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输油气管道通常采用大口径高压力管道输送,输量大、距离远.一般采取埋地敷设,对于存在的事故隐患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在技术上采取特别有效的措施予以保证.根据我国东部地区的输油管道事故的调研发现,腐蚀造成的事故比例为事故总量的21.3%,为所有管道事故中除了设备故障以外最主要的原因[1],因此找出腐蚀的原因并做好管道的防腐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缓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速率,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实验室以丙烯酸(AA)、顺丁烯二酸酐(MA)以及丙烯酸乙酯(E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环保型缓蚀剂HBY-2,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并评价了其防腐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的质量分数为20%,单体配比为AA∶MA∶EA=1.2∶1.2∶1.0,引发剂加量为0.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 h的合成条件下,制备的环保型缓蚀剂HBY-2的缓蚀效果最好。当HBY-2的加量为0.3%,腐蚀时间为30天时,缓蚀率仍可以达到97.5%,长效腐蚀防护效果较好。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环保型缓蚀剂HBY-2的缓蚀效果明显优于钨酸钠、钼酸钠、硫脲和咪唑啉。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油井集输管道中添加缓蚀剂HBY-2后,挂片的腐蚀速率均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认为,制备的环保型缓蚀剂HBY-2能够满足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防护需求,降低管道的腐蚀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硫磺回收装置的腐蚀机理进行细化研究。方法研究NH4HS垢下腐蚀、CO2-H2O腐蚀、H2S-H2O腐蚀、H2SO4/H2SO3腐蚀、硫高温腐蚀等几种腐蚀情形,为预防设备管线腐蚀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并且通过硫磺回收装置的液硫及管线腐蚀、高温掺和阀腐蚀、阀门腐蚀及点火枪部位腐蚀等典型案例进行详尽分析。结果通过能谱(EDS)对现场损坏管线分析得知,在液硫界面产生的氧、碳、硫等腐蚀产物导致液硫池蒸汽管线和伴热管腐蚀断裂、液硫泵壳腐蚀。该部分腐蚀产物与液硫池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多种酸(硫酸、亚硫酸等)造成腐蚀。随着液位逐渐升高,腐蚀范围不断上升和扩大。结论由于高温掺和阀阀芯基本处于800~1000℃的高温环境中,大量的单质硫、二氧化硫、硫化氢及有机硫物质在高温环境中,形成高速气流,设备经过高速气流的冲刷,造成严重的腐蚀。同时NH4HS结晶在阀门或点火枪部位析出,在流速较低的部位发生沉积,导致设备功能下降和电化学垢下腐蚀。通过分析硫磺回收装置的工艺原理、腐蚀机理及腐蚀现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石化企业对节能、节水以及环保日益重视,蒸汽凝结水回收与利用无疑是节约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介绍了石化装置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及利用方法,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阐述炼油厂硫磺尾气处理装置中常见的的腐蚀问题,介绍防腐蚀技术的进展和应用情况,对装置的防腐蚀提出参考性意见。采用正确的防腐结构设计和先进的工艺防腐控制、严格的工艺生产操作及合理的材料选择,可控制和减轻装置腐蚀,确保环保和安全双达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军用飞机结构腐蚀情况,做好腐蚀的修理与防护,确保飞行安全和经济运行。方法对修理中遇到的典型飞机结构腐蚀进行分析,找出腐蚀的主要原因,并作出针对性修理与防护措施。结果飞机结构腐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维修费用大大降低,飞机的飞行安全和使用寿命得到保障。结论军用飞机结构腐蚀越来越严重,日常维修中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腐蚀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化学测试、腐蚀失重和理论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常见金属材料在典型高矿化度酸性油田采出液中的腐蚀行为。发现CO_2/H_2S共存条件下,当CO_2含量较低时,以CO_2腐蚀为主;当CO_2浓度较高时,以H_2S腐蚀为主。同时,研究表明降低管道输送压力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腐蚀产物膜而减缓管道腐蚀。建议在高矿化度采出液输送过程中,除了采用更为耐蚀的新型抗硫材质外,合理维持较低的管道输送压力或前端气液分离可作为工艺防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高氯原油对金属的腐蚀机理,对引起的管道储运设施氯腐蚀进行分析,重点对管道、加热炉和储罐的氯腐蚀危害进行识别,提供以预防、监测和控制为主的腐蚀防护措施,并对未来管道的安全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I0014-I0014
