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尚存在不足,科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提前部署。我国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为保障我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科技支撑。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技术发展路径。\"十四五\"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相关脱碳、零碳、负排放技术发展的全局性部署,加快开展研发示范。为了更好地推动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科技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与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   总被引:5,自引:13,他引:5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作为排放量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达峰后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快地实现碳中和愿景,任务异常艰巨,但总体上排放路径必然呈现尽早达峰、稳中有降、快速降低、趋稳中和的过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产业和经济活动,从控制碳排放途径的角度可以分为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零碳能源技术、负排放技术。政府、企业、个人在迈向碳中和愿景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需要科学的政策体系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和人才朝着碳中和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推广应用方向快速汇集。  相似文献   

3.
我国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与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协同治理”政策体系需在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上嵌入“降碳”政策目标,“降碳”和“减污”涉及的规范、资源和工具等制度性要素将在“协同增效”目标下重新协调整合。“减污降碳”在政策理念、政策工具、政策主体等层面均对传统污染防治政策系统存在路径依赖,可能导致决策科学性不足、规制失灵、政策可持续性较差、政策僵化、市场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故此,需加快完善“协同增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多元政策工具统筹协同、优化差异性政策的管理协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沱江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分析,重构流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沱江流域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分析沱江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的人口经济发展、碳排放总量与产业结构等基础条件,发现沱江流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社会主体参与不够、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协同推进沱江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五大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落实是中国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务实之举,是以推进民生福祉普惠均衡为初衷的正义之举,碳中和愿景下的路径选择和政策设计亟须将人民福祉置于减排决策的中心。学界就福祉研究的一个重要共识是:福祉不仅包含经济效益,更涉及人类其他需求的多个维度。构建基于福祉的气候变化减缓框架,而非简单的经济效益度量,有利于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民生领域的多重挑战,真正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在推进共同富裕、改善社会公平、倡导低碳生活、引领国际规则、加快技术创新等领域科学谋划、系统部署、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电力部门是我国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而生物质能源技术在电力部门的部署对于推动实现碳中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三类生物质能源的发电技术,包括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生物质耦合发电、生物质与碳捕获封存技术联合发电,分析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从技术可行性、资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评析了其在推动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可行性。同时,结合碳中和愿景下电力部门的减排要求及对相关技术潜力的最新研判,对生物质能源技术在我国电力部门的部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动力,也是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的最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1950—2021年间全球钢铁产量及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变化情况,阐述了钢铁行业减排对实现增温控制在1.5℃的目标的重要意义。以辽宁省钢铁企业为对象,选择企业产值、碳排放总量、粗钢产量、碳排放强度、煤炭占总能源比重等13个指标作为变量,设定减排责任、减排能力和减排潜力3个集合,对辽宁省18家钢铁企业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各不相同,为了确保行业发展与减排目标协同推进,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政策和净零排放路线图。对于减排责任与减排能力较大的企业,政府部门可以将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其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方面;对于规模较小且减排能力有限的企业,应更多考虑企业和产品转型方面。  相似文献   

