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南岛西部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西部农业用地表层土壤进行了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指数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农业用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大小依次为As〉Pb〉Zn〉Cu〉Ni〉Cd〉Cr。各采样点Cr、Cd和Cu元素处于贫乏状态,As和Pb元素达到严重富集,可能与当地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中重金属As与Pb元素可能存在复合富集与复合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检测分析了5种水培蔬菜中4种常量金属元素、18种稀有金属元素以及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对照组陆生蔬菜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评价水培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污染水体中水培蔬菜的金属元素富集水平是不同的。常量金属元素平均富集系数为2~150倍;稀有元素平均富集量总体上高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大多在10倍左右,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两者均在同一水平,低于国家2001年10月1日执行的蔬菜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不同粒径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富集特性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杭州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按粒径级别进行其重金属特性表征,主要展开飞灰组成元素和矿物成分、重金属含量分布、以及重金属与飞灰颗粒的微观结合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SiO2-CaO-Al2O3-金属氧化物"体系构成了重金属的富集载体;Zn、Pb、Cu、Mn、Ni、Cr、Sb等重金属在75—125μm飞灰颗粒中的占有率最高,达52%;Zn、Cu、Cr随着粒径减小其含量显著增加,其它重金属未见此趋势;通过SEM-EDX对飞灰颗粒表面和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面、线扫描元素能谱分析,在飞灰断面发现了更多类型、更密集的重金属分布.通过结合XRF、ICP-MS、SEM-EDX等仪器手段分析飞灰中重金属富集特性,深入探索重金属在飞灰颗粒中富集特征.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下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分配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环境中重金属的积累特点及其向食物的迁移可能导致对人类健康的不同影响。文章对苏南某市典型乡镇工业环境中的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单因子和综合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工业环境中农田土壤表层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和重金属DTPA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非工业环境,说明工业化发展是土壤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同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类农产品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叶菜类>籽实类>根菜类>水稻籽粒,重金属元素中Cd、Zn、Cu较易在农产品中积累。应该注意工业发展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对人类食物安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旁小蜡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合肥市市区交通干线、城郊公路和植物园道路(对照区)的土壤,以及道路绿化灌木小蜡(Ligustrum sinense)叶片中Cu,Zn,Pb,Cd和Cr含量的测定,分析城市交通产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和植物叶片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和车辆尾气排放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能够显著地在土壤和小蜡叶片中富集.公路土壤中富集的Cu,Zn,Pb和Cr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且富集量与道路车流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小蜡叶片富集的Cu,Zn,Pb,Cd和Cr主要来自于道路交通产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同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较差,而且市区干线的叶片富集量高于城郊公路,城郊公路高于对照点.雨水的冲刷能够减少小蜡叶片表面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小蜡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在4月至7月的富集速度或富集增量高于7月至10月,这与小蜡叶片的生长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莴苣及根际土壤样品,分析Cu、Zn、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根>叶>茎,莴苣中重金属含量为Zn>Cu>Cd>Pb,富集系数为Cd≈Zn>Cu>Pb;不同采样区莴苣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与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用于描述Zn和Cd在土壤-莴苣系统中迁移的响应模型均为非线性方程,模型类型在2种元素之间以及莴苣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2种元素在不同部位中的响应均可用3次曲线方程来描述.莴苣对Cd、Zn的吸收除了受到元素自身性质的影响外,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共存元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北部潮间带红树林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北部潮间带红树林湿地7种红树植物(根、茎、叶)及其根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沉积物中Ni、Cu、Zn、As和Cd的变异系数大于0.50,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很不稳定。其中Cr、Cu、Zn、As和Cd的含量均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可能存在外源的输入。仅有Pb的含量略低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总体来看,大部分植物显示了对Cd元素的较强的富集能力(BAC〉1),瓶花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总体上要比其他红树植物强一些,木果楝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总体上最弱。