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背景简介】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在阅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为中介"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感悟和思考,营造宽松氛围,平等和谐阅读,让思维多元化,从而使学生获得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阅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写作情况、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阅读无论是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讲究的都是阅读个体的独特体验和阅读感受,属于个性化的行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见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或者是给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画了一个圈,这都是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拓宽和发展的。对此,笔者认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将这种独特阅读体验升华成为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中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而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学生置身于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加深了对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促进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要克服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确立全新的阅读观念,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引发学生兴趣点,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作者的情感,在阅读中寻求读书的快乐和体验,拓宽阅读渠道,开阔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建构阅读课堂,加强阅读情感体悟,萌生良好阅读语感,积累丰富阅读信息,探究高效研读成果,获得有益的认知体验,滋养内心世界,熏陶美好情操,形成个性文化。眼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大难题,急需语文教师建构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创设语文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在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和想象力,丰富情感,增长智慧,使他们爱阅读,会学习,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各类阅读文本中设置了不少开放性的"探究题",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旨在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因而,构建语文个性化阅读服务型课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地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据此,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应该留足给学生静想和体验的空间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是也因为有了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练习写作文常常会面临无话可写或者不知从何而写的尴尬处境,这和他们有限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因此,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增加情感体验,积累各种情感经历,从而让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不仅如此,小学生还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并且善于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以及从生活中积累日常语言。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呢?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状态接收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  相似文献   

11.
<正>卢梭(法国著名思想家)曾言: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与观点,倘若把我们思想、情感与观点来替代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观点,或者将我们的思想、情感与观点等强加于学生,那不仅仅是不聪明的做法,甚至"是愚蠢的做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反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要想领会一篇文章的内涵,就必须领会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感悟、理解,与文本对话和心灵的沟通,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让躺着的文本站立起来。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就是要使他们从阅读篇目中获得美好情感的体验,激发他们热爱文学,学会阅读欣赏,滋养生命的活力。然而,现在学生阅读快餐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看文章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或者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不断地应付做题操练中,机械地完成习题,而感悟能力依旧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阅读,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做到基本了解,从整体上感知;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立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农村个别学校还很严重,绝大多数学生面对题目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仿写照搬凑字数或是胡编乱凑,这样的习作积极性实际上并未得到有效的调动,何谈创意的表达。就习作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来谈谈对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变化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满足学生对阅读的多样性需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我们的阅读教学是要让学生能够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学生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创新的眼  相似文献   

17.
<正>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阅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有更多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这  相似文献   

18.
<正>正确运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在政治课的学习中的兴趣浓厚。情感的产生是人对自己有欲望的事物和知识进行的情绪反应。对政治课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在进行政治课的学习时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深入研究,消极的情感体验会阻碍学生在学习政治的精力投入。初中生刚开始接触政治,认为政治学科的知识很枯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情感的牵引者。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我想这是一线语文教师一直努力探寻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拷问,也使许多一线语文老师感到茫然。怎样才能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笔者在一堂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