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煤电是我国汞污染的重要来源,旨在控制汞排放的《水俣公约》也将煤电列为重点管控源.因此,我国急需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以指导煤电汞减排工作.明确煤电汞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是制定污染控制政策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以辽宁省为例,综合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环境学习曲线和情景分析模型,辨识了燃煤电厂汞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预测了未来十年的大气汞排放量.结果显示:2006—2017年排放从5009kg(-57.8%,79.1%)大幅下降至1419kg(-61.1%,80.2%),排放因子、煤炭消耗效率和电力行业结构是汞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而电力需求拉动了辽宁省大气汞排放.在基准情景下,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从2017年的1419kg下降至2030年的1243kg.在环境规划和严格控制情景下,2030年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分别下降了1200kg和1274kg.最后,本文针对辽宁省汞减排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①通过优化电厂污染物控制设施,提高洗煤比例等措施降低汞排放因子;②继续淘汰低效燃煤电厂,并推广节能技术以提高煤炭消耗效率;③推进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燃煤电厂汞排放的危害及汞迁移转化的规律;对国内外燃煤电厂的汞排放浓度情况进行了比较;指出汞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燃烧前燃料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烟气脱汞等方面;以美国运用较多的燃煤电厂炉前溴盐添加剂脱汞技术为案例进行分析,在煤里加入4ppm的溴,由于溴化添加剂产生的汞脱除率约64%,总汞控制率达80%,汞排放浓度约为2.6μg/m3;如果加入12ppm的溴,由于溴盐添加剂产生的汞脱除率约76%,总汞控制率可达88%,汞排放浓度约为1.56μg/m3。因此,溴盐添加剂脱汞技术对我国目前装备了SCR和湿法脱硫装置的燃煤电厂脱汞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赖敏 《四川环境》2013,(Z1):119-128
新的火电厂大气排放标准的颁布,燃煤电厂汞的排放正式纳入控制标准。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煤中汞含量及分布、燃煤电厂汞排放的特征、目前国内外燃煤汞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发展状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气汞的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汞是汞全球循环的组成部分,探索汞在大气中的时空分布对于研究其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汞时空分布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大气汞的来源,形态分布,空间分布度时间分布。研究表明,大气汞具有扩散范围广,空间变异大,时间变化规律性强的特点,同时还指出扩大时空分布研究范围和建立污染和预测模型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魁  刘金辉 《四川环境》2007,26(2):118-121
通过对北京市2000—2004年间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考察和研究,着重分析了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变化的原因并与国内主要城市及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强度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并提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区域之一,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CO2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2年长三角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省市间贸易引致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转移特征和变化趋势。同时,运用产业关联系数法,从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双重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减缓CO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行业。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的SO2、PM2.5排放总量表现为消费端大于生产端,CO2、NOx排放总量表现为生产端大于消费端。安徽省总体呈现为长三角地区贸易的SO2、NOx与PM2.5排放净调出地,而上海与浙江表现为多数污染物排放净调入地。CO2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前向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安徽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可以通过生产端技术革新和能源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CO2与大气污染物后向协同减排的关键行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建筑业等,对于这些行业,调整消费结构是有效的减排措施。为更好地制定长三角地区减排与污染防治政策,应当综合考虑行业减排、协同减排等,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7.
8.
以1998—2009 年各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污染排放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经济结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结构与污染排放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当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引起污染排放的增加,但当期污染排放的增加会对今后经济发展产生滞后的负面效应.投资和出口对污染排放的负面影响存在调节作用,即投资比重越高,出口比重越低,当期经济增长引起的污染排放越少,污染排放的负面影响也越小.不过,消费比重对污染排放负面影响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4):24-24
“以生态修复为使命”的贸易发展方式,是指把改善环境、恢复生态作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一种新使命和新任务,建设一个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新贸易体系。这个体系包含3个内涵:一是控制和减少资源和环境消耗型产品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缓解我国环境压力;二是增加进口能替代我国环境消耗的产品,实现环境输入;三是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从绿色产品贸易、环境友好型技术贸易和其他有利于环境的贸易活动中赚取经济利益。这三者是依次优先的关系,即当务之急是减少环境消耗型产品出口,其次是实行环境输入,最后是绿色贸易。  相似文献   

10.
蒋华英 《四川环境》2011,30(2):76-78
本文介绍了2007年四川省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出台的背景。回顾了2008年以来水、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制定的一系列法律依据,分析了其执行时间和涉及的主要石油石化企业。指出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后,重点控制区将有80%被调查炼化企业的发电锅炉不能达标,大部分在用锅炉需要进行改造或配套污染治理设施,绝大多数炼化企业的硫磺尾气二氧化硫和加热炉烟气氮氧化物将难以稳定达标。从行业或区域限批、治污技术与装置的结合度、治污设施建设周期等方面分析了特别排放限值对企业的综合影响,并从对企业影响的调研、加强与重点区域内政府沟通协调、制定重点控制区石油石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规范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各种氨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各种氨源的贡献,结果表明,我国氨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单长青  刘汝海 《四川环境》2007,26(3):8-10,14
模拟研究了夏冬两季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的汞向大气的释放,结果表明光照下沉积物样品中的汞快速向大气释放。光照8 h后,夏冬两季总汞的释放率分别为52%和27%;光照下,沉积物样品中的水溶态汞逐渐增加,酸溶态汞、有机质结合态汞和惰性汞逐渐减少,其中,有机质结合态汞释放率最大,酸溶态汞次之,惰性汞最小;一天之中,光照下沉积物样品总汞的释放通量先升高,再降低,夏季通量在12∶00~13∶00达到最大值1793μg/(m2.h),冬季通量在12∶00~13∶00达到最大值943μg/(m2.h),不同形态汞的日平均释放通量为有机质结合态汞>盐酸溶态汞>惰性汞。  相似文献   

15.
介绍美国石油天然气开发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要求和标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防治法》授权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关于标准的法律规则还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放标准的功能发挥,也给标准限值确定带来了困难。当前国家正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为完善相关标准条款,本文在对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立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立法规则和我国标准实践经验,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主要法律原则和程序建议。研究认为,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考虑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采取的污染控制技术措施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排放限值和相关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减排效益突出。标准制定过程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经标准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方可按照部门规章批准发布。  相似文献   

17.
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性,本文对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起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作了详细解释。还提出了一些意见来减少外部不经济性,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税作为我国第一个体现"绿色税制"的综合税种,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环境税的顺利开征不仅实现了"费改税"的平稳过渡,更促使企业不断朝着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发展增加了助推器、提供了新动力,税制改革初显成效.大气污染物作为环境税征税对象,对废气排放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搜集废气排放企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恶化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虽然现有研究从多方面探究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机制,但对政府推动型城镇化这一重要的宏观政策的关注不足。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撤县设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推动型城镇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撤县设区改革显著地减少了原县辖区内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即政府推动型城镇化对企业污染排放具有“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污染排放的“治理效应”来源于主动推动型撤县设区而非被动实施型撤县设区;相比于在非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隶属于县级以上的企业中,撤县设区改革对企业污染排放的“治理效应”在重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隶属于县级以下的企业中更强。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后,原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显著下降、基础建设性财政支出显著减少而民生性财政支出显著增加,说明撤县设区后,原县级政府财政收入的经济激励弱化,财政支出目标亦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有助于治理企业污染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总磷、总氮排放监测和统计,对于开展总磷、总氮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现状;分别分析了统计范围、统计技术、排放监测、排放标准、排放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