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2011,(4):54-55
近期,日本9级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日本政府积极应对,努力控制事态发展。核电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人担心我国的核电站会不会发生类似事故。  相似文献   

2.
福岛核震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的巨大破坏使全人类震惊、悲痛,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震,更时刻牵动着亿万颗心。作为多火山、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达国家,日本拥有世界领先的防震减灾能力,却仍不免在超大地震海啸的肆虐下险象环生。在享受着核能这一清洁能源带来的美好生活时,我们应从这次事故中得到什么警示?福岛核震是否为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的其他国家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正一、福岛核事故及其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沿海发生了9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海啸浪高超过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厂址标高14米。事故影响超出了电厂设计的范围,由于丧失了把堆芯热量排到最终热阱的手段,福岛第一核电厂1、2、3号机组在堆芯余热的作用下迅速升温,锆金属包壳在高温下与水作用产生了大量氢气,随后引发氢气爆炸。  相似文献   

4.
针对核电厂厂址选择与评价中的人口分布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核电选址中的有关规定,介绍了国外核电厂周边人口分布的相关实践,阐释了我国相关法规制定与执行中的相关考虑,并提出了对我国核电厂址选择与评价中与人口分布相关因素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罗敏 《环境保护》2012,(24):22-23
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电站(沸水堆)受超设计基准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影响,出现核泄露,成为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来最严重的核事故。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5,(8)
<正>提起核电,很多人想到的便是核电安全和核电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如今还盘旋在人们的脑海中无法忘却。核电站,它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样的?跟随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及环境友好使者的脚步,记者走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半岛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实地参观国内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似度假胜地的核电基地靠海、环山、周围树木林立,空气中夹杂着清新的海风和孩子的嬉戏声……如果不是知道今天的目  相似文献   

7.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0):32-34
核电安全对于发展核电至关重要,近期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电站事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核电发展问题的关注.近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王玉庆,就中国如何安全开发和利用核电的问题接受了<环境保护>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引发了新一轮的恐核及反核浪潮。由于公众对核电站的认识有限,对核电站的事故后果异常恐惧,出现谈"核"色变的现象。然而,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对能源十分急需,发展能持续供电的核能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核电的发展得到公众的支持,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核电站的发展与生产。  相似文献   

9.
秦山是中国核电的发祥地. 秦山核电一期工程是我国大陆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型,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1985年3月开工建设,1991年12月并网发电.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两个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和秦山核电三期工程两个70万千瓦重水堆核电站先后于2002年至2004年建成发电.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04,(8):22-22
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滨核电站8月9日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一些人甚至联想到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并由此产生忧虑。对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潘自强院士指出,“核电是清洁安全的发电方式,中国的核电站是安全的。类似事故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潘自强说:“现在要澄清一个概念,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滨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不是一起核事故,并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潘自强介绍说,核电站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两个部分组成,此次发生事故的汽轮机在“常规岛”内,而这个部分属“无核区域”。核电站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回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白俄罗斯带来的生态灾难,并详细介绍和分析白俄罗斯境内放射性元素污染情况及修复措施,期待为人们应对当前日本核事故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界的影响和危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福岛核事故在田湾核电站所在地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展核风险感知调查。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个风险感知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影响度>收益度>信任度>接受度>了解度。公众对核电信息了解较少,电视和网络是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影响公众核风险感知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等。对福岛核事故关注度不同的人群在了解度和影响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关注度高的公众对这2个风险感知因子的感知程度均较高,而高、低关注度的两类人群在信任度、收益度和接受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起核辐射后48 h内,500 hPa气压场、850 hPa气压场、地面风场,从气象条件分析日本核辐射对我国地区的影响可能。分析表明,核泄漏扩散地区的地形不利于核辐射向我国地区传播。我国东部至日本福岛之间的地区高空受暖脊的影响,地面至低空受辐散下沉气流的影响,核电站泄漏后18 h,辐散气流吹向我国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救援、技术支持、应急演习等多方面的已有能力,学习国外核电强国的核应急管理经验,总结福岛核事故应急的经验教训,发现我国现有核事故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核事故应急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核事故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和系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施仲齐 《环境科学》1993,14(3):47-51
介绍了国外核供热站安全评价和潜在事故环境影响估计.根据我国拟建中200MW核供热站潜在事故后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商用核供热站靠近城市不会给公众带来不适当的风险.此外在我国和国际核安全法规和导则框架内还讨论了核供热站的应急计划和选址准则.由于核供热站的高安全水平,在其周围不需要场外应急撤离计划,人口分布不应是核反应堆选址的决定因素.但从尽可能合理低的辐射防护原则考虑,建立约2km半径的限制发展区和必要的环境辐射应急监测及应急通讯则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核电厂流出物的受控排放是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掌握中国核电厂在运压水堆、重水堆核电机组的实际排放水平,以加拿大、法国等国外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情况为参照,对标分析中国核电厂的环境排放现状,为核电厂流出物排放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重水堆核电机组放射性流出物的平均归一化排放量低于加拿大重水堆的排放水平.中国压水堆液态流出物中氚的归一化排放量略超过法国外,其余排放水平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NuclearpowerdevelopmentandradiationsafetycontrolinChinaHuErbang(ChinainstituteforRadiationProtection,Taiyuan030006,China)Nucl...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邻近海沟潜藏大地震的可能性,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浅水波数值模型GeoClaw分别对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潜在9级地震进行海啸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琉球海沟和马尼拉海沟地震发生时都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并以海啸波的形式向中国沿海传播。其中,琉球海沟地震引发的海啸波经东海大陆架传播3 h后到达福建北部,并在随后2 h内对浙江、上海、江苏沿岸地区造成影响。海啸波高普遍达到0.5 m以上,浙江、上海局部海岸地区达到1 m以上。而马尼拉海沟地震海啸传播过程通畅,2 h后到达海南沿岸,并依次影响湛江、澳门、香港、厦门、高雄等沿海区域。海啸波高普遍达到2 m以上,澳门、香港海岸地区达到5 m以上,面临严重危险等级。基于我国东南沿岸港口、核电站、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项目持续建设的考虑,需要对潜在海啸威胁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旋活动对福岛核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FLEXPART-WRF,根据Stohl推导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下称福岛核事故)发生后40 d内的137Cs排放量数据,对核污染物在中尺度区域的扩散传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选取近5年3次典型气旋个例(北方气旋、南方气旋和缓慢移动气旋)进行敏感性试验,以分析不同气旋系统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核污染物主要向东部太平洋方向扩散;核事故发生后的5 d,受北方气旋和日本南部局地中尺度气旋2次气旋过程的影响,核污染物对日本本土部分地区影响较大,但影响时间不长. 典型气旋个例的敏感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均可使核污染物对日本本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气旋移动速度较快,影响日本岛的时间较短,沉降量也较小;当出现缓慢移动气旋影响日本和周边地区时,可致污染物影响日本岛的时间延长,并直接进入东亚大陆.   相似文献   

20.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衍生的福岛核事故令世人震惊。关于核物质等危险物质的安全问题的法律努力其实早已开始并渐进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1986年《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案》的简介和概述,以期对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