白的针线挑脑。以前父亲回来总是格外小心地把木匣搬进屋内,高置起来。安贵只恍惚看得五颜六色,觉得那里一定会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那只小彩盒便成了安贵儿时的幻想国度了。现在安贵却真真切切看到了这只小彩盒,以至于伸手就可轻易拿出来些。他真想再停下车,摸出几个糯米球充填自己干瘪的肚子。他不想去细细品其滋味,只想让空空的腹腔内有些东西而己。一只手不知觉地摸到木匣上,手指在玻璃面上轻轻碰了几下,又缩了回去,重又握住了车把。安贵知道,木匣子里的东西是娘跑东家走西家凑起的钱买来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39-39
陈大超的一位朋友从欧洲回来,给他讲了件在突尼斯洗头的趣事。夏天,这位朋友和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的一位参赞,飞到突尼斯去办事,住在一家星级宾馆里。吃过晚饭,他下楼去理发。没想到,在给他洗头的时候,那位非洲理发师只是用一个装着水的喷雾器,先后往他的头上喷了两次水,就算完活儿了,而且仅仅这样喷了两次,就收了他20美金。  相似文献   

3.
隐痛     
安贵不忍看着娘受罪,咬咬牙,向母亲开了口。“娘。让我去收破烂吧。等有了钱,我再去上学,让妹妹也去读书”。母亲抚摸着儿子黄茸茸的头发,望着孩子莱色的脸蛋,止不住一阵心酸。两行清泪滴落在胸襟上。苦命的儿哟,老天爷你长长眼吧,俺乔家一生一世没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咋个把苦水都往俺这心里浇啊。娘的心撕碎了。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产品     
我得到邀请,来到 一家颇具盛名的大公司。坐电梯来到二十九层,当我走进销售部的办公室时,看到那里端坐着一位先生。 他看到我点点头,却没有一丝笑容,甚至面目有些僵硬。他穿着绿色的西装,领带扎得严严实实,这倒让我觉得他有一种诚实、稳重的感觉,他礼貌地请我坐下。 “在你到来之前,先生,你应该对本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说。 “当然。”我微微一欠身,感到椅子有点晃动。这家公司最著名之处就是发明和生产了大量的一次性产品,就是那种又好用又方便的,所以公司规模已非常之大。 “你不会后悔选择本公司,因为我们极为重视对…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当值周生我很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值周的第一天,我看见几个五年级的同学在走廊里高声喧哗。我鼓足勇气批评了他们一句,没想到他们只是笑了笑,冲我做了个鬼脸就走开了。当时我很生气,可又不敢说什么,脸涨得通红。低年级的同学则不一样,他们看见我,就像老鼠看见了猫,不敢乱跑。  相似文献   

6.
秋日的清晨,棉田里棉叶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安阳大寒村的一片棉花地里,早有一个人的身影在那里忙碌着,他不时地弯腰去看看这株棉花,又去摸摸那株棉花。  相似文献   

7.
<正>某周六刚到家,掏出钥匙开门,就听屋内一阵小碎步传来,刚推开内门,就发现女儿已在面前站定:"把比(自从‘爸爸去哪了'火了以后,女儿对我的称谓也换了。),我今天又学了一首新歌哦,想听吗?""真的?这么乖,当然想!"。女儿伸出小手,拉着还没换好拖鞋的我,就往放钢琴的房间里拽,看来小家伙有点迫不及待了。看我坐好了,她便爬上琴凳,调整好坐姿势。  相似文献   

8.
向往     
吕定 《环境》1998,(12)
忽有一日,我对他说:“我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鸣叫的房子”。他说:“那我把你送到动物园去吧,让你住在鸟笼里,不用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还省事儿了。”我说:“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吗?”他这才认真起来:“你今天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是今天怎么了,而是很久以来就怎么了。我就是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声的房子。对了,也许就是农庄吧!可是,我又觉得那是我受用不起的奢华。  相似文献   

9.
接触过陈年的人一定忘不掉他眯起的双眼和不敢大声喧哗的笑,含蓄的书生气。有人把他定位为IT人,有人把他当商人,但在骨子里他就是个文人。他书生的清高和骄傲,随着商战里的一次次洗礼,蜕变得愈加温润与平和,诚如他的第三件作品VANCL(凡客诚品)。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里有不少青年人成天端着杆汽枪,四出转悠。趁着有鸡没人的时候,“噗”的一枪,于是一只飞不上天的鸡到他肚子里去了!或对着电杆上的家鸽“噗”的一枪,于是还没来得及飞上天的的鸽又到他肚里去了!但通过几次“民事官司”之后,这射鸡杀鸽的劣行他们不得不收敛了! 然而他们并没有把枪杆放下,转而对准了那些庄稼的卫士、特别是那些散居在灌丛矮林里的小巧玲  相似文献   