其中,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对Cr、Zn、As和Cd的吸收能力较强,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对Cr和Ni的吸收能力较强,角果木(Ceriops tagal)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角果木(Ceriops taga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对Cd和Pb的运输能力较强,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对Cu、Zn和Cd的运输能力较强,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对Cr、Ni、Cd和Pb的运输能力较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对Ni、Cu、Cd和Pb的运输能力较强,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对Cr、Zn和Cd的运输能力较强,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对Cr也有较强的运输能力。但此次所研究的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运输能力均很弱,建议适量引入适宜在研究区生长并且对As元素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选择豫北山前平原大田蔬菜种植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10月)采集地下水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重金属含量,借助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地下水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枯水期和丰水期浅层地下水pH值均值分别为7.26和7.15,电导率(EC值)均值分别为1200μS·cm~(-1)和1256μS·cm~(-1),丰水期浅层地下水表现为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EC值.(2)研究区枯水期和丰水期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枯水期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均值大小依次为NiZnVCuCrCoAsPbCd,丰水期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均值大小依次为VNiZnCoCuCrPbAsCd.除V、Co和Ni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值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差异不显著.(3)受人类活动影响的Pb、Zn和As等重金属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区内东南部以及丹河和沁河交汇处附近,这两个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蔬菜用地,显示化学肥料对地下水重金属的影响.(4)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4个主成分,主成分1包括Cr、Pb、Cd和V,其来源一致,可能与施用磷肥有关等;主成分2包括Ni和Cu,显示成土母质以及复合肥等肥料的混合作用;主成分3包括Co,显示其来自成土母岩;主成分4包括As和Zn,显示锌肥以及有机肥等肥料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明奎  方利平  周翠 《生态环境》2005,14(5):650-653
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个污染土壤剖面中有机质结合重金属(Cd、Cu、Pb和Zn)的分布,把有机质相结合态重金属分为颗粒状有机质(POM)结合的重金属和与细土腐殖质结合的重金属。结果表明,土壤POM对重金属有明品的富集作用,其中〉2mmPOM重金属Cd、Cu、Pb和Zn的富集系数分别在1.4~3.2、2.5~2.6、2.8—3.9和3.0~3.9之间;而0.05~2mmPOM重金属Cd、Cu、Pb和Zn的富集系数分别在2.7~7.8、3.2~6.4、3.2~9.3和3.2~5.6之间,0.05~2mmPOM组分中重金属的平均富集高于〉2mmPOM组分。POM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呈正相关。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占土壤重金属总最的比例随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增高,表土层约40%以上的重金属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复合污染下Cu、Cr、Ni和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华  张学洪  梁延鹏  刘杰  黄海涛 《生态环境》2014,(12):1991-1995
掌握水稻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为科学认识水稻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处理量Cu、Cr、Ni、Cd复合污染下水稻的富集特征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水稻植株各部位中吸收富集系数的大小依次为:Cd〉Cu〉Ni〉Cr,根部重金属吸收富集系数是地上各部位的吸收富集系数的2~100倍。各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明显不同,成熟期水稻植株中Cu在水稻不同部位的质量分数为根〉茎≥叶〉米粒〉谷壳,Ni的分布规律为根〉叶〉茎〉米粒〉谷壳,Cr的分布规律为根〉叶〉谷壳≥茎〉米粒,Cd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米粒〉谷壳;且随着重金属处理量的增加,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重金属质量分数也呈上升趋势。成熟期米粒中Cu、Ni、Cr和Cd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4.50~6.19、1.86~4.63、0.72~0.76和0.08~0.39 mg·kg-1,与无公害食品标准(GB15199-94、GBT2762-2005)相比,米粒中Cu和Cr的质量分数均未超标,而Ni和Cd(Cd高剂量处理时)的质量分数均超标,存在食用安全风险。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质量分数随生育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浆中期达到最大,而到成熟期又明显降低。不同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能力和分布规律均呈现明显差异,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不同但其质量分数变化呈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是水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其重金属含量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厦门市为例探讨了不同城市化区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沉积物地累积指数、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Zn、Pb、Cu、Cd、Cr、As、Hg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水体表层沉积物中Zn、Pb、Cu、Cd、Cr、As、Hg的含量分别为182.2、63.7、31.3、0.19、67.9、10.4、0.11 mg/kg,空间分布呈现出从城市远郊区到中心城区显著增加的趋势;依照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Hg(Pb(Zn(Cu(Cd(As(Cr;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获得厦门市主要水库重金属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顺序:Hg(Cd(Pb(As(Cu(Zn(Cr;水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区域城市化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呈正相关关系,这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改善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石安邦 《生态环境》2014,(11):1852-1860
