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6年6-9月石化企业周边大气中O_3浓度的连续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因素,分析了臭氧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观测点夏季O_3浓度日均值高达0.107mg/m~3,其中6月份浓度最高,O_3浓度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特点。不同天气条件会影响O_3浓度日变化曲线的峰值。工作日时O_3浓度比周末更高。气温、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会对O_3浓度产生影响,其中气温与O_3浓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与其成反比关系,西北风和西南风对O_3的水平和垂直输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城市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臭氧浓度高值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济南城区近地面臭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大气中臭氧小时平均浓度为0.161 mg/m~3。臭氧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晴天时臭氧浓度要比多云天气和阴雨时的浓度更高。高浓度臭氧的产生是多个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晴天少云,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风速较小时,容易产生高浓度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3.
利用青海省西宁站1981年1月—2016年12月间各月地面能见度等资料,对比分析了该站大气能见度的日、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指出了两种不同观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表明:人工观测较仪器观测值平均高近66%;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值日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单谷型,即为明显的正弦波型日变化特征;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各月能见度均值同样均表现为单峰单谷型,夏初前后为全年高值时段,12月前后为全年低值时段;西宁近三十多年来能见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有明显的高低值段区分;当出现天气现象特别是霾、雾、浮尘、扬沙、尘卷风、沙尘暴、雨、雪等时会降低大气的能见度;能见度受相对湿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重污染天气过程中颗粒物数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利用电迁移粒径谱仪(S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等,对成都市2020年12月21~28日的大气颗粒物(12.2nm~20μm)数浓度谱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颗粒物数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模态粒径段,数浓度谱呈三峰分布,主峰值出现在723nm左右,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此次污染过程颗粒物数浓度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各模态数浓度日变化特征明显,凝结核模态呈单峰分布,浓度高值出现在午间;爱根核模态与积聚模态呈双峰分布,浓度高值分别出现在午间和晚间。受站点周边交通源和生活源影响,颗粒物数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风向1.0~1.5m/s风速下,相对湿度和能见度与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相关性最为显著。因此,降低积聚模态数浓度有助于缓解颗粒物污染并提高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某市2015年4个国控空气自动站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臭氧的分布特征和超标原因。结果表明,在4类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O_3的月均浓度和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均为最高;O_3小时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般在8:00达到最低值,15:00达到最高值;O_3小时浓度未显现"周末效应"的特征,即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市O_3的生成与前体物NO_x的关系密切;O_3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与气温、日照时间成正比;与风速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近地面气象数据和颗粒物激光雷达资料对南充市主城区2016年5月12日的沙尘气溶胶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的来源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新疆盆地的沙尘气溶胶经高空远距离输送到达四川盆地上空后沉降造成南充市主城区的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升高,PM_(2.5)/PM_(10)值极显著降低;沙尘天气过程中,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能见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发生变化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其中风速与PM_(2.5)和PM_(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与PM_(2.5)/PM_(10)值间显著负相关;颗粒物激光雷达连续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沉降过程,与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在对盆地城市沙尘天气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报时,将历史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气象因子数据、颗粒物雷达资料和后向轨迹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沙尘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环境功能区臭氧(O_3)化学特征差异,于2016年分别在济南市工业区和城郊大气清洁区域开展了观测。