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国家科委成果办管理办公室召开的“水面溢油回收系统装置成果推广会”于10月7—9日在青岛市举行,来自各地海洋、油田、油库、石油化工、水厂、港口、水运、港监和科研设计部门的代表7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科委成果办聂恒仁高级工程师主持,青岛市科委、国家环保局、胜利油田、光明日报等部门的领导和特邀专家到会指导工作,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这次会议旨在推广青岛光明应用技术研究所,在胜利油田等单位的合作和支持下,研制开  相似文献   

2.
石油在水运中的流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可能污染水域和沿岸建筑物。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的日益增长,消除石油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今沿海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各种类型的水面石油回收机械装置便应运而生。尤其是1967年“托里·卡尼翁”号油轮失事,更加推进了这一趋势。不仅国际海事协商组织拟定了建造石油回收船计划,而且苏联、日本及欧美各国也建造了很多这类机械装置。本文就上述问题简要归纳如下,以供参考。一、根据附着原理设计制造的回收机械 附着原理就是利用设备的传动机构粘附石油。可以利用长带或网,钢制圆筒、圆盘以及多细孔材料作为传动机构。大多数水面石油回收装置均以附着原理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国际上使用吸油材的溢油回收装置的发展概况,简要地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使用吸油材的溢油回收装置,并对这几种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着重就使用吸油材的溢油回收装置研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港口油类作业和工厂排污口时常发生溢油污染水源事故.这种油污水随波漂浮,很难处理.为攻克这一难关,上海704研究所成功地研制了一种新型浮油回收系统,当黑乎乎的油污水进入一台机器后,流出来时却成了油是油,水是水.采用该系统不仅可代替人工收油,而且也可回收流入水域的油品,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邸锦疆 《交通环保》2002,23(2):34-35
分析和评价了撇油器等主要回收装置在实际操作中的性能、效率和制约因素 ,对将来海上溢油回收装置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型围油栏和水面溢油回收设备演示获得圆满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5月 14日 ,由交通部海事局主办 ,山东省海事局承办的“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海洋污染防危反应第四次专家国际论坛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期间 ,由国家海事局指定的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演示了他们最新开发生产的防火围油栏、彩色围油栏、齿形盘粘油收油机、轻便储油囊等新型海上溢油回收环保产品。与会专家们对演示成果作了较高评价 ,认为这些产品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效果明显 ,投入使用后将会取得较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 ,防火围油栏是该公司研制的重点新产品之一。该型产品既可攻克普通围油栏不能“防火围油”这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为上海无线电一厂引进的陶瓷流涎基板生产线配套,研制开发的处理二甲苯等有机废气新型装置,获得成功。经过1年的运行试验,净化效率达95%以上,每天可回收溶剂40~50公斤,有机溶剂排放量远低于上海市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套装置以活性碳纤维作吸附介质,微电脑控制;主要机电设备材料,基本上都是国内产品。国产化率达94%。设备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4~1/5。实际运用结果表明,其净化效率高,回收溶剂品质好,性能可靠,占地面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国内外船用溢油回收系统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船用侧挂式和内置式溢油回收系统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结果显示,船用溢油回收系统应主要采用动态斜面式、盘式、刷式和带式收油原理,撇油器收油原理和导油装置结构的不同,回收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有所差别,荷兰VOS溢油回收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动态斜面式收油原理相结合是未来船用侧挂式溢油回收系统的发展趋势,溢油回收系统内置于双体船中部和单体船舷两侧形式是船用内置式溢油回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德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溢油回收设备。这种被称为“机动集油堤”(MOD)的设备是一种非自航式的双体船,它是将油和水收集起来后进行分离,然后将油回收。 MOD的船长为84.7米,船宽为27米。两个船体间的距离即扫油宽度为15米。靠近船体中部,有一根黄梁将两个船体联结起来呈H型, 梁前设有挡水装置。油和水通过一个斜坡被引入挡板进行初步分离,上层的油水越过挡板进入收集舱。 收集舱内的油水混合物被送入船边的舱内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仍是目前水体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在一些港湾、沿海和世界主要油运航道附近海域以及石油炼制、开采基地邻近水域,石油污染的严重性更显得突出,世界原油年产量现已达到3×10~9吨,估计有0.2%即约6×10~6吨原油流入海洋成为水体污染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输油管道应急预案编制研究现状,针对陆上输油管道水面溢油特点,研究提出了水面溢油应急预案,即一河一案的编制工作程序。基于典型管道水面溢油情景,编制了输油管道水面溢油应急预案模板,为企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环境应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荷兰制造商正在销售一种称为撇油器的获得专利的设备.据说这种设备能有效地去除水面的油.它由一个装有数个扫除臂,一个撤沫装置,一个分离器和一个贮存装置的浮舟构成.据称,这种设备能有效地回收水面的油类,即使有诸如罐头壳、塑料废弃物、海草  相似文献   