9.
数智技术和数据要素为能源行业面向“双碳”目标转型提供新机遇,在能源和数据驱动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前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存在多重瓶颈,如何依托数据要素新理念,推动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数据银行理论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关研究,结合能源大数据产业发展特征,提出了碳中和数据银行促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动态机制,从能源数据资产化、平台化和市场化等环节探讨了能源数据多元化场景应用和价值化实现路径,以期为能源管理决策和能源数据产品的研发与运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最大化释放能源大数据资产价值,完善能源和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和能源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助力能源行业提升创新竞争力、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0.
吴宇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1):162-168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固体废物治理领域也需要积极作出响应。固体废物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同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有着不同的碳排放结果,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置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都远大于循环利用的方式。应以固体废物领域碳排放统一核算制度为基石,从推进政策实施和立法修改等的多个层面上去因应。立法面向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乃至编纂中的“环境法典”都应当围绕减碳模式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改进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制度建设面向上,以固体废物碳排放强制核算法律制度建设为主,通过碳排放强制核算制度规范相关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并深度挖掘固体废物处置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National Green Factory Policy (NGFP) issu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2016, we analyzed the lis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warded the National Green Factory (NGF) designation in 31 provinces over the period 2017–2021. In this regard, we foun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soft pressure, and enterprises' profitabilit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while mimetic pressur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endenc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declare NGF designation (hereafter, TENDENCY). Moreov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oft pressure was stronger when political resources were high (vs. low).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evel and TENDENCY, and that profitability can weaken such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how governments can develop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o incentive manufacturing firms to engage in green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的中小企业在兵团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在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例也在相应地上升。本文分析了兵团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青岛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编制了2016—2020年该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通过情景分析探讨了其碳达峰路径,并为中国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了低碳发展政策建议。研究显示,2016—2020年,青岛高新区碳排放总量从32.88万t增加至43.78万t,碳排放强度由0.47 t/万元降至0.36 t/万元。工业能耗是青岛高新区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也是其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部门。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大,是青岛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集中供热设施、煤改气等举措,青岛高新区预计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达到71.58万t,碳排放强度降至0.27 t/万元。我国需制定统一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建立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纳入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充分挖掘能源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减排潜力,促进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4.
    
Evidence on income as a crucial driver of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frica is mixed. But hydropower accounts for over 90% of renewable energy in sub-Sahara Africa alone. Yet,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ydropower may not be a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s believed and, as a legacy source of energy in Africa, may not accurately reflect attitudes on renewable energy motivated by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played by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rising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frica, focusing on th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ifferenc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fully modified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dynamic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re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incom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proxy, and prices as important drivers of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panel of 10 African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2000–2011—a time frame characterized by a rapid rise in renewables as a priority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With timing and measurement considerations on sources of renewab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contrast to recent literature, the rise in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frica is strongly driven by rising domestic incomes. In line with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is a generally positive, albeit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evels of carbon emissions. Oil prices in real terms also correlate with sustainable energy consumption. Available data also show that countries with low energy security also coincidentally tend to have high small hydropower capacity, providing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y reducing energy insecurity.  相似文献   

15.
李璇  姚建  杨柳  苏维 《四川环境》2013,32(2):60-63
低碳技术可分为3类: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选择最优低碳技术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低碳技术评价的内容通常从能源使用率、经济效益、生命周期方面进行评价,对技术的综合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大致有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德尔菲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这些方法渗透于指标权重分析、模型建立评价当中。通过研究对这些技术的评价方法,确定最优的技术项目,以促进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进行。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目前人类生存发展,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最高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并把这一思想贯彻到人类生产生活中十分重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内涵,并以此为指导进一步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造成多种不利影响,为缓解这些不利影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评估与预测预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基础,准确估算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是进行碳中和评估的关键,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减排和增汇政策。本文梳理了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的估算方法以及预测预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准确评估碳中和现状以及预测预估未来情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能性和路径提供方法论参考。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用于支撑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面向消费侧碳排放的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碳排放计量方法三大类;前两类方法主要用于历史碳排放量的盘点,第三类方法可用于碳排放量的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去除量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统计模型法、机理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三大类;第一类方法应用最早但估算结果较粗糙,第二类方法模型应用最多但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类方法观测范围大但缺乏预测预估能力。近年来,模型分析法在碳中和评估和预测预估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其在2l世纪的主要发展战略,随着这一战略开始实施,学者们对环境统计和环境经济核算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环境统计和环境经济核算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巴州地区为例,对环境经济核算中的环境防护活动经济核算进行了研究,给出一种粗略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农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低碳农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行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农业的目标是减缓温室气体,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高效农业。在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措施方面,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采用其他相应的技术措施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总量排放的同时,增加耕地、草地和林地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