城市地表颗粒物作为重金属的重要载体,严重危害城市人群和水体,已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对地表颗粒物重金属的空间、粒径、赋存形态等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意义。通过对国内不同城市不同功能区的重金属(主要为:Zn、Cu、Cd、Pb)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各功能区重金属污染情况为:Cu、Pb: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休闲区;Zn: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Cd: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同时各功能区中Zn、Pb含量波动性较大。整体上国内工业区、交通区和商业区地表颗粒物重金属污染严重。与我国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4种金属中Cd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探讨了与国外部分城市地表颗粒重金属污染特征之间的差异,指出国内城市重金属含量均值整体上低于欧美发达城市,而国内一线城市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系统分析了颗粒物重金属的粒级效应,赋存形态以及生物有效性。综述了城市交通活动(主要为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变速频率、车辆类型、道路特征等)、降雨冲刷事件、雨前干燥期、大气风力作用、和其他因素对地表颗粒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道路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变速对颗粒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作用大于交通流量。不同降雨事件和雨前干燥期对重金属分布特征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但地表颗粒对大气PM2.5重金属贡献较大。今后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地表颗粒物重金属的研究:建立颗粒物粒径划分标准;加强重金属在降雨冲刷过程变化规律的分析;探讨地表颗粒物与大气颗粒物重金属转换关系;还应开展中小型城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地表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使得大量的重金属向水环境中排放,导致了城市湖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为了研究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城市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武汉墨水湖为例,测定了沉积物中几种常见痕量重金属Zn、Pb、Ni、Cu、Cr的含量和富集系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墨水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主要受人为输入的影响;5种重金属在全湖区域上具有比较高的富集系数,尤以排污口为甚,排污口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Pb可能主要来自于暴雨径流面源,而Cr可能主要来自于工矿企业的点源排放,其他3种金属则有着大小相当的点、面源输入贡献。以上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已经给城市湖泊带来了很高的重金属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4.
Cd、Pb污染对几种叶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及其毒害症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生物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Pb污染对3种叶类蔬菜(青菜、白菜、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金属污染对叶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及毒害症状因重金属种类和蔬菜品种而异.其中青菜对Pb污染敏感性最低,仅在高浓度污染时才表现出生长抑制作用.较低浓度Cd、Pb对蔬菜生长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青菜、白菜和菠菜体内Cd累积量与土壤中Cd投加量呈显著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5、0.992、0.958);2)蔬菜在不同重金属污染浓度下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青菜和白菜在300mg·kg-1Cd投加量时表现出最大的富集能力(p<0.05).Pb处理下,白菜Pb富集系数始终低于青菜和菠菜,青菜的最大Pb富集系数出现在Pb投加量为2900mg·kg-1时;而菠菜则在Pb投加量1500mg·kg-1时表现出最强的Pb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理探测器能快速定量化揭示驱动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的强度,这对于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构建变量的确定和土壤污染修复措施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Cr、Ni的空间分布和11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进行重庆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  相似文献   

16.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Pb, Zn, Cd, Cu) were determined in soils and vegetables (chrysanthemum, spinach and four cultivars of Chinese cabbage from the area adjacent to a Pb/Zn mine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abbage cv. Siyuegreen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mine. The vegetable plantation soils were polluted with Pb, Cd, Cu and Zn, especially by Pb and Cd. The levels of Pb and Cd were 20 and 30 times higher than the permitted standards, indicating that this Pb/Zn mining area is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use. Chinese cabbage, chrysanthemum and spinach had different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Cd from soil to roots of chrysanthemum was >80% and from roots to leaves of cabbage cv. Shanghaigreen was >120%. These vegetables were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and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vegetable plantation soils was proportional to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vegetables and both we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lead/zinc m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