11.
刘功 《环境》1998,(11)
实验者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笼子里装有一个压杆,只有按一下压杆,食物才会掉下来,但在按压杆的同时,猫爪子也挨一次电击。每一次猫提心吊胆地去按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痛。于是乎,饿得头晕眼花的猫极想吃东西,可又怕遭到痛苦的电击,常常是眼巴巴地瞧着压杆转来转去,都不敢去碰它一下,内心矛盾重重。其结果是,过了一段时间,猫的血压升高了,患了“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2.
钟伟青 《环境》2009,(5):48-50
倒垃圾,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笔者从学前孩童就开始干这活,到现在,每天依然在干,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小时候,清晨干的第一件活,就是清扫家里几间房子的地面,然后把垃圾倒在村头的南瓜架下。那时的垃圾成分主要是泥土、鸡粪和为数不多的纸屑,倒在南瓜架下,正好作肥料。现在呢,中午在单位饭堂用餐完毕,将托盘里残羹剩菜、用过纸巾、牙签往垃圾桶里一倒,完事了。  相似文献   

13.
童雨佳 《环境》2003,(7):28-28
已经步入夏季了,老马还是像平常那样在早晨和傍晚进行锻炼。他深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肯定有益于健康。只是由于气温较高,他的食欲略有降低,有时觉得身体有点疲惫感。一天早晨,他在公园广场结识了也是来晨练的老王。老王原是市立医院的大夫,退休了,便当了私立诊所的医师。老马和王大夫很投缘,两人寒暄了一阵,就步入了夏季锻炼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逆境的磨砺     
宋飞 《环境》1999,(10)
一个淘气的小家伙在客厅里玩耍时,被玩具拌倒了,爬在地上等候大人来搀扶。但周围并无旁人,于是他爬起来蹒跚地走到厨房找妈妈,那儿亦空空如也。他又走到书房找爸爸,又不见人影。小家伙不甘心,又爬到楼上卧室去寻找同情对象,但也落空了……他又回到客厅去继续那未完成的游戏,一直待到母亲的出现,他才陶陶大哭!——这是丹麦漫画家皮特鲁斯普的一幅连环画,将小孩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7,(10)
听着夏嘉祥的侃侃而谈,一方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风之子";而另一方面,从筹备论坛到募集资金,从设计课程到经营产品,从教育培训到宣传推广,我又觉得他俨然就是个一专多能、事无巨细的"大管家"。  相似文献   

16.
黄晓卉 《环境》2004,(7):22-25
广州的清晨,最热闹的地方是大大小小的茶楼。刚开始营业,相熟的茶客便夹着墨香未褪的报纸悠悠踱来,在固定的位置坐下。侍应生笑着和客人打过招呼,摆好茶壶碗碟。抓出一大把茶叶放进茶壶里,拎起大大的水壶把烧得滚烫的热水注入茶壶,再把记帐卡往桌面一放,便自行走开了。手推车出来了,车里叠了一撂又一撂蒸笼,合着的笼盖掩不住蒸腾的热气和扑鼻的香味。茶客掀开盖子,挑上一笼两笼心仪的、多半天天如是的食物。侍应生把记帐卡拿去,掏出个红  相似文献   

17.
藏羚羊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得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春天,中国经历着非常时期。5月中旬,各大媒体除密切关注着非典的各种信息外,因5月29日是人类登上珠峰50年,媒体也把注意力放在了专业和业余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上,让人遗憾的是,来自前方记者和登山队员无不流露出人类又一次征服了珠穆朗峰的自豪。到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里,前方记者刚刚说了珠峰终于被征服时,演播室里的主持人马上纠正,应该是亲近,是攀登而不是征服。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却反映了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你见过会喝牛奶的茉莉吗?毛卡卡不仅见到了茉莉津津有味地喝牛奶,还见过茉莉"绝食"呢!不信就赶紧去看看吧!毛卡卡的个子不高,妈妈要求他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然而毛卡卡却很讨厌喝牛奶,他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喝牛奶的"酷刑"。今天早餐里照例又有一杯牛奶,毛卡卡一看就反胃。抹着椰子酱的吐司吃完了,牛奶却一口没喝。  相似文献   

20.
贾笑纯 《环境》2009,(4):86-89
(一) 有一类事当我们意识到时总觉得已经晚了,但这些事我们立即去做又不会真的太晚。这样的事很多,环境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