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江西广丰岭底早白垩世破火山口进行了全面研究,选择军潭山—岭底实测火山旋回地质剖面作为该火山口基准剖面,厘定了该火山机构早白垩世中墩组第三旋回火山岩地层及其与晚期火山活动侵入的花岗斑岩的关系,划分了火山岩岩相类型、组合;对基准剖面采集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岩相、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火山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的成因机制,探讨了母岩浆性质、起源及火山—侵入作用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岭底火山岩为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以挤压为主并转向拉张的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铜钹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区域岩浆构造演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瓜埠山,是由千百万根呈五边、六边形的玄武岩石柱(柱状节理)组成的。石柱与其顶端的火山渣巧妙排列。由于瓜埠山火山口-火山颈岩浆溢出时的接触面是多样的,所以石柱呈现多种排列方式:时而直排横列、时而辐射撤开、收敛集束。瓜埠山玄武岩石柱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地质矿产部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联合发起、资助,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亚太经社会/区域矿产资源发展计划组织共同召开的《环太平洋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国际讨论会》,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会议所确定的主题包括两部份: 第二部份:中—新生代火山作用、构造背景、火山构造和火山岩岩石学 1、区域火山作用,与不同构造背景有关的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 2、火山构造—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等的演化,中生代古火山构造的重建; 3、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和岩浆演化; 4、熔结凝灰岩及其它类似的岩石,其成因模式和相模式; 5、次火山岩,爆发角砾岩和火山构造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第二部份:与中—新生代火山作用有关的金属矿床(Fe、Cu、Pb、Zn、Au、Ag、U等)勘查方法。这部分是本次讨论会的重点,有如下专题: 1、构造—岩浆带的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 2、与一定火山构造和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桐庐火山—构造洼地火山灰流凝灰岩是该洼地内发育的一套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同一火山活动旋回的第一亚旋回及第二亚旋回的下部(图1),是  相似文献   

6.
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复活破火山,经断裂切割抬升而成为典型性的破火山立体模型。它向人们展示了破火山内部的各种地质要素和各类岩石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破火山喷发产物与中央侵入体有直接联系的证据。涵盖了流纹质岩浆火山爆发、喷溢、侵出、侵入等的完整过程,堪称流纹质火山岩类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不仅显现了白垩纪时期亚洲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过程,而且是古太平洋伊泽奈奇(lzanaqi)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壳幔深部作用的一种地表标志性展示。雁荡山破火山的奇特景观代表着东亚亚热带滨海山岳地质生态模式、奇特优秀的自然景观、具普遍意义的杰出科学价值和浓厚的民族山水文化,三者交融在一起,构成了雁荡山所特有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兼符自然与文化双重标准的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7.
索莱达破火山口是一个体积小的非再生“火山灰流”型破火山口,位于玻利维亚安第斯山中部奥鲁罗省西北部阿尔蒂普拉诺盆地上。复式火山区演化的最初阶段是大约15Ma前在破火山口西南边缘上拉霍亚一带小型英安岩岩株群的侵入。这些岩株与强烈的热液蚀变及含少量As、Sb、Mn、Bi、W和Sn的低温热液脉型和浸染型Au-Ag-Cu-Pb-Zn矿化有关。在8.8Ma前,因沿破火山口边缘以西约15km的一条外环破裂而形成了一连串小型流纹岩穹丘。破火山口塌陷发生在约5.4Ma前,同时伴随着索莱达凝灰岩的喷发。这些构成了一套由间层英安岩质气降非熔结火山灰流凝灰岩组成的岩石序列。这些岩石出露于非再生破火山口中心周围的环带内。该环带向北西方向拉伸,面积为240 km~2。塌陷后的环状破裂火山作用形成了大量埃斯肯塔克岩体的英安质熔岩,这些熔岩位于破火山口南侧的凝灰岩之上。在熔岩中发育有一个泥质蚀变带,它形成于热泉系统之下。该破火山口被认为是岩基幕式上升和侵位的火山活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括苍山火山岩区是由不同阶段、不同火山机构组成的火山构造组合体。总体的构造格局是隆起和断块。不同旋回具有不同的火山构造组合,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类型也不甚相同。第一旋回是火山喷发一侵入穹窿;第二旋回发育三类破火山口;第三旋回由上叠式火山沉积洼地和破火山口组成;第四旋回主要为较完整的锥火山和小别破火山口。这四个旋问的火山机构呈叠瓦式和复合继承式组合,尤以叠瓦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9.
仙岩矿区位于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大罗山巨型破火山口的西南边缘,地处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区域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为一中心式火山机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 东非的一个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格雷戈里裂谷(东部裂谷)及其伴随有喷出碳酸岩的碱性火成活动。凯里马西碳酸岩是坦桑尼亚北部新第三纪火山区的一个年轻的喷发岩体,呈几乎完整的对称火山锥产出。锥体横跨裂谷的断崖,并被杂岩体后的断层所错开(图1a,1b),凯里马西火山口仅距奥尔多尼奥伦盖火山口12  相似文献   

