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伦·雪柏利(Allan Savory)的整体管理理论提出,"影响草场的首要因素不是牲畜头数,而是植被暴露于牲畜的时间".据数千家牧场推广整体放牧计划模式的经验证明,一些曾被作是"超载过牧"的牧场实为"缺载过牧","放牧过度"的草场实为"放牧不足".以减少牲畜作为保护草场唯一手段的管理模式理应被淘汰.  相似文献   

2.
过去十年中,几例放牧引起植被退化的事件曝光已经使瑞典官方认为一些山区有过度放牧现象以及驯鹿养殖在生态学上可能并非是可持续的.我们从时间和管理角度对这些例子进行研究,进而评价放牧对瑞典山区夏季草场的影响程度.有关驯鹿种群长期动态的数据表明,上个世纪驯鹿的数量在225000头左右波动,没有变化的趋势.根据达拉纳(Dalarna)的郎格夫贾莱特(Langfjallet)和海里耶达(Harjedalen)的米塔克勒盆(Mitaklappen)的数据,对放牧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我们将这些数据与近几十年养殖在生态学上似乎不可持续的挪威芬马克地区以及芬兰北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我们的结论是大规模的驯鹿过度放牧在瑞典山区不明显.但在封闭和围栏养殖时,可见过度放牧和践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过去两年的夏天,巴基斯坦都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2010年夏末的创记录洪水是巴基斯坦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一次自然灾害.媒体对暴雨的成灾原因做了报道,但实际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1947年建国之初,巴基斯坦约有30%土地被森林所覆盖,现在覆盖率只有4%;巴基斯坦饲养的牲畜头数比美国都多.由于现有森林稀少以及多村土地过度放牧导致裸露,少得可怜的植被难以截留雨水.  相似文献   

4.
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论放牧的转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任继周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8):1259-1275
放牧是国内外普遍运用的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至今全球陆地大约半数以上处于放牧管理之下。但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对放牧管理系统存在很多误解,尤其是把草原的生态恶化、牧区贫困、文化落后都归罪于草原放牧,导致禁牧盛行。从放牧的基本内涵看,当前我国草原所面临的问题,不在放牧本身,而是对放牧认识的不足和放牧管理的缺陷,割裂了人居-草地-畜群之间的联系。从历史角度看,放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放牧历经原始游牧期、放牧转型期与放牧现代化时期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就实现了放牧的现代化转型。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以人居-草地-畜群放牧系统单元为内核的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是一种开放的农业技术体系,具有多种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农业系统,可兼顾生态与生产的需求,是草地放牧管理的重大进步。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应,我国畜牧业应该尽快实现草原管理和放牧的现代化转型。这是我国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农业的必要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强度放牧使土壤的全氮含量和草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牧草产量下降17.1%,草地主要种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了33.8%,均质度系数增加51.1%,土壤的氮磷比升高1.3。轻度放牧使草地全氮含量降低0.096%,红三叶的均质度系数增加21.0%。中度放牧并未使草地牧草产量和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同时使草地红三叶均质度系数保持在远低于1.0水平以下,但使土壤全氮含量下降0.085%。根据以上结果,中度放牧是保持草地持续高产的最好的放牧管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强度放牧使土壤的全氮含量和草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牧草产量下降17.1%,草地主要种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了33.8%,均质度系数增加51.1%,土壤的氮磷比升高1.3。轻度放牧使草地全氮含量降低0.096%,红三叶的均质度系数增加21.0%。中度放牧并未使草地牧草产量和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同时使草地红三叶均质度系数保持在远低于1.0水平以下,但使土壤全氮含量下降0.085%。根据以上结果,中度放牧是保持草地持续高产的最好的放牧管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放牧和受损管理两个角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度放牧能够提高草地植被丰富度,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同时从受损管理角度提出了健全草地管理法规、草地开发与利用相结合、草畜平衡管理等措施,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草地景观物质和养分的良性循环。适度放牧结合受损管理可以作为一种管理草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北方农牧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山西右玉)设置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个不同强度的放牧实验,运用静态-暗箱法测定放牧第一年生长季的温室气体通量,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该地区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CO_2和N_2O在生长季表现出随着温度和水分变化的明显季节动态变化,但是与不放牧相比,第一年不同放牧强度对CO_2和N_2O排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2)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P 0. 05),中度放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P 0. 05),中度和重度放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P 0. 05);(3) CO_2排放速率和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可溶性氮、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CO_2排放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牧增加了温度与CO_2排放的相关性,但对N_2O排放相反.(4)虽然放牧降低了土壤含水量,但是没有发现不同放牧强度间CO_2和N_2O排放的差异,说明短期内不同的放牧强度尚未对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造成显著影响,需要继续进行长期深入地研究,揭示放牧强度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放牧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旭  闫瑞瑞  邓钰  闫玉春  辛晓平 《环境科学》2014,35(5):1909-1914
放牧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人类活动因素,定量研究放牧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对于准确评估草地碳收支和碳平衡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托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梯度试验平台,利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 6400-09)测量草地不同放牧梯度下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主要受温度因子主导,7月土壤呼吸速率达最大;2011年生长季5~9月不同放牧强度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为:G1(0.23Au·hm-2)>G0(未放牧)>G2(0.34 Au·hm-2)>G3(0.46 Au·hm-2)>G4(0.69 Au·hm-2)>G5(0.92 Au·hm-2).与不放牧相比,重度放牧(0.92 Au·hm-2)条件下Q10值减少了约10%,而轻度放牧(0.23 Au·hm-2)条件下Q10值略有升高.总体上,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与放牧强度显著负相关(r=0.944,P<0.05),放牧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不同放牧梯度下Q10值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回归关系,可以解释不同放牧梯度下Q10值71.0%~85.2%的变异性.放牧条件下Q10值发生变化本质上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发展草原休闲旅游,可以在减少草原的牲畜饲养量的同时,保证和增加牧民的收入,从而减少过度放牧对草原的破坏,防止草原退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