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与巢湖水华蓝藻越冬和春季复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太湖、巢湖水华蓝藻的越冬和春季复苏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从秋季11月时蓝藻大量下沉进入底泥越冬,到次年5月后底泥中的蓝藻开始复苏进入水体.在11月~次年5月的越冬过程中,底泥中的蓝藻保持增长,其中在3~5月蓝藻生长加快.巢湖中蓝藻表现出类似的下沉越冬和春季复苏规律,即蓝藻自11月开始下沉,但巢湖底泥中的蓝藻在3~4月时即开始复苏.本研究表明太湖和巢湖中蓝藻都有明显的下沉越冬和春季复苏现象.太湖不同营养盐湖区蓝藻的越冬和复苏规律相似,底泥中的蓝藻数量在越冬过程中相差不大,说明越冬期间底泥中蓝藻含量与夏季水体中蓝藻数量可能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太湖蓝藻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蓝藻爆发恶化了太湖水质,严重降低了太湖的使用功能。文章分析太湖蓝藻爆发的影响因素,结合预警模型和GIS技术,描述了太湖蓝藻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流程,为太湖蓝藻预警提供科学、合理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蓝藻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力 《环境》2007,(7):63-65
2007年4月以来,太湖暴发蓝藻引起当地公共饮用水危机,湖泊的蓝藻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也扯痛了那根被久藏的神经,江河治水的恶性怪圈因而浮出水面.据悉,蓝藻是一些地方河湖的常见现象,是河湖富营养化导致的水环境问题.此次因蓝藻暴发危及公共供水并造成饮水危机,河湖的蓝藻治理引起了突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蓝藻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处理蓝藻以提高其厌氧发酵产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效率,通过对蓝藻进行不同压力和pH的高压均质处理,比较处理后蓝藻营养物质的释放情况,并确定该处理的优选运行条件;同时,对未处理蓝藻、高压均质蓝藻、热碱蓝藻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评估高压均质处理对蓝藻发酵产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高压均质的蓝藻所释放的有机质均较处理前有所提高,其中高压均质的优选条件为压力100 MPa和pH=11,该条件下ρ(SCOD)(S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可达22.74 g/L,比对照组提高了52.34倍.在厌氧发酵试验中,高压均质处理在促进有机质释放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底物的可生化性,进而提升产酸量.高压均质蓝藻产VFA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8.22 g/L,是对照组的2.16倍.另外,高压均质处理蓝藻的CST(毛细吸水时间)由热碱预处理蓝藻的2 940 s降至1 940 s,减缓了有机质释放带来的脱水性能的恶化趋势.研究显示,高压均质预处理能够提高蓝藻细胞有机质释放、改善碳源可生化性、促进厌氧发酵产酸量,并且降低了分离回收碳源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太湖不同湖区夏季蓝藻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海  秦伯强  朱广伟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230-2236
采集太湖6个湖区水样,利用营养盐添加,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水华蓝藻在不同湖区水体中生长的氮、磷限制情况和蓝藻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梅梁湾水体只有氮、磷同时添加才对蓝藻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该湖区水华蓝藻的生长不仅存在磷限制,而且存在明显的氮限制.在太湖西部河口区、竺山湾和贡湖湾,蓝藻对单独的氮添加没有反应,而单独磷添加和氮磷同时添加对蓝藻生长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表明磷是这些区域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东太湖水体不论氮磷单独还是同时添加对蓝藻生长均没有促进作用,表明存在氮磷以外的限制因子.氮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梅梁湾和西部河口区水体培养的蓝藻生长速率最高,表明这两个水域蓝藻的生长潜力最大,氮磷输入极易刺激蓝藻大量增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蓝藻水华在这两个区域更为严重.蓝藻在贡湖湾和胥口湾水体中生长速率较低,在东太湖水体中的生长速率最低,因此这些水域的蓝藻增殖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6.
蓝藻是荒漠藻类中的主要类群,它能抵御荒漠生境中高低温、干旱、高盐碱、高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的胁迫,蓝藻胞外多糖及胞内的伪枝藻素、MAAs等在抵抗逆境胁迫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荒漠蓝藻抗逆性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荒漠蓝藻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净化蓝藻水体,利用聚铝和FeCl3 2种絮凝剂对蓝藻水样进行了絮凝研究,主要通过浊度的去除效果来评价聚铝和FeCl3对蓝藻水样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铝和FeCl3对蓝藻水样进行絮凝时,搅拌是关键因素之一;粉煤灰和FeCl3的联合作用时蓝藻水样浊度的去除效果没有FeCl3单独作用效果好;在蓝藻水样浊度为71 NTU时,FeCl3的最适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聚铝的最适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0mg/L;此时,聚铝可将蓝藻水样的浊度从71 NTU降至2.5 NTU,FeCl3可将蓝藻水样的浊度从71 NTU降至3.4 NTU.  相似文献   

8.
四月太湖,本是草长莺飞,春风拂面;然而柔美的太湖再现蓝藻,让人不免想到去年蓝藻暴发数十万无锡人无水可喝的危机。虽然这次蓝藻只是小范围呈现,并未导致大面积暴发。但是,蓝藻又绿太湖,还是给太湖周边地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9.
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太湖蓝藻打捞后难以处理并造成严重二次污染的问题,采用厌氧发酵方法研究了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相关参数、发酵产物的成分、藻毒素降解特点;同时评估了太湖蓝藻无害化处理以及作为生物质能源、肥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适量活性污泥后太湖蓝藻在厌氧状态下产生沼气达0.56L/g左右,比甲烷速率达189.73L/kg·d,调节碳氮比可以大幅度提高蓝藻产气量和比产甲烷速率。蓝藻发酵产生沼气的CH4含量虽然处于动态变化,但平均含量较禽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甲烷含量高,太湖蓝藻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材料。蓝藻藻毒素自然存降解极慢,但采用厌氧发酵后,藻毒素迅速降解。蓝藻发酵后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氨基酸等营养,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0.
太湖蓝藻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蓝藻爆发迅猛的原因各有所异.但社会普遍关注的是一些常见因素,一些引起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其他易被忽略的重要的因素还有待于调查.在此以农村层面为出发点.深入群众,通过在太湖及周边的南泉镇进行走访调查认为,引起太湖蓝藻爆发的4个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是:坚固的太湖水泥湖堤、面污染源、产业结构变化和农民理念.在此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在防止蓝藻、治理蓝藻方面的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