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杰  王玉颖  李冬  曹思雨  李帅 《环境科学》2020,41(2):856-866
为启动生活污水AGS工艺,实验以间歇进水-间歇曝气方式运行,降低硝氮浓度,减轻对PAO的抑制,利用除磷中产生的磷酸盐沉淀和正电微粒促进颗粒化实现.接种污水厂污泥于SBR反应器R1、R2、R3和R4中,在总厌氧时间为30、60、90和120 min时,研究厌氧时间对生活污水AGS系统的影响.实验表明,R1、R2、R3和R4历时56、48、39和35 d启动成功;运行105 d,平均粒径达750、764、791和650μm.运行期间,R1和R2在43 d和47 d除磷恶化,延长厌氧时间至90 min后恢复;R3处理效果良好; R4在63~77 d颗粒解体,处理效果下降,DPAO富集程度降低.运行后期,R1、R2、R3和R4出水水质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结果表明,长厌氧时间运行能实现快速颗粒化,但长期运行时颗粒易解体.较长的厌氧时间能减轻硝氮对PAO释磷的抑制,有助于富集DPAO,能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冬  曹思雨  王琪  张杰 《环境科学》2021,42(9):4399-4405
实际生活污水成分复杂,且碳氮比较低,而厌氧推流进水可以通过提供局部高底物浓度来加强好氧颗粒污泥对进水中COD的利用.实验采用间歇曝气的方式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接种污水厂污泥.R1采用厌氧快速进水,R2采用厌氧推流进水,探究不同进水模式对生活污水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厌氧进水条件下,R1中更早出现颗粒结构,但在运行71 d时出现颗粒破裂的现象;应用厌氧推流进水模式的R2生成的颗粒结构较R1的更为致密,颗粒表面更加光滑,且反硝化聚磷菌(DPAO)的富集效果更好.最终R1和R2反应器内DPAO占聚磷菌(PAO)的比例分别为14.17%和22.07%.结果表明,厌氧推流进水模式能够加强颗粒污泥对进水中COD的利用,有利于富集DPAO,生成结构更加致密稳定的颗粒,实现"一碳两用",获得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杰  王玉颖  李冬  刘志诚  曹思雨 《环境科学》2020,41(3):1409-1417
选用SBR反应器R1和R2接种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以生活污水为进水,分别采用一次进水-曝气策略和多次进水-曝气策略运行,对运行过程中粒径变化及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表明,运行56和39 d后R1和R2成功实现污泥颗粒化;稳定运行后R1和R2中出水COD、 TN和TP浓度(mg·L~(-1))分别为29.7、 13.7、 0.31和19.2、 8.1、 0.37,去除率分别为87.7%、 75.6%、 95.1%和90.1%、 85.6%、 94.2%,其中颗粒平均粒径达到740μm和791μm.结果表明,相同运行时间下,R2中的出水NO~-_3-N浓度和出水TP浓度低于R1.运行后期,R1和R2中DPAO占全部PAOs的比值由最初11.17%分别增至25.47%和34.08%.与一次进水-曝气策略相比,采用多次进水-曝气策略运行在启动初期系统内NO~-_3-N浓度较低,PAOs受到的冲击更小,DPAO富集情况更好,除磷性能更好,利于AGS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李冬  曹思雨  王琪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588-4596
实验选用3个SBR反应器接种污水厂活性污泥,R1采用高表观气速(SGV)连续曝气,R2采用低SGV连续曝气,R3采用低SGV间歇曝气,在低碳氮比的实际生活污水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究不同SGV曝气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过120d的培养,R1、R2和R3中颗粒粒径分别为(754±78),(812±86),(1183±93)μm,R3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R1和R2.结果表明,应用低SGV间歇曝气策略在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中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性能良好,且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DPAO)占聚磷菌(PAO)比例为24.75%.  相似文献   

