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1986~1988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模糊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洞庭湖水质监测断面的优化方案。最后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客观的,优化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水质监测断面优化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TLAB统计工具箱中系统聚类分析法编程进行了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水质监测断面的优化设置。分类结果直观,优化计算过程体现了MATLAB监测断面聚类分析程序简便、快速、可视化的优点,此程序可应用于大气、土壤、噪声环境监测站位的优化设置中,也可作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判别方法,对陕西省三原县清峪河2006~2008年的3个断面水质状况进行了计算和判别,并根据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的相关要求,以及案例区域的实际情况,对3个监测断面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质污染状况不断加重,以及周边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陕柴西监测断面已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等多方面要求,需要在实际调查和相关要求之下进行调整和优化;清峪河大桥断面和王店断面由于在3年间水质污染状况变化不大,并且,周边环境未发生较大变化,所以现阶段监测断面的设置是基本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但是随着三原县污染源特征及位置的不断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两处监测断面的位置仍需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河水质监测断面应掌控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一条河流上现有水质监测断面是否存在功能相似的邻近断面,水环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近似地展现一条河流任意位置的水质情况,二者结合即可解决缺乏实测数据的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问题.以我国某条大河为研究实例,运用物元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以及一维水环境数值模型结合物元分析法研究其水质断面优化问题.研究发现该河现有15个监测断面需要去除2个,同时需要增设2个新的水质监测断面.通过实地调查,该优化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河流水质监测断面的合理布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闽江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布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监测数据和GIS技术,对闽江流域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的布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监测断面分级控制原则,运用水质分段法对闽江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的优化设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共设置168个监测断面,其中省控断面77个、市控断面39个、县控断面52个,并根据断面级别确定了相应的监测项目和频率。  相似文献   

6.
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设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河流的控制断面应设在排放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的原则,提出了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的计算公式:X=0.313μB2/Ey,以及其他有关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以北江的广东辖区段(下称北江)为案例区,研究构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方法,并开展应用研究. 研究结果:①系统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设置思路. 从断面类型上,划分为入境断面、控制断面、预警断面、目标断面4类;从断面功能上,分别定位为入境水质监控、源头影响控制、早期水质预警、目标水质保障;从断面的风险覆盖范围上,分别在面尺度、线尺度、点尺度3个层面保障水源水质安全;从而构建分类多级的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站网. ②提出了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各类断面的设置方法. 如入境断面的设置执行“属地管理”原则,与跨省(市)界断面保持一致;控制断面的设置遵循“快速响应”原则,在高风险源及河段下游就近布设;预警断面的设置遵循“应急缓冲”原则,断面与取水口距离的核算公式是预留的水团迁移时间、设定水文条件下水流流速2类参数的函数,预留迁移时间需要满足不小于当地区域应急响应时间的约束条件;目标断面则直接位于取水口. ③北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断面初设136个,优化核定后共计111个,包括入境断面6个、控制断面71个、预警断面26个、目标断面16个,其中有8个断面具有多重监控功能属性. ④经验证,该研究中所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川釜溪河水系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方法为例,探讨在河流水质监测中,采用“宏观控制重点布设”与“功能河段分区布设”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布设监测断面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提出用F检验法,对拟布监测断面水质进行“均匀性”检验,以确定最佳采样位。  相似文献   

9.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4个水质监测断面200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样本,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水质分类,根据水质综合评分公式,计算各监测断面各月份水质综合评分,结合分类结果及水质综合评分对各样本水质评价结果为:监测断面黄码大桥的水质最差;另3个监测断面1、3月份的水质最好;而监测断面板闸的水质又好于监测断面五叉河口及大运河桥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贴近度法是一种模糊评价方法,现如今,在水质评价中已被大量使用。为了合理设定水质监测断面,节约监测成本,以吉林省松花江干流为研究区,用贴近度法对吉林省松花江干流12个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并结合水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修正,优化后监测断面减少为8个并已用t值检验法完成检验。而水质在优化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贴近度法在优化水质监测断面中是十分实用的。  相似文献   

11.
用多元统计分析中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对盐河水质进行评价,比较各监测断面水质,并用牛顿插值法进行水质预测,为环保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例的模糊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模糊聚类法,并运用此方法对福建漳州地面水环境水质指标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在24个水质评价指标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氨氮.其次是石油类。在14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九龙江经漳州市区的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的污染指数达到4.45.污染严重超标。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均值偏差法"在河流水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爱河连续5年的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均值偏差法"为断面优化方法,对爱河现有监测断面进行数学优化分类,将爱河现有6个监测断面优化为3个最佳监测断面,并以此例说明"均值偏差法"对监测断面多,历史数据齐全的河流监测断面优化是非常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水体环境单元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广桐  孙瑛 《环境工程》1994,12(2):61-63,57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并结合济南市大明湖1992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其水环境单元受众多污染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质监测断面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布设水质监测断面是全面准确地获取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前提条件。在总结国内外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技术和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现有25个断面近5年的监测数据,采用历史数据相关性分析、模糊聚类和物元分析方法进行断面优化,通过F检验和t检验表明优化前后两监测断面序列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多种断面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能达到优化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监控断面的目的,为合理布设流域监测断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冯思静  姜滢  宋康  刘朝 《地球与环境》2013,41(2):180-184
文章介绍了模糊聚类分析法,并运用此方法对位于阜新境内的辽河支流——柳河、绕阳河和养息牧河的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进行了聚类分析。在9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养息牧河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的污染指数均严重超标。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流域阜新段地表水水质己受到严重污染,不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地水源。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辽河水环境治理方案和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元统计和水质标识指数的辽阳太子河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以太子河辽阳段为例,通过因子分析从16个水质评价基础指标中筛选出8个作为水质评价重要指标.在利用方差分析(ANOVA)对各监测断面多年水质指标数据进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显著差异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2009—2012年3个断面的144个样本点分成11组.同时,以各组的样本均值为基础,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方法得到各组的水质评价结果,并将其分解到各组对应的水质样本点,以实现对多断面、长时间大量样本的水质评价.实证结果表明:2009—2012年间太子河辽阳段干流的水质状况大部分处于Ⅲ级以上,从上游到下游,水质状况呈恶化趋势.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可用于多断面、长时间大量样本的水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入断面控制面积、径流量、污染负荷三个参数对水质监测断面代表性进行定量化探讨,并用南通市入海河口水质监测断面的实例进行分析计算,证明目前监测断面的设置比较合理。并为今后增设断面提供优先次序。  相似文献   

19.
黄河干流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彦龙  郑易安 《环境科学》2022,43(3):1332-1345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施中,分析流域的水质污染状况以及时空变化规律,成为保证流域水安全的首要任务.为了全面了解黄河流域近年来的水环境状况,基于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4~2018年的水质数据,使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结合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相似文献   

20.
李旻  陆平 《环境保护科学》2013,39(2):99-102
利用长荡湖4个监测断面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对断面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总体看水质较好。并结合有机污染型的实际情况对控制湖体污染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