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于1200℃的燃煤固硫因CaSO4的分解而因硫效率不高。CaS在高温下不会分解,若以CaS形式能将硫分固定下来,可以大大提高固硫效率。从热力学研究着手,计算预测了以CaS形式固硫的可行性;在富煤还原气氛燃烧时,在高于1227℃可达90%的固硫效果;在贫煤燃烧时,由于局部存在还原气氛,也可达到一定的固硫效果。本文实验表明,固硫剂中的某些非钙基添加剂可以在高温下形成玻璃态物质,更好地抑制CaS的氧化  相似文献   

2.
高硫煤炉内燃烧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济源高硫煤炉内燃烧脱硫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固硫率的主要因素,研制出了适于济源高硫煤炉内燃烧脱硫的固硫剂,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固硫剂可有效地减少燃煤过程中SO2的排放,对于以有机硫为主的济源高硫煤,炉内燃烧脱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3.
邢春霞  孔秀琴  赵凯  罗立  樊艳丽 《环境工程》2013,(Z1):97-99,104
明胶生产产业在废水处理工艺中产生大量剩余高钙污泥,采用该剩余污泥作为燃煤固硫剂,在高温管式电阻炉内进行燃烧实验,通过测定燃烧前和燃烧后样品中的硫含量确定该剩余污泥的固硫效果。通过单因素研究煤粉粒径、剩余污泥粒径和剩余污泥/煤样%等影响因素对固硫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达到较高固硫率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固硫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燃烧温度>剩余污泥/煤样%>煤粉粒径>剩余污泥粒径。以剩余污泥作为固硫剂,固硫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燃烧温度800℃,剩余污泥/煤样为3%,煤粉粒径6090目,剩余污泥粒径9090目,剩余污泥粒径90120目。并且,当温度达到1150℃,煤粉粒径90120目。并且,当温度达到1150℃,煤粉粒径90120目,剩余污泥粒径为60120目,剩余污泥粒径为6090目,污泥/煤样(质量比)为3%时,固硫率可达62.78%,说明在高温下该剩余污泥保持较高的固硫率。将明胶厂剩余污泥作为固硫剂是较为合适的再利用方法,可有效缓解当前该污泥大量堆积污染环境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固硫型煤成本,提高固硫效率,控制燃烧时的异味,添加不同比例复合固硫助燃剂,进行燃烧试验.结果显示:添加6%复合固硫助燃剂有较好的固硫效果.  相似文献   

5.
碱性固硫剂的固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重庆环境科学》1991,13(4):23-25,51
本文描述了各种碱性氧化物固硫效果选择实验结果,论述了煤种,燃烧温度、钙/硫比、Fe_2O_3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钙系固硫剂固硫原理 ,将高CaO含量赤泥加入散煤中燃烧 ,发现其能够起到固硫的效果。但是赤泥的加入影响原煤的发热量 ,因此利用高有机质含量的造纸黑液来弥补其发热量的损失 ,从而研制成功了固硫助燃剂。试验结果表明 :固硫助燃剂能够起到对燃煤固硫助燃的效果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工况运行的20t/h链条炉中进行了掺烧固硫剂来实现炉内固硫的生产试验,试验中研究了固硫剂的粒度,掺烧比等因素对固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运行的链条炉中,根据燃烧含硫量的大小,掺烧适当比例(5~10%)的HUN1#固硫剂,炉内固硫效率可达50%,不影响锅炉出力,具有节煤效果。  相似文献   