5.
高径比对生活污水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组高径比分别为3:1,4.5:1和6:1的SBR反应器(R1,R2,R3),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并接种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研究SBR高径比对生活污水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同步去除碳,氮,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R3分别历时42,35和28d启动成功;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其平均粒径逐渐趋于稳定,分别可达750,900,1100μm.启动阶段,R1,R2,R3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6%,61%,62%;颗粒污泥成熟后,R1,R2和R3出水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9%,85%,91%,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1%,93%,94%,COD去除率分别为89%,92%,93%.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SBR高径比增大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且利于增大颗粒粒径,进而提高沉淀性能和同步去除碳,氮,磷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污水处理厂进行CANON工艺的小试研究,试验比较了2种自养脱氮(CANON)滤柱的启动策略:R1全部装填成熟的厌氧氨氧化填料,接种亚硝化絮状污泥启动CANON生物滤柱;R2按2:1的质量比混合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填料后直接装填启动.R1和R2进水均为污水处理厂A/O工艺出水,水温15~21℃,氨氮浓度为35~55mg/L.R1和R2分别用37d和19d使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运行100d后,反应器出水几乎不含氨氮,但由于硝化细菌(NOB)的增殖,R1和R2最大出水总氮为15.8,12.1mg/L.R1中NOB过量增殖更为严重,而R2出水长期满足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混合滤料的启动策略减少了2/3厌氧氨氧化滤料的使用量,加速了反应器的启动,更好地抑制了硝化作用,实现氮素长期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7.
生活污水与人工配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冬  王樱桥  李帅  张杰  王玉颖 《环境科学》2019,40(4):1878-1884
在R1、R2两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分别以人工配水和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研究常温下(20~30℃)进水水质对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以及温度变化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R1、R2分别历时25 d、42 d启动成功,颗粒污泥稳定后,其平均粒径分别达到1200 μm、750 μm,R1、R2内出水COD、TP、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53、0.48、7.70 mg·L-1和49.73、0.49、14.55 mg·L-1,去除率分别为90.60%、90.34%、87.85%和79.74%、88.59%、79.25%.当温度降低至5~16℃时,R1内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COD及TP去除能力基本不变,出水TN平均浓度升高为29.03 mg·L-1,平均去除率降低至48.81%,脱氮性能受到抑制;R2内颗粒污泥运行稳定,出水COD、TP和TN平均浓度分别为14.31、0.50和12.24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2%、93.37%、86.28%,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采用人工配水和生活污水均能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生活污水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更密实,当温度降低至5~16℃时,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膨胀,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生物强化脱氮技术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重点关注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改性填料可以增强污水生物脱氮效果.本文制备了负载纳米MnO2的改性聚氨酯棉填料(聚氨酯/MnO2),构建分别以聚氨酯/MnO2和聚氨酯为填料的生物滤池对比系统(R1和R2);并进一步探究两个系统对生活废水的脱氮效果差异以及主要运行参数的影响作用.结果 表明,整...  相似文献   

9.
环境医学     
究,证实污水的蚕豆根尖细胞徽核率明显高于燕馏水组(P<0.01)。污水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出现率较高(0 .2%。~。.9%。)。说明污水中含有细胞遗传毒物质。提示灌概用污水要经过一定的处理过程,以减少和杜绝细胞遗传毒物质进人人群食物链.表4参10X18 9501431煤矿工人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病学研究/邢娟娟(煤炭工业部职业医学研究所)//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一1994,2。(5)一289~293环信R一19 对5个煤矿的噪声危害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又对1502名接触噪声矿工做了健康检查,并做了流行病学分析。观察组听力损害的总检出率为48.2%,是…  相似文献   

10.
张彤  胡洪营  谢兴  宗祖胜 《环境科学》2008,29(8):2287-2290
通过考察在不同的絮凝剂种类、投加量、pH和温度等操作条件下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以下简称"两虫")的去除特性,探讨了污水深度处理絮凝工艺去除病原性原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污水经絮凝处理后,水样中胶体的平均ζ电位与2种荧光微球(两虫替代物)去除率和剩余浊度的线性相关度不高(R:0.49、0.48、0.65);而2种荧光微球之间的去除率线性相关性较高(R=0.99),并且与水样剩余浊度的变化趋势呈一定的指数相关关系(R=0.92、0.95).因此,在本研究的各种絮凝工况下.卷扫网捕是去除病原性原虫和浊度的重要作用机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贾第鞭毛虫的去除率大于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1.
环境医学     
等,由于32P后标记法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是日前测生物样品DNA加合物的首选方法。参3X18 9703276哈尔滨市H沟致癌性工业废水首治目标的环境医学研究/袁俊杰(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环境与健康杂志/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一1997,14(2)一70~72环信R一36 为调查哈尔滨市H沟污水中致突变物的主要污染源,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哈尔滨市H沟排入松花江的污水及几家工厂的污水进行致突变性筛选。筛选呈阳性结果的工厂排污口污水,提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后,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B、C两厂排污口污水有机提取…  相似文献   