结果表明,大气清洁点臭氧年均浓度远高于城区同期浓度。臭氧在大气清洁点呈现单峰型日变化规律,而在城区则为双峰型。一周之中,工作日时城区臭氧浓度比周末时更高,而大气清洁点的臭氧浓度变化不大。城郊区臭氧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两个监测点的浓度变化极为同步,均为夏季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监测数据,分析了遵义市汇川大气中O_3、SO_2和NO_2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年间SO_2污染最轻,NO_2次之,O_3污染较重;NO_2与SO_2浓度冬春季要显著高于夏秋季,O_3浓度表现为夏高冬低。夜间建筑施工及渣土车排放对NO_2浓度影响较大,社会生活燃煤排放对冬春大气中SO_2的贡献较大。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天气下各污染物与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性,多云和晴天NO_2和SO_2浓度与风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O_3浓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香港环境保护署设立的5个代表性站点(可归类为路边站、一般站及背景站)2016年的监测结果,对获取的各类污染物(PM_(2.5)、PM_(10)、NO_2、NO_X、SO_2、O_3)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三类站点颗粒物及SO_2浓度年均值差异较小,体现了其区域性的污染特性,NO_2与NO_X年均值均为路边站一般站背景站,而O_3则相反,路边站最低而背景站最高;(2)各类站点PM_(2.5)与PM_(10)季节差异表现为夏季最低而冬季最高,O_3最低值也出现在夏季;(3)三类站点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路边和一般站NO_2与NO_X日变化表现为"早晚双峰"型,背景站变化幅度较小;路边站、一般站颗粒物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晚间22∶00,背景站变化幅度较小;O_3在路边站和一般站呈现双峰型变化,而在背景站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左右;(4)所有站点PM_(2.5)、NO_X及O_3"假日效应"明显,具体表现为:PM_(2.5)和O_3浓度在假日全天浓度高于工作日;路边站和一般站的NO_X浓度在假日0∶00~8∶00时段高于工作日,其余时间均低于工作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区近地面CH_4浓度特征,于2015年在潍坊市开展了CH_4连续观测实验,分析了地面风向、风速对CH_4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潍坊城区CH_4浓度均值为1.411 mg/m~3,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月均浓度分布在0.872~1.788 mg/m~3之间;日变化呈现出单峰型形态,凌晨高、下午低;偏西和偏南风向上,地面风速越大,CH_4浓度越高,在偏东风向上,CH_4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信阳臭氧污染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的趋势,为研究气象要素对信阳臭氧污染形成的的作用,利用2014~2018年信阳4个国控站的臭氧监测资料,国家气象站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高空、地面实况天气图资料,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信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2014~2018年信阳市臭氧污染呈波动上升态势。月变化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4~6月、9月为臭氧污染的多发时段。日变化则表现为“单峰”分布的特征。(2)分析了信阳市臭氧污染与14时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边界层高度以及云量等气象条件的关系,总结了信阳市臭氧污染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气象条件概念模型,当500 hPa为高空低槽后部的西北气流或高压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宽广低槽前部的西南气流,地面处于变性高压、入海高压后部或弱低压带(鞍型场)影响下,发生臭氧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为信阳市臭氧污染的预报和防治,提供了较为客观、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2013~2017年的地面O_3连续观测资料统计,期间海螺沟背景区域(O_3-1h)平均浓度为71μg/m~3,(O_3-8h)平均浓度为80μg/m~3,成都市(O_3-8h)平均浓度为165μg/m~3,成都市高出背景区域106%;通过分析和比较背景区域和城市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采用局部近似回归法对海螺沟臭氧背景值进行筛分分析,得出2015~2017年海螺沟区域臭氧春季本底为83±5μg/m~3,夏季本底值为72.5±5.5μg/m~3,冬季本底值为69±5μg/m~3,秋季本底值为60±3μg/m~3。  相似文献   

13.
