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是利用气体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来测量气体浓度的一种方法。DOAS法连续监测系统的核心是软件部分,由于吸收谱线漂移现象的存在,光谱解析算法的改进对污染气体浓度的计算带来很大的影响。基于DOAS法研究监测排放烟气浓度时谱线漂移对浓度计算的影响,并提出将相关函数和相关系数结合参与浓度计算,实验的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减小谱线漂移时浓度计算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氮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充分考虑重复测量的重现性、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局限性、标定仪器所用的标准气体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计算氮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浓度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4.  相似文献   

3.
紫外差分光学吸收法测量污染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对紫外波段的SO2、NO、NO2污染气体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得到了紫外波段的差分吸收截面.提出的分波段计算方法对混合气体测量的误差达到15%以内,测量精度与所选测量波段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国家和重庆市相关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针对城市地下管网气体危险源的特点,采用红外传感器技术,可对管网内的爆炸性及有毒有害(如甲烷、硫化氢气体等)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监测无人值守、数据实时采集与气体抽排控制等功能,具有监测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受环境影响小、可维护性强等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5.
穆瑞  杨慧中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6):2431-2436
为了提高基于臭氧协同紫外(O3/UV)法的COD在线监测装置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分析了不同水样在消解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浓度的变化率与有机物消解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消解终止自动确定的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消解过程中各传感器的数据,基于使用滑动标准偏差法计算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率的标准差自动确定消解终止时间.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物进行消解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碳实时浓度的标准差小于0.003时,有机物基本消解完全,可认为达到反应终点.该方法不仅可用于COD的在线监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也对基于臭氧协同紫外(O3/UV)法的废水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逆流化学洗涤塔中分别采用芬顿、Na Cl O、H2O2溶液3种氧化剂作为洗涤液,对生活垃圾恶臭气体进行处理,测量处理前后气体的臭气(无量纲)、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实验表明,采用芬顿、Na Cl O、H2O2作为洗涤液的3组实验,臭气浓度去除效率分别为57.5%、56.3%、45.2%,氨气去除效率分别为69.4%、61.5%、69.7%,硫化氢去除效率分别为20.0%、37.5%、13.3%。综合考虑成本和操作性,使用Na Cl O处理生活垃圾恶臭气体最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循环喷淋吸收塔针对氨气和硫化氢两种恶臭气体进行化学氧化吸收处理,研究了水溶液、氧化吸收液、紫外辅助氧化吸收3种工况条件下氨气和硫化氢的吸收效率以及硫化氢的氧化途径。结果表明:紫外辅助条件下相对于水溶液吸收和氧化液吸收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出气口硫化氢和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65和0.13 mg/m~3,去除效率分别为89.97%和90.71%,吸收液中硫酸根含量可达24.6 mg/L,单质硫和亚硫酸根分别为22.3和32.5 mg/L,可见紫外辅助条件下具有最好的氧化效果和吸收效果。向循环槽定量添加H_2O_2和补充浓硫酸,48 h内硫化氢的平均去除率进一步提升至91.1%。  相似文献   

8.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安宁舒适,其中含硫恶臭气体是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恶臭物质的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该文在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上,协同由2种不同基体上沉积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催化剂降解硫化氢废气,分别采用单独DBD放电、协同催化的一段式、两段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输入电压、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硫化氢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在单独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其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随输入电压增大,以及在污染气体初始浓度和流量较小时,反应器对硫化氢气体的去除效率增大;协同催化剂的反应系统中硫化氢去除效果明显增强,且副产物减少.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预测无组织排放源对其周围附近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并计算了某新建项目炼胶厂硫化车间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硫化氢气体,在拟选厂址周围1km2范围内的地面平均浓度,预测和评价了该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地面平均浓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炼油厂恶臭气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线板式反应器内对炼油厂恶臭气体中代表性污染物———硫化氢、乙硫醇的去除进行了试验,试验规模4~16m3·h-1 采用闸流管开关脉冲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1kW,最大脉冲电压峰值100kV.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重复频率、进口浓度、处理气量、背景气体各单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氢几乎完全去除,乙硫醇最大去除率为84%;在有正己烷背景气体存在时,乙硫醇的去除可不受低浓度背景气体影响;在高浓背景气体情况下,乙硫醇的去除率有所降低,硫化氢也有类似规律;硫化氢和乙硫醇中硫元素主要转化为二氧化硫.