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从燃烧活性和清洁性方面综合评价了 6种生活垃圾典型可燃组分热解炭的燃烧性能.松木、纸张和橘皮等生物质类热解炭含较丰富的K/Ca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碳结构规则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燃烧活性及稳定性更优.PVC、轮胎和织物等化石燃料类热解炭产率、孔隙结构、碳结构的差异较大,其中轮胎炭孔隙结构以中孔为主,且含有较多的S和Zn.生...  相似文献   

2.
李文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2):63-65
通过对燃烧设备在燃料燃烧时,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及烟气组成、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及烟气组成的分析,指出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燃料的完全燃烧,同时也直接影响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提出了监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时应控制过量空气系数.  相似文献   

3.
结合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过量空气、烟气、水蒸气3种稀释剂对天然气锅炉扩散燃烧过程中的NO_x排放及燃烧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释剂吸热功率的增加,NO_x生成量减少。添加等同吸热功率的过量空气、烟气、水蒸气时,NO_x生成量依次减少,在3种稀释剂吸热功率达到250 k W时,NO_x生成水平分别为78,30,20 mg/m3;继续增加稀释剂添加量,燃烧稳定性变差。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在燃烧稳定极限点的NO_x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先下降后保持不变;而采用加湿燃烧技术,在稳定极限点的NO_x排放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使用量的迅速增加,由其燃烧产生的烟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国内对其工业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其控制研究相对缺乏。在上述背景下,该文以现场监测和文献资料调研为主,开展工业生物质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其控制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锅炉燃烧会产生颗粒物、SO_2、HCl、NO_x、重金属、VOCs和二英等污染物;现场监测的4台生物质锅炉烟气中颗粒物、NO_x、Hg、VOCs的排放浓度较高,分别为112~412、120~652、0.033~0.065、104~133 mg/m~3,普遍超过现行排放标准要求,需开展有效治理;此外,对HCl、Pb、As、二英等污染物的排放也需加强关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等综合途径来实现生物质锅炉烟气污染物低排放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运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系统,以内蒙古地区典型农作物(葵花和玉米)秸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模拟燃烧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秸秆燃烧释放CO、CO2、NOx、CxHy和PM2.5之间的差异,进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秸秆CO、CO2、NOx、CxHy和PM2.5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44.71±66.36)、(1 147.73±229.01)、(3.20±0.62)、(138.48±28.22)和(0.97±0.20)g/kg,玉米秸秆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19.69±52.27)、(1 178.75±149.00)、(1.29±0.04)、(57.83±9.45)和(1.44±0.17)g/kg;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在明燃和阴燃条件下PM2.5排放因子分别为(0.23±0.11)~(3.26±0.16)和(0.53±0.35)~(2.91±1.69) g/kg,CO排放因子分别为(162.66±15.94)~(381.65±81.74)和(235.29±34.43)~(569.80±165.72)g/kg,CO2排放因子分别为(1 094.96±182.04)~(1 866.22±377.83)和(725.10±107.71)~(1 409.43±82.32) g/kg,除CO2排放因子表现为明燃大于阴燃外,其他污染物排放因子均表现为阴燃大于明燃。

  相似文献   

6.
张立奎 《环境工程》2013,(5):75-77,126
阐述了锅炉中燃料燃烧时过量空气系数及其对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影响。指出BMF是固体燃料,其过量空气系数取值,应按燃煤固体燃料值为1.8。提出了减少排放烟气中过量空气系数实测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的颁布实施,对陶瓷炉窑烟气污染开展深度治理已成为必然。在上述背景下,文章以文献资料调研和现场监测为主,开展中国陶瓷行业烟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和治理技术现状研究。重点关注陶瓷炉窑烟气颗粒物、SO2、NOx、氟化物、氯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特性。研究表明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受燃料种类、窑炉类型、工艺水平的影响较大,现阶段中国陶瓷炉窑烟气中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较高,普遍超过最新陶瓷排放标准要求,因此为了达标排放必须开展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陶瓷烟气治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多污染物联合控制是我国陶瓷行业烟气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回转窑热解气化炉处理生活垃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目前固定床热解气化法在常温下进行存在燃气热值和气化效率较低、燃料适用范围小和预处理复杂等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了不同预热空气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小型回转窑式热解气化炉处理村镇生活垃圾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空气温度升高有利于垃圾热解气化产气,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温度超过600 ℃时垃圾的气化产气明显下降;当过量空气系数为0.4时,垃圾的热解气化效率达到最大值,并且焦油产量最小.垃圾原样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4、空气预热温度为500 ℃下对底渣、飞灰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飞灰中的铅含量远高于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相关标准限值,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二英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其含量均低于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限值.研究显示,该回转窑式热解气化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的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为0.4,最佳空气预热温度为500 ℃,在此最佳工况条件下焦油产量小,飞灰及焦渣中重金属含量小,ρ(二英)低于0.10 ng/m3.   相似文献   