刘霞  黄静  邹孝 《四川环境》2023,(4):127-13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臭氧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为研究成都市污染源VOCs排放情况,根据成都市最新污染源普查数据,我们针对成都市工业源、农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采用监测数据法和系数法核算了成都市VOCs排放量,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并结合各地区大气臭氧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工业源和移动源为成都市主要VOCs排放源,工业源VOCs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家具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及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VOCs原辅材料使用量及VOCs排放量最多的是胶黏剂,移动源VOCs排放主要为机动车排放。成都市各地区VOCs排放量及臭氧年均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22个区(市)县VOCs排放量与大气臭氧日均值超标率正相关,15个区(市)县呈现出明显相关性,指数曲线较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存在非线性关系。7个区(市)县VOCs排放与大气臭氧日均值超标率拟合程度较差,呈现出较弱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环境》2021,40(4)
利用2015~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29188个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及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AQI (空气质量指数)及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近5年云南省城市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15~2019年云南省SO_2、PM_(2.5、)PM_(10)浓度呈下降趋势,NO_2浓度保持基本稳定,O_3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年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波动较小,且逐年改善。(2) 2019年O_3-8h作为超标污染物占比达57.52%。云南省PM_(2.5)年均值相对较高区域面积略有减少,O_3年均值相对较高区域面积显著增加。(3)云南省PM_(2.5)与PM_(10)月均值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变化规律,O_3月均值为春季单峰高值,SO_2月均值整体趋势平稳变化幅度不大。(4)云南省AQI值及平均能见度和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AQI值与平均气温及平均风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显示云南省空气质量优良逐年改善,污染类型由颗粒物污染转为以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空气质量受气象条件影响,能源结构优化、污染物总量减排等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除尘器内臭氧产生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除尘器是一种工业除尘技术,但它的高压电源在使用中会产生臭氧,可能会对后续设备及材料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臭氧产生规律对静电除尘器的安全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建立电除尘器的物理模型,以实验手段研究了电除尘器中臭氧产生与电压、风速、箱体位置的规律。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会产生臭氧,且臭氧浓度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沿气流流动方向臭氧浓度逐渐增大,臭氧浓度与电压和风速成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吉刚 《环境技术》2006,24(6):31-32
我国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气候特点对橡胶制品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为适应在该气候条件下的运用需要,进行了针对空气弹簧胶囊用橡胶的耐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随着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增加,其硬度和300%定伸强度均提高,但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随着紫外线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通过与胶料的耐臭氧试验和大气老化试验比较,基本可以认为引起空气弹簧胶囊表面龟裂的主要原因是受力状况、臭氧和大气老化的作用,而紫外线对橡胶的表面龟裂影响作用不大,因此,为提高空气弹簧胶囊的耐老化性能,主要考虑降低橡胶的受力,提高耐臭氧和耐大气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雷达的特点、分类及不同种类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分别讨论了各种激光雷达在监测气溶胶及颗粒物、大气臭氧、大气风速、大气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应用,进而提出了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城市区域近地面CO_2浓度变化特征,于2016年1月—12月对济南城市大气中CO_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CO_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春、夏、秋季存在一峰一谷的现象,而冬季只有一峰。CO_2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份。CO_2与SO2相关性较高,说明二者都来源于燃煤贡献。CO_2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内四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5—2019年的小时数据,对乌鲁木齐城区大气污染物"周末效应"情况及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环境中PM_(10)、PM_(2.5)、SO_2呈现出明显的"负周末效应"现象,工作日PM_(10)、PM_(2.5)、SO_2浓度分别较周末高出2.2%、3.5%和0.5%。臭氧(O_3)呈现明显的"正周末效应",周末臭氧浓度较工作日高出3.5%。周末臭氧前体物CO、NO、NO_2浓度较工作日分别低3%、5.9%、2.2%,均呈现明显的"负周末效应"现象。近五年乌鲁木齐市各主要大气污染物"周末效应"偏差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并在整体上呈现出由"负周末效应"向"正周末效应"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作为天山北坡城市群重点首府城市,空气质量虽逐年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基于乌鲁木齐市2021年10个监测站点逐日污染物浓度数据,对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O3、PM10和PM2.5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PM10和PM2.5浓度夏季低、冬季高;O3在夏季浓度较高,冬季浓度较低。米东区处于PM2.5和PM10等大气污染物高浓度分布区。降水越大对PM2.5和PM10的清除作用越强,PM2.5浓度随着风速增大呈降低趋势;特别是风速在>5 m/s时,污染物降低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