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内信息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声屏障试验工程 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日前,《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声屏障试验工程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轨道交通明珠线工程是上海第一条高架轨道交通,南起游河泾,北到江湾镇,贯穿6个区,全长24.975km,其中高架线占全长的85.9%,地面线占全长的14.1%。沿线两侧住宅、学校、机关、医院相对集中,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主要敏感目标共有十多处。市政府十分重视该线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完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于1998年8月由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工程建设指挥部与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共同组织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市环境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在国内首次采用1:1实况模拟形式进行了长度为250m的声屏障试验工程,按不同距离、高度设置13个测点,在各测点上做了8次不同材质结构的声屏障效果测试。实况模拟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和结论,对降低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噪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线路具有不同的噪声辐射特性和噪声干扰程度。从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声级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地面线路的噪声影响仅次于高架结构而居于第2位。本文分析了地面轨道噪声源的类型,并根据每种声源的特性和影响地面轨道噪声的各种相关因素提出了控制方法,同时对声障的设计做了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程明昆  刘扬 《环境工程》1993,11(3):45-49
本文在大量实测数据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线路建成后的噪声影响做出了预测和评价,并且提出了控制轨道交通噪声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总称为轨道交通.未来10年,中国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里程将达到1200公里~1500公里,它意味着未来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客运方式,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其噪声和振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分析该行业重点环境问题,有效的控制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庆市区范围内沿线小区的声环境的测量和对小区居民进行调研,了解安庆市铁路交通对沿线小区居民居住环境的声环境影响。并提出沿线小区受火车噪声影响的具体防治措施,为其削减噪声的影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实际是针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源的监测与评价,与道路交通沿线的居民实际的感受相差甚远.通过对上海市公交车站点噪声调查、监测及评价,结合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论证了公交车站点对交通噪声污染评价的影响,与现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评价做出比较并分析差异,提出了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评价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3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方法,对新建地方铁路内蒙古东胜至乌海线沿线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植被类型、野生动物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对象,采用类比调查法和定性定量法对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东乌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和保护措施,为铁路工程建设合理设计工程和施工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Noise system模型软件预测城市道路工程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通过预测,拟建道路沿线路中心线两侧200 m范围内随距离增大受交通噪声影响呈明显衰减趋势.从路段达标距离分析,相对于昼间噪声达标距离,夜间噪声达标距离均大于昼间的达标距离,说明拟建道路夜间交通噪声影响大于昼间;沿线敏感点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4a类标准;通过对首排在建小区均为3层以上建筑物不同垂直高度的影响进行预测,对居民区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由轻轨向地铁发展,地铁振动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影响将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现行标准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二次辐射噪声评价标准,并根据重庆地质条件下的振动衰减经验公式及二次辐射噪声预测计算公式,对重庆地铁二次辐射噪声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实测值予以验证,误差结果在1d B之间,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慨述了轨道交通噪声的来源与分类,简述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水平,介绍了有关轨道交通噪声的相关标准,归纳了控制噪声的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市政设施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加强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能为其决策者提供系统、全面、科学的信息反馈,对于促进城镇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意义及工作程序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的具体特点,对其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从大气、水体、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次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对评价的性质、对象、特点、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评价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特点和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从噪声源分析入手,对噪声源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春轻轨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沈万斌 《交通环保》2005,26(2):28-30
在分析轻轨交通特点基础上,对长春轻轨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轻轨列车单独运行产生的噪声低于70dB,不超标;轻轨与铁路并行段,铁路交通噪声大于轻轨交通噪声,铁路噪声超标,应在并行段设置声屏障以保证交通噪声不超标;轻轨车内噪声比传统的有轨电车低14dB,有利于乘客身心健康,是较理想的城市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6.
Rail trans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an alternative transport mode in contributing towards sustainable mobility. In addition to minimising negative externalities, rail transit has sustainable land-use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transport- and spatial plann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integrative light rail scenarios and their ability to curtail private vehicle driven urban sprawl in the Flemish rhombus.The paper proposes three light rail scenarios: an infrastructural scenario; tramification scenario; and spatial rail scenario, each covering a specific landscape structure to reorganise the dispersed spatial environment in Flanders in the long-term. We used the participatory multi-actor multi-criteria analysis (MAMCA) which incorporates the objectives of all involved stakeholder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scenarios.The infrastructural alternative scenario gained most support among the involved stakeholders, on the grounds of improved multimodality, enhanced user amenities, reduced implementation costs, moderat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ed infrastructural barrier effects.Despite the merits of the infrastructural scenario in terms of stakeholder objectives, few possibilities are included to elaborate upon sustainable land-use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the low performance of this assessment criterion, catalys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以福州轻轨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对拟建线路所处地质环境背景的实地调查,结合铁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选取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工程构建物及其施工条件等为主要评价要素,初步预测分析和评价了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基坑突水、压覆温泉、隧道围岩失稳、地面沉降、基坑边坡失稳、断裂活动破坏、温泉超采危害、浅层气包裹体危害、桥梁地基失稳及地震砂土液化等,以为福州地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识别与层次划分是规划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原则上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但需按照规划所处的层位和规划决策需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层次划分。文章以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说明在运用传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方案的决策因子,筛选线网规划阶段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环境影响层次划分的过程。实例研究表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将规划的决策因子(例如规模、布局、结构等)与所识别的主要环境议题联系起来,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划分(界定)的方法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