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动态变化是农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随着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不定因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处黄河下游的德州市为背景,分析了其耕地资源现状特点、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区域耕地资源态势演变的驱动因素,并对耕地资源供需趋势和保证程度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将生态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理论进行融合,并结合耕地作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作为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提出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核心问题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公共物品属性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途径选择的公共经济学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效益)理论是确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依据,城乡与区域统筹发展是耕地保护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体系构建的依据和目标,从而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咸宁市咸安区耕地资源变化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减少是咸宁市咸安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分析1949~2000年咸安区耕地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近10年来引起该区耕地变化的原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及土地管理政策等,并提出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及建立耕地流转制度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是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结果表明:1国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农业环保计划或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户参与该政策的意愿及其对农户家庭福利的影响,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研究提供研究视角、研究体系和方法借鉴。2实质上,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农业补贴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拓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体系。3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测度模型,探析不同模式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的异质性,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开展多层面和不同尺度的典型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未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效应研究的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不断下降。据统计,全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从1949年的0.18ha,下降到1995年的0.08ha,特别是近10年,我国耕地呈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因此,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就必须弄清楚影响耕地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耕地资源总量减少的原因根据分析,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由于经济利益的引诱,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将耕地变为非耕地,耕地面积减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立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方法模型和实践,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中。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价格和效益的内涵界定、测算方法以及耕地非农化补偿(征地补偿)研究方面。②在研究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区际补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进行有机结合。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测算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为此,我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疆环境保护》2013,(Z1):33-36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是我国农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保有量是我国国民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减少与人口增长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人为因素对耕地保护冲击力度持续增加,耕地质量堪忧,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实现耕地科学管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我国政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周边规划建设用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子玉 《四川环境》2004,23(3):68-70,74
随着我国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的郊区耕地成为或即将成为城市的建设用地,同时与城市建设相伴相随的建筑渣土的堆放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本文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提出利用规划期内即将建设的城市周边耕地资源建立供应城市建筑的制砖企业,同时利用取土坑填埋建筑渣土,建立城市物质的有效循环,实现城市建筑的循环经济。并对此物质循环方式做了生态经济的分析,也对此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垃圾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达66亿吨,占用耕地35亿多平方米。全国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