9.
李伟  刘敦禹  陈军  金晶  程潜  林黎明 《环境工程》2019,37(7):135-141
富氧燃烧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碳捕集,但NO_x和SO_x等酸性气体的存在不利于CO_2的运输和封存。CO_2的压缩是运输前的必要过程,故研究烟气在高压下联合脱硫脱硝,对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实验获得的传质系数,并结合文献中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建立鼓泡反应器的传质及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数学方法对这一非稳态问题进行求解,模拟研究了NO和SO_2单独吸收和不同压力下联合吸收过程中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_x和SO_x在液相中的相互作用促进了SO2、NO2的吸收和液相中SO_4~(2-)、HSO_4~-的大量生成,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N_2O;联合吸收过程中,溶液的pH从7迅速降低到5以下,结束时溶液pH约为2; HADS(HNO(SO_3)_2~(2-))和HAMS(HNOHSO_3~-)为主要N-S化合物;压力提高,有利于SO_4~(2-)、NO_3~-、HADS和HAMS的生成,同时也导致N_2O的生成量增多。  相似文献   

10.
热电联产或纯供热的锅炉,坐落于城市周边,其排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最好的结果是零排烟不排烟。分离空气中的氧气,与再循环烟气混合,或与再循环蒸汽混合,送入锅炉燃烧。首先减少了排烟量,其次,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最后,纯化烟气成分,以利烟气全部分离利用,从而做到排烟的无污染零排放。本文最后做出基本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塑料的热降解现象试验,观察出塑料的热降解温度特性;通过废塑料燃烧过程的燃烧失重试验,计算出其燃烧动力学参数,分析塑料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在高炉炉缸高温,富氧的环境中,废塑料能够得到迅速、充分的燃烧,可以部分代替焦碳和煤粉。  相似文献   

