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基于GPRs传输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USB摄像头模块和GPRS模块组成.研究了GPRS模块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链接,设计了针对该远程监控系统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并成功实现了视频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接收.该监控系统灵活方便、体积小、功耗低.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交叉口车道的布设、交通流量、车辆所在时空位置等要素对直行车辆出口车道选择行为的影响,保障直行车流运行安全,运用专家知识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由最内侧直行车道中线偏移角、进口车道位置等10个影响因素组成的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BN)结构,采用数据驱动法进行了参数学习,建立了直行出口车道选择BN模型。经验证,模型的平均绝对偏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RMSE)分别为4.37%、4.96%,具有良好的精度。应用正向推理得到:影响直行出口车道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进口车道位置、进出口车道数量匹配性、进出口车道选择不匹配比例、最内侧车道中线偏移角;引入情景分析法可有效预测进口车道平均流量等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波动时出口车道利用率的变化,如直行车辆由最内侧进口车道驶入直行最内侧车道中线左偏移角为2°~4°的交叉口,在直行车流为>600~900辆/(h·道)、绿色信号倒数(Green Signal Countdown Display, GSCD)显示到达的条件下,选择最内侧出口道...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分为收费监控和道路监控两部分。收费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收费站的车道、收费广场、收费亭的收费情况,对收费车道通过的车辆类型、收费员的操作过程以及收费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特殊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实施有效的监督。道路监控系统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干线、  相似文献   

4.
机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在弱电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按照机场智能化管理的要求,以一定的计算机系统模式和网络结构将各个不同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因此,我们必须对组成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满足大型国际机场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机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在弱电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按照机场智能化管理的要求,以一定的计算机系统模式和网络结构将各个不同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因此,我们必须对组成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满足大型国际机场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是一种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见图1)。虚拟现实系统强调了人的主导作用:从过去人只能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去观测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到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系统所创建的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背景环境下车道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确定背景的交通环境,提出一种新的车道检测算法。确定道路路面的色彩范围,提取车道标线的色彩信息,消除光照强度变化对车道标线信息提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车辆与车道标线在大小、形状和运动模式3方面的差异排除车道中车辆对车道线检测的干扰;单帧图像的车道检测结果存储于车道一致性确认模块中,运用车道标志线一致性确认提高车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各种天气条件下车道区域以及解决车道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从左转车道设置的原则、设置左转车道的常用方式、左转车道的长度和宽度等角度对左转车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左转车道进行合理偏移可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视距.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并行超车过程中“风-车-桥”的气动交互干扰及其对轿车侧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空气动力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方法建立了侧风环境下桥上轿车分别超轿车和货车的风致安全评价模型,揭示了轿车超车过程中气动侧力和气动横摆力矩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理,基于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的路径跟踪模型分析了轿车超车过程中有、无控制作用时侧偏运动和横摆运动的差异。结果表明,“风-车-桥”气动交互干扰形成的高速低压区和低速低压区对行车安全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与被超车类型及所在车道有关:轿车超轿车时,在迎风侧第1车道超其他车道轿车时为较危险工况;轿车超货车时,在迎风侧第1车道超其他车道货车及在第2车道超第1车道货车时为较危险工况。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桥梁风致行车安全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避险车道安全性,笔者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对渐变段及引道参数、制动床参数、安全设施、附属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避险车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改进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避险车道安全性评价模型,提出了避险车道安全性分级标准,并以贵州仁赤高速K63+340、K86+200、K94+150 3处避险车道为例,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K63+340避险车道安全水平为Ⅱ级,安全性好;K86+200避险车道安全水平为Ⅴ级,K94+150避险车道安全水平为Ⅲ级,安全性差。