12.
张喆  傅金祥  朱京海 《环境工程》2020,38(10):108-113
针对低温污水生物脱氮效率低问题,采用有机高分子复合硬性颗粒(OPCRP)-SBMBBR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与传统SBR反应器对比,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套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丰度差异,揭示高效处理低温污水优势脱氮菌群。结果表明:在水温(6.5±1)℃条件下,OPCRP-SBMBBR反应器出水脱氮效果及污泥沉降速率均明显提高;投加填料有助于提高活性污泥系统内硝化反硝化菌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即优势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厌氧反硝化菌总相对丰度分别由SBR (R1)的3.9%、3.47%、15.87%增加到OPCRP-SBMBBR (R2)的5.21%、5.26%、23.64%。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种红环菌科、Enterobacteriaceae、Terrimonas,分别由R1的2.77%、1.63%、2.43%增加到R2的3.3%、3.11%、2.59%;R2独有的好氧反硝化菌种包括假单胞菌属、氢噬胞菌属等,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17%、0.79%。R1、R2中优势好氧反硝化菌种总相对丰度分别为10.66%、17.35%,优势硝化菌种总相对丰度分别为7.37%、10.47%,优势硝化反硝化菌种总相对丰度分别为28.65%、43.32%,为低温污水中生物脱氮提供了良好的细菌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一体式悬浮载体流化床(ISCEB)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ISCEB对TN和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3%和95.0%.试验过程中发现,pH值、溶解氧DO、及回流比R等因素对系统的脱氮效率有较大影响.此外加入填料的生物膜硝化池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效果很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低溶解氧(DO)状态下,以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将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氨氧化过程预测控制模型,预测并控制污水处理氨氧化过程.该模型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在线pH值变化预测氨氧化结束时间,其相关系数R值为0.9985;二是根据在线pH值实时预测氨氮浓度,R值为0.9083.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可控性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对实现并稳定短程硝化以及促进主流工艺(厌氧氨氧化)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喷灌是一种省水、省工和省地,适宜各种地形对多种作物进行灌溉的新技术.在农业和城市绿化中广为使用.值得提出的是,有的地方为了节水,给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找出路,用污水喷灌或用清水和污水混合后进行喷灌,结果使多种病原微生物进入空气中,使被污染的空气成为传播各种疾病的媒介,引起许多传染病流行.污水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并且  相似文献   

16.
合成聚合物的广泛使用和持久性污染使得微塑料(<5mm)成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污水的大量排放是淡水和海洋环境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污水处理厂也成为微塑料进入淡水与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系统调研,追溯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来源,综述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迁移和污染特征的研究进展,分析国内外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特征和去除效果的差异性,为开展国内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污染研究与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并展望未来污水处理厂工艺的发展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树林具有净化污水的潜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污染生态学为理论依据进行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污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污水排放对红树林生长、生理生态、红树林沉积物、林区藻类等的影响;二是研究红树林净化污水的效能,包括红树林累积、吸收和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净化效果的研究.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红树林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树林净化污水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X55 9401636镇海散化泊位污水来源及其防治对策初探/魏廉征(宁波港务局)11交通环保/交通部水运环保科技信息网一1993,14(4/5)一26一27 环情X一95 宁波港镇海散化泊位是我国沿海第一个散装液体化工泊位。散化泊位的污水主要来自一是船舶污水,一是港口污水。该散化泊位污水的主要来源是交换品种时产生的清洗污水,每次大约50m3。建议采用处理程序如下:1.分层;2.焚烧;3.微生物处理废水中有机物。根据《MARPOL73/78公约》附则11,主要是管好处理过的污水,杜绝事故性污染和操作性污染。(同翔)X55 9401637在一个受沿海河流影响的沉积系统中碳氢…  相似文献   

19.
污泥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O 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中试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 值高于1.0 时,尽管第一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而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明显降低.当R 为0.75 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2%;而当R 值为1.5 时,总氮去除率最低,为72%. 当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时, R 值对二沉池泥泥位和泥水分离效果影响不大;而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时,二沉池泥位随R 值增大而呈线性增加,此时提高R 值会加剧污泥膨胀.此外,高R 值使得系统各段悬浮固体浓度呈梯度分布的规律变得不再明显,降低系统污泥储量.同时,提高R 值会降低系统固体停留时间,进而影响系统的污泥种群分布.  相似文献   

20.
SBR工艺处理高含盐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水利用产生的高含盐生活污水,试验采SBR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海水比例的污水中低浓度和中浓度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规律、污泥沉降性能以及温度对含20%海水的污水中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污泥的驯化是关键的一步.海水盐度降低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和去除率,但两种浓度污水的出水CODcr浓度均在30~70mg/L之间,远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海水盐度使污泥体积指数降低,污泥沉降速度加快.污水处理有机物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