11.
雁荡山白垩纪破火山地质遗迹价值与全球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雁荡山地质遗迹为自垩纪复活型破火山。本文试从全球火山(岩)带同类地质遗迹的视域考量雁荡山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自垩纪破火山的典型代表,它涵盖了流纹质火山作用各类产物,是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是研究亚洲大陆边缘构造与岩浆作用的天然窗口。杰出的科学价值与优秀奇特的自然美景与浓厚山水文化,三者融于雁荡山一体,实属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12.
“火山—构造洼地”指受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双重控制而形成的一种大型负向火山构造。区域构造作用集中体现在:断裂构造为岩浆上升和早期火山喷发提供了通道,在火山-构造洼地内形成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的,由不同数目火山机构组成的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断块沉陷基本上限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范围,使洼地边界显示一定线性几何形态特征。洼地底部,通常有沉陷初期形成的内陆湖盆相沉积;其上火山岩广覆,它们可以是同一旋回产物,也可是多旋回产物迭加。  相似文献   

13.
浙东山门火山构造洼地的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由I型和A型组成,它们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上有着明显差异,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母岩浆。本区下白垩统朝川组(K_1 C)的火山岩为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燕山晚期的侵入岩都是在拉张构造环境下,同空间、大致同旋回形成的。但来源于各自独立的岩浆房,而且熔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寿昌地区位于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中段(图1),西至田坂村,东至儒源, 南至童家,北至石马头,总面积约500km~2,是浙西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 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是燕山运动早期在区域复式背斜隆起基础上因断陷作用而形成的火山岩盆地。东南是金衢盆地和浦江盆地,多以断裂为界;北西为桐庐—淳安复式向斜,亦多以断裂为界;南西和北东均以沉积不整合覆盖于下古生代地层或更老的  相似文献   

15.
火山沉陷是指由若干火山口(或火口构造)及其组合所构成的大型洼地,其四壁陡峻,内部平缓而近于圆形,直径一般在三十公里以上。它通常经历了喷发和喷发后的沉陷(下陷)两个演化阶段。前者以猛烈喷发形成山火碎屑岩及熔岩堆积为特征;后者是在强烈喷发之后,由于火山产物与下伏岩浆房之间压力失去平衡,使火山洼地的中间地块沿环状断裂发生下陷,形成以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为主的湖相或河湖相沉积为标志。继下陷之后,当下伏岩浆房重新获得岩浆补给并在其压力作用下,原来下陷的地块又以构造隆起  相似文献   

16.
缙云老虎头矿区是首次在我国发现的沸石岩矿产地。近年来,通过对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又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缙云式沸石-珍珠岩矿床。因此,对该矿床进行典型解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老虎头-天王背古火山机构及其沸石-珍珠岩矿床的地质特征。 一、老虎头—天王背古火山机构 老虎头-天王背古火山机构的区域构造位置隶属于北北东向丽水—余姚断裂火山喷发带,处于靖岳-舒洪构造火山盆地的北部边缘。是盆地内以马鞍山主火山口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定火山地层层序,而后把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地层层序叠置,建立区域综合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3.划分岩相,建立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建立演化模式的有效途径;4.线形构造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的线-环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重要特征;5.在火山岩区用火山地层组-段-岩性填制的地质图,实质上是一种实际材料图,只有以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才能正确反映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揭示火山岩的成因,追溯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面貌.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受燕山运动作用所形成的呈NE向展布的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的中段(图1),面积约五百平方公里。 就区域地质背景而言,本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主要处于相对沉降状态并接受沉积,故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到古生代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二迭系以前地层均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在构造作用所形成的NE向带状坳陷内沉积了下、中侏罗世内陆湖盆相含煤建造。中侏罗世末期,燕山运动表现为强烈的断陷作用,形成了若干个NE向平行  相似文献   

19.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今年夏天,我哼着这首在华夏大地传唱了四十余载的歌曲,和妈妈一同北上,来到了位于鸭绿江源头的自然风景区——长白山。天池,是长白山景观的主角。它是位于中朝边境上长白山顶部的火山口湖,面积9.2平方公里,是东北地区最高的湖泊,为白云峰、棋盘峰、天文峰、华盖峰、天豁峰、紫霞峰、铁壁峰、锦屏峰、观日峰、天柱峰、冠冕峰、梯云峰、卧虎峰等16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外缘山峰所环抱,气势雄伟磅礴,璀巍壮观。天池水面海拔  相似文献   

20.
一、加拿大地盾地质北美大陆,以哈得逊湾为中心,广泛分布前寒武岩石,这个地区称为加拿大地盾(图1)。这个地区的沉积岩、喷出岩及以花岗岩为主的侵入岩类,一般都普遍受了变质(造山)作用;沉积作用和火山喷发,究竟哪个更老一点,尚未查明。近年来用 K-Ar 法测定年代结果表明,加拿大地盾至少有三个主要的造山运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