最后,针对避险车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旨在为避险车道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避险车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中数据采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可为公路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设计工具。该研究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撑,数据采集量的大小、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水平直接决定研究成果的优劣。笔者在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双车道公路安全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基于现有条件下比较理想的数据采集对象,总结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其不足之处。具体包括数据采集的范围,样本量的需求,事故数据、交通组成数据、路侧、接入口和路线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研究驾驶员换道行为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影响下的换道风险率,选取可能影响变道行为的潜在变量,构建交叉口换道行为的Cox风险分析模型,并以武汉市3个交叉口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0个因素对进口道车辆换道有显著影响,其中,车辆与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的车头间距、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车头间距、所在车道与目标车道车辆密度差和可供变道选择的目标车道数是危险因素;车辆与所在车道前方车辆的车头间距、车辆距停车线距离、行驶速度和所在车道相位的绿信比是保护因素。车辆处于信号灯倒计时的变道风险率高于其他时段;出租车的变道风险率高于其他车辆。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电解铝生产的特点及对电解铝厂火灾事故的了解,确定电解铝车间的火灾危险属丁类。提出电解铝车间消防车道的布置原则是不设环形消防车道,采用单侧消防车道,或利用交通道路做消防车道。并对电解铝车间的消防车道布置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速公路车流荷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基于大量WIM数据,对多条高速的车流参数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车道的荷载极值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车道高速公路各车道车流状态同质性较高,3车道高速各车道车流状态差异较大;各车型对车道的选择概率较稳定,中间车道的车型分布较复杂,导致其平均车速相对较低;平均车重随时间呈24 h周期性变化,各车道平均车重的幅值差异和波动较大且中间车道承担的荷载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车速与车重的周期变化类似;车重荷载极值及效应由车道内向车道外呈递增趋势,其中慢车道的外推荷载极值及效应相对较大,需在路桥结构设计及运营养护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解铝生产的特点及对电解铝厂火灾事故的了解,确定电解铝车间的火灾危险属丁类。提出电解铝车间消防车道的布置原则是不设环形消防车道,采用单侧消防车道,或利用交通道路做消防车道。并对电解铝车间的消防车道布置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16.
日前,广西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会议暨道路交通安全现场会在河池市保平避险车道路段召开。笔者从现场会上获悉,该避险车道投入使用5年来,已成功救活581条人命。据悉,保平避险车道是广西境内公路修建的第一个避险车道,于2005年11月动工,2006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车道全长150米,宽7.5米,反向纵坡10,投资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社会家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在使用过程中能否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是每个用户都很关心的问题。而计算机系统安全接地问题与计算机使用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地方法是否合理 ,接地质量的好坏 ,都会影响计算机的稳定可靠运行以及在事故情况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大小、种类不同 ,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大、中、小型计算机比微型计算机要求高。但是用在过程控制的微机系统也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因为它涉及到被控对象、各种传感器、执行机构 ,还会有严重的现场干扰…  相似文献   

18.
朱磐 《安防科技》2006,(8):29-30
通过对县级城市多层住宅建筑火灾特点、火灾扑救、消防车与室内消火栓给水比较分析,结合多层住宅建筑用地规划、平面布局、消防车道的实际,建议县级城市多层住宅建筑宜设计、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车道保持系统控制精度较差、驾驶员模型对大曲率道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对传统预瞄加速度驾驶员模型非零频率点进行泰勒展开以改进模型;利用驾驶模拟器试验数据和快速傅里叶方法(FFT)研究双移线道路下的主要转向频率,并搭建Simulink/Car Sim联合仿真模型以验证改进前后驾驶员模型的双移线路径跟踪精度。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模型的横向位移误差比改进前明显减小,车速为60、70和80 km/h时的最大横向位移误差比改进前分别降低了0.2、0.15和0.11 m;与常规道路人工势场车道保持系统的对比,改进驾驶员模型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跟随期望路径行驶,体现出良好的车道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车道变换行为对交通运行安全影响的定量分析难题,基于车辆和驾驶员行为特性,构建车道变换行为期望运行轨迹,提出基于缓和曲线的轨迹形式,并结合车道变换行为引发的4种碰撞形式,在车辆运行纵向和横向分别构建安全运行判断方程和安全运行限制方程,分析安全距离对运行速度和车辆侧向加速度梯度的敏感度,给出车道变换行为安全运行判断方程的应用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侧向加速度的变化梯度直接影响车道变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