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08,(8):37
4月24日,“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关气候变化论坛,来自世界近50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从事气候变化工作的科学家和官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气候暖化与“减排”计划。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都将出席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日内瓦召开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科技咨询机构第二次谈判会议,审查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提交的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该报告由130个国家选出的2000多名科学和技术专家,历经两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和编写而成。会议认为该报告是有关气候变化科技信息最全面的综合报告,是决策者作决策的科技依据。该报告最新的重要结论有: 1、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温室  相似文献   

4.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06,(6):6-6
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7R晚落下帷幕。来自180多个国家的约600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为期12天的大会。  相似文献   

5.
孙钰 《环境保护》2008,(1):72-75
编者按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大约1万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6.
<正>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背景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有研究表明,最近几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正在加速,多项历史纪录被刷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两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话题。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国际组织先后推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其共同的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2℃。  相似文献   

7.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8.
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的“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联合国会议,5月26日在德国波恩结束,来自160多个国家的代表与会商讨对策。为了吸引美国和其他未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加入,会议同时还展开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代表之间的非正式“对话”。  相似文献   

9.
“又到气候谈判时”。 近年来。每个岁末时节.联合国都会在不同的国家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如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第14次缔约方会议)、2009年根本哈根气候大会(第15次缔约方会议)、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及即将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气候大会(第17次缔约方会议)。  相似文献   

10.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对于非附件1国家,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11.
一、会议概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十三次届会于1997年9月22日至28日在马尔代夫举行。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派出了以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与会。代表团由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组成。来自1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2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重点审议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写内容、时间安排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审议并批准了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特别报告;选举出新的IPCC主席团;审议并通过了IPCC未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2009,(4):59-60
亲爱的朋友: 原订于2009年11月12—14日在华盛顿特区希尔顿饭店召开的《世界现状论坛》将推迟到2010年2月28号至3月3号,议题是“动员起来,拯救文明:解决气候变化的十年计划”。3月底,80个国家的2500名科学家相聚在哥本哈根讨论了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的报告是极其明显、扣人心弦的,表明全球变暖实际上比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预想的最坏结果更糟。  相似文献   

13.
邹晶 《世界环境》2005,(2):58-60
生态系统是全球性的和相互依赖的。每个人以及所有国家中的人类活动都会对全世界的环境造成影响。通过C5项目,加拿大和中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2月25日至27日,由加拿大环境部支持的中加气候变化区域适应能力国际研讨会在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中国外交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有关高校以及加拿大环境部、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办公室以及宁夏发改委、宁夏气象局以及媒体代表等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11月1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温变暖不容忽视来自世界60个国家的1500名专家组成的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发表了一份报告认为,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目前上升4度。这一数值虽然不大,但引发的后果却不堪设想:——海平面将升高1米,马尔代夫、塞舌尔、马绍尔及库克群岛以及美国大西洋沿岸和...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涉及多个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外部性问题,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和制定国家环境政策解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在的体系即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威性文件.但是由于各利益相关国家的分歧,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待分析.面临气候变化问题,有必要探讨我国在国际政策框架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如果太阳令地球增温过高的话,可能真的需要寻求遮阳物了。所谓的“遮阳物”将是人为向大气层排放以帮助地球降温的一层污染物。该建议是由一个包括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著名科学家小组提出来的。对这个被气候变化专家称为“大规模和极端”的行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年会的反应是谨慎、好奇和有所保留的。  相似文献   

1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如何在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导方针下发挥作用?本文从国际上相关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内规划环评的法规政策、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方针等方面,分析了将温室气体控制和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规划环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分析了应重点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行业规划、以及评价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以期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运动中,尼日利亚的维权运动成员试图关闭尼日尔三角洲的油站;厄瓜多尔的环保人士冒着生命危险抗议建设横穿亚马逊森林的输油管道,当地居住着盖丘亚族人(Quichua)、舒尔人(Shuar)和阿丘雅人(Achuar);在联合国召开气候大会期间,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农民来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要求谈判代表们解决粮食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