结合恶臭气体去除率与能量密度、进口浓度的关系,建立反应器动力学模型,获得硫化氢和乙硫醇的氧化速率常数分别为0 042和0 034L·J-1,为进一步反应器优化、放大设计及与电源匹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间接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过氧化氢与重铬酸钾的定量反应,用原子吸收测铬的方法达到测定过氧化氢的目的。试验表明,该法用于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试验令人满意,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高效吸收氧化法处理炼油工业恶臭气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酸钠溶液为吸收液,对苯二酚为催化荆,研究了对炼油企业硫化氢恶臭气体的吸收氧化效果,考察了吸收氧化的影响因素、再生方法及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氧化吸收法处理硫化氢恶臭气体效果很好,吸收液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
离子色谱法测定无组织废气中溴化氢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无组织废气中溴化氢的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参照环境空气中氯化氢的采样方法,用淋洗液做吸收液,用大型气泡吸收管作收集器,点位设置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C给出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分离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1.7%~1.9%,加标回收率为93.8%~97.6%,溴离子的检测限为0.02μg/ml,当采样体积为60 L时,无组织废气中溴化氢的检出限为0.003 mg/m3。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5%乙醇-水溶液作为吸收液,直接进样1μ1,气相色谱仪分析,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分析空气和废气中吡啶,检出限:0.01mg/L;吸收效率:98%;标准偏差:8%;曲线相关性:r=0.9993。均符合该物质便捷、准确、快速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过氧化氢酶/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过氧化氢催化体系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发现:在温度为25℃,pH为7.0的条件下催化反应30min,所形成的催化反应产物在505nm处有最大吸收,H2O2在0.003~0.3000μmol/mL呈良好线性关系,其检测限达0.002μmol/mL(S/N=3),相对标准偏差RSD=0.24%(C=0.1000μmol/mL,n=10)。该法具有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于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有机废弃物氢发酵制备生物氢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批式培养实验中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厌氧生物发酵制备生物氢气研究了菌种来源、有机废弃物种类对产氢能力的影响,以及生物氢发酵过程中液相组成的变化以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以淀粉为底物,在30L改进的UASB反应器中进行了放大实验,生物气中氢气浓度达40%~51%,CO2浓度为49%~60%,且没有检测到甲烷气体,生物气经碱液吸收后氢气纯度大于97%持续产氢时间超过120d.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微波消解土壤、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铋的方法。采用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热解涂层石墨管,塞曼扣背景。此方法对测定土壤中铋的灵敏度、准确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μg/g,加标回收率为94.5%~103.8%,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水样酸化后转化成硫化氢,用氮气带出,被含有定量且过量的铜离子吸收液吸收。分离沉淀后,通过测定上清液中剩余的铜离子,对硫进行间接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2 mg·L^-1,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0%~95%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鲤鱼肝脏中痕量Hg和As,该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优势,同时它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在KBH4-酸还原体系中同时测定鱼肝中Hg和As,方法检出限分别为Hg:0.33ng/ml和As0.36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1-2.0ng/ml和1.0-20.0ng/m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Hg:96.0%和As:100.6%。分析结果可靠,方法令人满意,并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被誉为氢能世纪.光发酵制氢作为绿色可持续生物制氢方式的一种,可以利用独特的光合系统固定太阳能,并利用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氢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光发酵细菌凝集力差、底物转化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低导致产氢效能下降,从而阻碍了光发酵制氢的发展.光发酵细菌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而被有效固定,进而增加反应器内光发酵细菌的生物持有量,提高光发酵细菌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同时,光发酵细菌形成生物膜后可以调控产氢细菌新陈代谢和生理活性使其更利于产氢.其中,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尤为重要,尤其是反应器内光源的均匀分配对于光发酵制氢是一项关键因素,需要对光源设计、空间摆放和遮光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其次,需要考虑载体性质和载体安装以充分吸附光发酵细菌并形成生物膜;同时,结合未来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需求,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设计需要逐步过渡到以室外环境作为常规环境和太阳作为光源.尽管光发酵生物膜制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于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和制氢机制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优化以突破光发酵制氢的瓶颈,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