13.
浅谈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水面溢油污染的产生及危害,并提出溢油污染的防治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频繁的溢油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用凝油剂(OGA)是一种优良的溢油回收方式。本文分析了凝油剂的发展历程,根据结构组成对凝油剂进行分类,此外,针对凝油剂的有效性问题,分析了一系列有效性评价实验与凝油回收技术,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参考方案。在凝油材料研究进展方面,列举相选择性有机胶凝剂、多孔基有机胶凝剂与实际溢油凝油材料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可降解天然吸附材料或凝油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最后,从凝油剂的经济成本和应用技术出发,阐释了当前凝油剂的发展难点与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一位常驻伦敦的国际律师,漫步在海滨时偶而发现,海岸的死水鸟周围总有一摊浮油。他分析认为,死鸟附近的浮油是鸟的羽毛吸附漂在海面上的浮油所致。于是便产生了利用鸟类羽毛来回收海面浮油的设想。回国后他曾在密西西比河中进行试验:一次事故中,约31500加仑油倾入密西西比河中,并很快扩散开来。试验先在漏油区四周用围油栏拦住浮油,然后向水中投放鸡毛袋,浮油很快便被吸入袋中。大约15分钟后,把袋从水中拉起,清洁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保护的总课题中,与用于清除海运溢油及海损溢油工具的制造有关的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1967年“托里·坎昂”号油轮失事以后,水面石油回收装置受到极大的关注。由于企图消除该油轮失事所造成的后果,为了和溢油进行斗争,得到了关于必须完善现有回收工具和制造新型回收工具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协定促进了这一结论的形成。在这方面,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作了大量的工作,由于海协的努力,制定了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1978年补充议定书。目前,在海协组织范围内,正在拟定建造石油回收船的计划。  相似文献   

17.
面式大规模溢油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大规模溢油的回收技术.该技术采用了新的面式溢油回收理念,通过对围油栏的操作实现了水面油膜的围控和加厚,并改进了堰式撇油器以实现溢油的快速高效回收.该技术可作为大型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ll.  HD 遂天 《交通环保》1996,17(3):45-47
1991年1月25日前后,伊拉克军队把大约400万桶科威行原油泄放到波斯湾水域,逆时针运动的潮流顺着沙特阿拉伯海岸反溢油向东南方向推移。为了回收近海水域中的溢油,阿拉伯Aramco石油公司租用了多用途油轮和基地设在Dubai的瓦西特号事故急船承担回收任务。  相似文献   

19.
离子型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十四酰氯、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壳聚糖水面溢油凝油剂,并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十四碳脂肪酸酰氯: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51∶.5时,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较好的凝油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用于水面柴油、机油、苯、二甲苯的回收处理,不但回收处理效果好,而且基本不受水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系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乙烯酸与氯乙酸在一定比例的乙醇-碱水溶剂中部分羧甲基醚化,再在低温碱性水溶液中,用高级脂肪酰氯部分酯化,合成羧甲基聚乙烯醇脂肪酸酯.进一步与铝盐作用,制备水面浇油换油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凝油剂对燃料油及原油的凝油速度快、凝油彻底,凝油块可用丝网捞出,水面无油花遗留.进一步研究表明,凝油剂的凝油性能与聚乙烯醇的羧甲基取代度和酯化度有关,与脂肪酸的链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