12.
针对260 t/h旋风燃烧炉机组进行烟气污染物排放测试,并通过旋风炉掺烧铬渣后对其飞灰、底渣进行XRD、XRF分析,考察对重金属Cr(Ⅵ)、Hg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烟尘、SO_2、CO排放浓度偏高,需进一步改造处理;旋风炉掺烧铬渣飞灰中Hg、Cr(Ⅵ)的浓度分别为6.77,94.7 mg/kg,其中有毒Cr(Ⅵ)浓度显著降低,下降了97.5%;结合XRD分析可知,掺烧铬渣过程中,大部分重金属Hg、Cr(Ⅵ)主要靠挥发和通过铬渣与原煤中矿物质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释放到烟气和飞灰中,而底渣中未检测出明显的含Cr矿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目前对钢铁行业烧结烟气的氧含量分析匮乏的现状,介绍了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基准氧含量取值现状,及其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中的关键性作用。根据实地调研考察获取的全国部分省份钢铁企业烧结烟气排放数据,采用合理的氧含量折算方法,对主要污染物的实测浓度进行折算,分析了氧含量数值对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情况的影响。并且对全国部分地区氧含量分布及不同烧结机规模下氧含量的分布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氧含量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结果显示,氧含量折算对检测排放浓度有重要意义,长三角、"2+26"城市、汾渭平原地区平均氧含量分别为17. 6%、17. 1%、16. 4%。同一省份中,烧结机面积与平均氧含量值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烧结杯试验,从固体燃烧角度出发,探究燃料结构和粒度对燃烧前锋温度及烧结气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煤粉比例逐渐提高(0~100%),烧结速度提高至4.32 mm/min,利用系数提高至0.13 t/(m2·h);转鼓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煤粉比例为25%时,转鼓指数达到最高(58.4%);烟气中NOx浓度与CO成分分别提高28.34 mg/m3和0.72%,CO能促进NO的还原反应,抑制NOx生成。全煤条件下,随着煤粉粒径<1 mm的质量分数由50%降低到10%,烟气中NOx降低了51.33 mg/m3,提高燃料粒度可降低烟气NOx排放浓度;而延长烧结时间,NOx总排放量上升。研究结果可为烧结燃料选择及烟气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镍冶炼含重金属废气排放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硫化铜镍矿主要采用火法冶炼。在焙烧、熔炼过程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Cr、Zn、Cu、Ni等氧化或升华后进入烟气,部分进入烟尘,从而造成冶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富氧侧吹工艺中的熔炼和转炉工序的收尘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收尘灰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粒度特征分析、烟尘组分分析和烟尘表面特征分析。通过对其排放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镍冶炼行业含重金属废气污染源控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比了中美燃煤电厂烟气Hg排放限值,统计、分析了中国燃煤电厂烟气Hg排放特征,按美国现役机组低阶煤、非低阶煤的Hg排放限值要求,我国燃煤电厂Hg排放达标率分别仅为25. 8%、70. 9%,实施烟气Hg排放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对活性炭、改性飞灰、钙基吸附等国内外吸附脱Hg技术进行综述,基于此指出了干粉活性炭、改性飞灰吸附脱汞技术的后续研究重点,并提出开发廉价、高效、可循环再生使用的Hg吸附剂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可为我国燃煤电厂吸附脱Hg技术研究及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活垃圾焚烧炉湿法洗涤后烟气二噁英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鸣  谢冰  海景  张洁茹  程江  卢加伟 《环境工程》2019,37(7):153-158
现场采样分析了4个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通过湿法洗涤后二噁英的排放浓度。结果表明:4个焚烧炉烟气和底灰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1. 15~24. 88 ng I-TEQ/m~3和25. 69~231. 43 ng I-TEQ/kg,烟气中二噁英排放浓度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0. 1 ng I-TEQ/m~3)(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烟气同系物分析表明,湿法洗涤后4个采样点烟气中4~8氯代PCDFs分布呈现较大的差异,但是4~8氯代PCDDs基本随氯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底灰中4个采样点4~8氯代PCDFs和PCDDs分布相似,除了O_8CDF外,其余同系物基本随氯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从毒性当量浓度来看,烟气和底灰中Pe_5CDF浓度占比最大,占总浓度的35. 65%~47. 02%。湿法洗涤对4~8氯代PCDFs和PCDDs的效率基本随氯取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温烟气使洗涤系统内二噁英发生了解析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凌海波  李政  王坎 《环境工程》2013,31(2):72-75
介绍了传统钠法焙烧石煤提钒生产工艺的原理及烟气污染物产生和治理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焙烧工艺及烟气污染防治技术,阐述了工艺原理,并与传统工艺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中试试验报告及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针对烟气排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石煤提钒企业在烟气污染物治理控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东耀  周昊  刘伟  庞杰  竹涛 《环境工程》2015,33(6):76-79
水泥行业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对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通过在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上的对比,发现近十年水泥行业粉尘、SO2和NOx的排放量随着水泥产量的增加而增大,华东地区水泥行业的粉尘、SO2和NOx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8%、31.0%和31.8%,是我国7个区域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  朱建雯  钱翌 《环境工程》2015,33(5):90-94
选择乌鲁木齐市125条道路调研测试得来的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在用机动车的行驶分布的规律、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和机动车道路的行驶特点。然后使用COPERT本地化模型计算CO、NMVOC、NOx和PM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2012年CO、NMVOC、NOx和PM的排放量。通过估算得到2012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CO、NMVOC、NOx和PM的排放量分别为94 087,17 886,25 079,1 489 t。柴油机动车对NOx、PM的排放分担比率较大,而柴油机动车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偏低;柴油汽车的CO、NMVOC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跟它的排放分担率相比,贡献率要大;占保有量22.3%的国Ⅰ、国Ⅰ前标准的机动车辆对机动车CO、NMVOC、NOx、PM的排放分担比率分别为50.5%、41.0%、51.5%和55.0%;占保有量64.3%的国Ⅲ、和国Ⅳ车辆对CO、NMVOC、NOx和PM的贡献率分别为35.2%、42.7%、35.6%和3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