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环境水中纳克级超痕量汞测定灵敏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g/L级超痕量汞测定中的消解、测定各步骤对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采用高纯氩气作载、屏气,选择高负压值和高扩展倍率能明显提高灵敏度;选择合适的消解时间和缩短测定时间能使灵敏度略有提高;试剂和玻璃器皿所带给空白的痕量汞对提高灵敏度不利,应作除汞处理。  相似文献   

2.
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汞的某些条件的探讨完恩发(河南省许昌水文分站461000)测定水中痕量汞的方法很多,其中以冷原子吸收法(即冷蒸气原子吸收光度法)为最普遍。因为,此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设备简单,测定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根据我们多年工作...  相似文献   

3.
水中痕量氰化物的高灵敏冷原子吸收间接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汞冷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汞的高灵敏度,提出了一种间接地测定水中痕量氰化物的新方法。由于汞与CN-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处于化合态的汞不再被还原为原子态的乘,因而,可在不经分离的情况下,用汞冷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剩余的汞,从而求出氰化物的含量.方法经实验证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4.
硅胶对冷原子吸收法测汞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样品中微量、痕量汞的特异方法.由于水蒸汽与汞蒸汽一样对253.7nm的紫外光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作用,在测试中表现为正干扰,因而在汞蒸汽进入测汞仪前需去除水蒸汽.文献采用变色硅胶作为干燥剂.笔者在长期的分析测定中发现,硅胶对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下限影响很大,为此作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水环境中的汞和砷。讨论并确定了试验的最佳测定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汞为0.0004μg/L,砷0.0048μg/L,精密度试验求得其相对标准偏差(n=11)分别为0.93%和0.83%。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水环境中汞和砷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的优点是测量痕量元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F—732型冷原子吸收测汞仪与改良的FJ-1型金膜富集解吸器组配,对环境样品中痕量总汞进行了测定.系统采用了闭环内气源气路,提高了富集效率和方法的检测限(从0.1μg/L提高到0.003μg/L),不仅可用于高汞含量水样的测定,还可用于清洁样品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硼氢化钾作为还原剂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汞和砷,配合以气动进样,方法简单、试剂用量少、灵敏度高.测汞时KBH4-KOH浓度为0.01%~0.0005%,样品中王水浓度3%(v/v),检测限为5.8×10-3μg/L;测砷时KBH4-KOH浓度为2.6%~1.0%,样品中盐酸浓度5%(v/v),检测限为4.9μg/L.  相似文献   

8.
利用DMA-80自动测汞仪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DMA-80自动测汞仪直接测定海水中的痕量汞,详细介绍了干燥时间、分解温度、释放温度等分析条件的优化选择。试验结果,方法在0.4~400n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2×10-5mg/L,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一般环境水中汞的含量很低,在ppt级水平。目前,国内外商品化的测汞仪器其实际检测能力均在ppm到亚ppb级水平。水中ppt级汞绝大部分均采用预富集处理,然后用冷原子吸收,冷原子荧光或其他方法进行测定。能够直接、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环境水中ppt级汞的仪器和方法尚未见报导。我们研制了一套采用冷原子荧光原理进行工作的半自动超痕量汞测定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全封闭小型汞蒸气发生器,还原剂自动定量加入器,双层多通道进样控制阀等技术,具有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原子荧光法是目前测定痕量及超痕量汞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使空白值增大、准确度降低。针对测汞中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以下建议,仅与同行交流探讨。工玻璃容器玻璃容器壁易吸附水溶液中包括汞在内的金属离子,故需对所用容器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所用容器均用5%硫酸十0.2%高锰酸钾洗液浸泡煮沸lh,取出冲洗后,再用热的1%硝酸溶液浸泡Zh,取出后直接用去离子水洗涤即可使用。在不使用时,灌满1%硝酸溶液贮存,待下次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冷原子荧光测汞仪使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原子荧光法是测定水中低含量汞的特异方法,干扰因素少,灵敏度高。今就SYG—Ⅰ型智能冷原子荧光测汞仪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种可快速测定底质中汞含量的汞发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有关玻璃仪器组装成汞发生器,与YYG—3S型冷原子荧光测汞仪配合使用,可测定土壤、底质中汞的含量。此装置具有进样量少、不需振摇、自动排液、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测定速度快等优点,适合大量土壤、底质等样品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全自动烷基汞分析仪测定土壤中烷基汞的方法,土壤样品经酸解萃取法处理后,经衍生化反应后直接测定。结果表明:甲基汞方法检出限可达0.6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115%。该测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测定简洁、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AMA254汞分析仪测定颗粒物中痕量总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MA254汞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和煤中的痕量总汞,建立了直接测定颗粒物中痕量总汞的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汞绝对含量为0~35ng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定大气颗粒物和煤中的痕量总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6ng/m3和0.02ng/g,标准样品测定的RSD≤0.78%,加标回收率为92%~108%.该方法具有无需消解直接进样测定、极其简便、省时等特点,适合多种固体样品中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波消解和原子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砷、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军国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201-202,247
建立了一种梯度升压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砷、汞的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水样中砷的检出限为0.07μg/L,回收率为95.9%-102%;汞的检出限为0.01μg/L,回收率为95%-105%,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冷原子荧光法是测定水中微量、痕量汞的特异方法,干扰因素较少,灵敏度较高。为减少器皿对测定样品的污染及操作上的便利,往往将水样置于比色管内,加入一定量的消解试液,进行水浴加热消解,然后在比色管中直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测定污水处理厂污水净化前后汞的含量,样品经酸化、过滤,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汞在0.1μg/L~0.9μg/L范围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实验结果表明,原子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满足实验室日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样品种类广 ,测定项目多。因此 ,挖掘实验室现有仪器的潜力 ,对监测分析至关重要。今利用现有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代替汞还原器 ,完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环境诸多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这种重新组合的方法[1],有着同样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1 试验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PE 1 1 0 0B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MHS - 1 0氢化物发生装置 ;汞标准溶液 :临用时 ,将 1 0 0mg/L汞标准贮备液用稀释溶液逐级稀释至 0 1 0 0mg/L汞标准溶液 ;稀释溶液 :称取 0 2 g重铬酸钾溶于90 0mL水中 ,加入浓硝酸 50mL ,稀释至1 0 0 0mL ;2 0 g/LN…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氢化物发生(HG)-原子荧光光谱(AFS)联用技术分析地表水及废水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萃取,再以半胱氨酸+乙酸铵溶液反萃取富集,并进入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经形态分析预处理装置后,借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在优化分离条件下,甲基汞和乙基汞在1~5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于标准水样、地表水和废水实际水样,加标平均回收率均为80%~110%。平行进样7次1μg/L的汞混合标准溶液,甲基汞和乙基汞的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和3.9%,检出限则分别为0.4 ng/L和0.7 ng/L。该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稳定、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检出限低、杂质干扰少、监测费用低,便于在普通实验室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环境水中的痕量酚类化合物,加入萘-d8作为内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选择离子监测(SIM)的方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定性、定量准确,线性响应良好,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均>0.999,平均回收率在89.4%~104%之间,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7.4%;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水样中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01mg/L,经实际样品测定完全能满足环境水体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