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处理好处理保护与当地村寨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在对位于中国西南部贫困山区的草海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开展的自然保护合作项目作了介绍和分析后认为:第一,合作项目应为村民提供技术和财力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寻求和创造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改善相协调的发展模式;第二,应把农民引导在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的中心位置,农民的参与有利于找出适合于他们需要的发展途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自然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市场经济为自然保护事业的更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客观形势迫切要求自然保护战线以改革的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积极培育自然保护新机制,更好地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吸引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自然保护工作深入发展,为国家实施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源地的安全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做好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贵州省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调查为依托,提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建议,为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源,改善饮用水,完善区域水源地水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体系,优化水源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世界少见,其生态原因为:1.人口、土地开发、技术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协调;2.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施肥灌溉,精耕细作,保护土地资源;3.秦汉以后北方生态破坏,文明中心逐步迁移到长江流域,间接地缓解了北方的生态压力,保证古代文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的资源优势与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的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利用态势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该文认为,统筹规划,按区域条件进行开发项目布局,建立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并实施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策,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持续发展的保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流域保护方法(WP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许多州正在实施的流域保护方法,并就流域保护方法的作用,流流保护规划以及流域保护的计算机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比任何国家都显得重要。论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环境意识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指出,要保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全民族对保护耕地、物种、防止污染和控制人口等方面的意识,必须将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持续发展”是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评价生态环境的优化程度和一些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业建设项目都应当用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作为评估准则。  相似文献   

9.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已造成森林植被的毁坏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气候异常、温室效应等恶果.为此提倡中国的森林植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从法制和管理方面入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及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环信 《环境》2001,(5):7-9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不仅物种居世界前列,而且特有种繁多,其中高等植物有17300多个特有种,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中国是世界8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和驯化了大量经济性状优良的作物、果树、家禽、家畜物种和数以万计的品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