<正>工信部下发关于"工业锅炉蒸汽减排行动计划"中,对涉及到的"研究凝结水显热回收利用、闪蒸汽回收利用及先进蒸汽疏水阀及攻关高效率长寿命疏水阀技术、提高蒸汽管网输送效率达到95%以上"等课题,已列入2017年前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锅炉行业的节能减排将成为关注焦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单飞科技开发总经理王国际。记者:王总您好,当前我国工企业蒸汽热力系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王总:蒸汽广泛用于工业企业生产、制造、加工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海底管道腐蚀防护状态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 ,验证基于远地参比电极电位差测量的海底管道腐蚀防护状态检测方法 的可行性.方法 论述基于远地参比电极电位差测量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 的原理,并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计算964.6 m长的海底管道的电位,分析5种不同工况下埋深海底管道的整体电位在200 m水深范围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铜及铜合金海水管路、钛合金管路以及不锈钢管路腐蚀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不同材料海水管路的失效特征,进而分析适用于海水管路的腐蚀防护技术,如电化学保护技术、表面处理技术,为海水管路的腐蚀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孤东采油厂集输联合站管道腐蚀十分严重、穿孔比较频繁的现状,分析了腐蚀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加强管道防护保温、强制阴极保护法等措施,防止了联合站管道的腐蚀.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案例,总结了交流输电线路等交流设施对埋地管道的干扰规律、阴极保护管道交流腐蚀的特征、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交流电对管道钢材料活化和钝化体系的电极过程和极化行为的主要影响规律;高阴极保护水平对交流腐蚀的协同加速作用.系统阐述了阴极保护条件下管道发生交流腐蚀的机理及评估准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介绍管道防腐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采用LEC评价法和马尔柯夫链预测法对粉尘危害进行了安全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以海水环境中管线钢的微生物腐蚀(MIC)为中心,就国内外与其相关的报道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建议。首先,分析了海水中导致管线钢腐蚀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过程的特点,得出海水中腐蚀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代谢途径受环境参数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海水中微生物所致管线钢腐蚀机理的研究现状,得出管线钢MIC机理主要与细菌的代谢产物、代谢活动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突出不同环境下管线钢MIC的复杂性。再次,介绍了海水中管线钢MIC防治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主要防护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对海水环境管线钢MIC研究工作的建议,包括建立海水管线钢腐蚀微生物种类数据库、大力研发绿色高效MIC控制技术、加强对海水管线钢MIC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16.
输油管道腐蚀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种修复技术恢复腐蚀输油管道的完好性,对于确保其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各种修复技术及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但其焊缝位置腐蚀失效频发,成为制约其应用的薄弱环节。耐蚀非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较差,受温度、压力与CO_2、H_2S、固体颗粒等介质成分的影响,衬里技术与涂镀层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药剂防腐技术的防护效果与药剂类型、加药工艺密切相关,需要根据腐蚀工况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内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内防腐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进现有内防腐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升其防护效果。同时,应开发防腐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的防腐材料与防腐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海底管道焊接区域的腐蚀理论,其中成分差异理论和活性组织溶解理论是导致焊接区域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内因。其次,总结了影响焊接区域腐蚀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焊接区域元素成分、显微组织等材料自身因素以及温度、流速等环境因素。进而,结合焊接区域的属性特点和环境条件,归纳了电偶腐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等主要的腐蚀类型。最后,重点介绍了元素成分和显微组织结构复杂的焊接区域非均匀腐蚀监测方法,明确了如电化学法、电阻法等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从而从腐蚀特性及腐蚀监测层面为海管焊接区域的工艺设计和腐蚀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管线钢应力腐蚀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管线钢在不同环境下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与机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高pH-SCC的保护膜破裂-裂尖阳极溶解机理;重点分析了近中性pH-SCC的阳极溶解(AD),氢脆机制(HE),AD与HE混合机制等3种开裂机理;强调了AD与HE混合机制在近中性pH-SCC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