8.
型煤复合固硫剂硫化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复合固硫剂改善型煤固流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在钙基固硫剂中添加合适的工业废弃物或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提高型煤燃烧中的固流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燃煤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从理论上探讨了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生成机理以及减少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的途径,认为燃烧固硫是当前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技术经济方案。同时,文中在讨论燃煤固硫理论的基础上,对影向燃煤固硫效益的主要因素──钙硫比、炉内温度、燃烧时间、固硫剂等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煤粉炉燃中固硫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粉炉燃中固硫技术研究的背景、目的及煤粉炉燃烧特点,研究探讨了在煤粉炉上进行燃中固硫应采用钙系化合物作为主固硫剂,并添加助固硫剂,将提高固硫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捕集剂处理含铅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重金属捕集剂的实验室合成及捕集重金属的机理,讨论了pH值、捕集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就捕集产物的稳定性与传统中和沉淀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捕集剂对Pb2+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铅的限定值,且处理效果不受pH值、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捕集剂与Pb2+生成螯合物的稳定性远高于中和沉淀法所得产物的稳定性,因而减少了捕集产物再次污染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新型甲醛捕捉剂的制备方法及其除醛性能,用尿素插层埃洛石纳米管(HNTs),扩大其层间距,提高负载量,并通过真空负载制备埃洛石/尿素/硫脲纳米复合物.同时,将制备的纳米复合物分别在溶液和空气中测试吸附甲醛的效果,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AHMT)显色法结合RGB取色法测试其对甲醛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尿素能插层活化埃洛石纳米管,使其层间距由0.720 nm增加到1.070 nm,从而使硫脲负载量达到27.41%;埃洛石/尿素/硫脲在甲醛水溶液中吸附甲醛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纳米复合物在甲醛水溶液中的除醛率可达60%,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埃洛石/尿素/硫脲纳米复合物对甲醛的吸附效果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以钢铁厂和有色金属行业排放的PM2.5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相模型DPM(Discrete Phase Model),并加入UDF自定义编程,研究高梯度磁场下不同入口风速、颗粒粒径、外磁场强度、磁性纤维磁感应强度以及磁化率对捕集效率的影响,并结合颗粒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0.5μm≤dp≤2.5μm,v=0.1m/s时,利用高梯度磁场(H=0.1T,B=0.06T)可以使单纤维捕集PM2.5的效率提高为原来的4.23倍,得出磁性纤维周围存在2个引力区和2个斥力区.同时,在高梯度磁场中磁性纤维对PM2.5的捕集效率随入口风速呈先减小后趋于平稳的规律;而捕集效率随粉尘粒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dp=1.0μm时的捕集效率提升最大,无论是外磁场强度还是磁性纤维磁感应强度,磁性纤维对颗粒的捕集效率与场强都呈一次函数关系,效率增长率KB>KH;随着颗粒磁化率的增加,磁性纤维对颗粒的捕集呈现两段线性增长规律,前后两段效率增长率K1>K2.当颗粒经过高梯度磁场区域时,入口风速、粉尘粒径、场强对运动轨迹影响较大,而磁化率对运动轨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絮凝作用机理及除油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2种端氨基聚醚化合物Jeffamine-T403和Jeffamine-D230作原料分别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絮凝剂DTC-1和DTC-2,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产物分子的结构.以高岭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通过考察DTC分子结构、投药量和Fe2+络离子浓度对絮凝的影响及Zeta电位的变化,讨论了DTC的作用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与DTC-2相比,DTC-1与Fe2+络合可形成网状超分子结构,故产生的絮体具有较好的网捕作用.金属离子为Fe3+时,絮凝性能较差.DTC-1除油能力强,在 Fe2+的配合下, 20mg/L的投加量可使油浓度从 93.9,404.3, 878.6mg/L分别降至1.1,3.2,6.4mg/L.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煤中硫分赋存状况,抓源头治理,分别对高硫煤,中硫煤和低硫煤采取不同对策,切实有效地实现“两控区”2000年的初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铁硅系添加剂对型煤燃烧时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现代物理分析技术,从形态、化学组成和结构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型煤燃烧时,添加铁、硅、锶等以钙为主的几种固硫剂后,灰渣的物相变化及硫的走向,结果表明,钙系化合物的型煤燃烧时,煤中的硫以硫酸钙的形式进入渣中,硫酸钙被高融点硅酸盐矿物所包裹是高温下硫酸钙不易分解的重要原因,添加少量碳酸锶的钙系固硫剂,硫元素除了形成硫酸钼和硫酸锶以外,还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7.
煤的含硫量一般采用高温炉燃烧-定电位电解法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硫,通过计算得到结果。由于分析设备故障,定电位电解部分损坏。通过试验和研究发现,高温炉燃烧加碘量法测定煤的含硫量,亦能得到很好的结果,可用于煤中含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硫化染料回收再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染废水具有硫化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试验从回收印染废水中的有用物质硫化染料的角度出发,通过混凝沉定法使染料与水分离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结果表明,浓硫酸的用量为1mL/L,其回收率达到91.3%,回收后的染料染色率达98.2%。回收后的废水经进行一步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ole of ammonia in uptake and oxidation of sulphur dioxide, illustrated by analysis of aircraft observations of a situation involving atmospheric transport in cloud over a region of high ammonia emissions. Sensitivity studies indicate how sulphur budgets and deposition can depend on ammonia emissions as well as the availability of oxidant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provide an explanation of the high deposition of sulphur observed in this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20.
现代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硫排放特征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煤化工行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建的大型煤化工项目进行调研,研究不同煤化产品的生产工艺、二氧化硫产生机理;对典型煤化工项目做硫平衡分析,估算煤化工工艺过程中的非正常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生产装置开停车或出现故障时的非正常排放具有瞬间产生浓度高、排放量大等特点,是当前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最重要的二氧化硫排放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