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库型水体总氮总量控制目标的区域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以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生活、污染治理水平为主要考虑因素设计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建立了湖库型水体总氮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方法,并在石头口门水库流域进行了应用,为湖库型水体总氮总量控制目标分配及石头口门水库流域总氮总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鸭河口水库水体总氮、总磷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鸭河口水库受纳点源及面源污染负荷情况,选择枯水期为预测时期,采用迪隆模型对鸭河口水库水体总氮、总磷进行预测研究,为鸭河口水库水质保持和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是当前总量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ReNuMa模型对石头口门水库流域建立了污染源—水质的定量响应关系,从径流量、总氮的模拟结果来看,模型的模拟精度满足要求。其次,建立了包括4部分内容(容量总量控制目标、规划年预测排污量、目标合理性因子、环境管理调控系数)的流域总氮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2020年石头口门水库流域总氮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49万t。该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模型统筹了目标总量控制与容量总量控制要求,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养殖水体和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监测,分析了养殖污水排入前后的水库水体营养盐变化情况。从上游到下游的各点,营养指数有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养殖污水的排入,是导致水库营养盐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为水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目湖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年天目湖(沙河水库)库体和取水口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水库透明度为3.10±0.14 m,总氮为0.455±0.036 mg/L,总磷为0.017±0.004 mg/L,N/P比的均值为28.8±9.5,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营养盐磷的限制.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项指标作为参数的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水体营养水平较低,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低浓度氮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对微污染水库沉积物进行富集驯化培养,得到好氧反硝化脱氮混合菌。对混合菌进行传代培养得到10~#为效果最好的混合菌。将10#混合菌投加到微污染水库源水中进行投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投菌系统的硝氮从初始的(0.38±0.03)mg/L降到(0.07±0.03)mg/L,硝氮的去除率达到(82.30±2.63)%,而空白对照系统的硝氮从初始的(0.34±0.00)mg/L到30 d实验结束变为(0.69±0.01)mg/L;复合菌投菌系统并没有出现亚硝氮的积累;投菌系统总氮从初始的(1.00±0.04)mg/L,到30 d实验结束时总氮下降到(0.52±0.03)mg/L,去除率达到(48.24±2.82)%,但是空白对照系统的总氮从初始的(1.13±0.06)mg/L到30 d结束时为(1.17±0.03)mg/L,基本保持稳定;复合菌系统的好氧反硝化菌菌落数高于空白系统1~2两个数量级。脱氮效果表明,应用复合好氧反硝化菌对于源水脱氮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清潩河许昌段表层沉积物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质污染对沉积物质量的影响,在清潩河许昌段河道内采集10个代表性点位处的沉积物样品,对pH、有机质、总氮、总磷、Cu、Zn、As、Cr和Pb含量进行分析,根据环境背景值或生态风险阈值对各指标及各点位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流域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进行了对比,并对清潩河河道沉积物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潩河河道表层沉积物整体处于污染状态,部分河道为重污染;与其他流域相比,清潩河河道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尤其总氮的污染尤为突出。水资源匮乏、造纸厂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西安金盆水库热分层演变特征和降雨径流对水库水质的影响,对水库垂向不同点位的水温、溶解氧、浊度、p H、总磷、总氮、氨氮、总有机碳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持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RWCS/H指数能有效判断热分层稳定水平,稳定分层期RWCS/H指数在1.56~6.99 m-1之间;RWCS/H指数与TP、厌氧层厚度显著相关,温跃层的变化特征对厌氧层变化起支配作用,分层期水库底部厌氧条件致使沉积物中营养盐大量释放,其中滞水层TP最高达0.062 mg·L-1;汛期暴雨径流一方面破坏水体热分层稳定性,另一方面携带大量颗粒态污染物以间层流的形式潜入水库中下层水体,使污染负荷提高,TP、TN、NH+4-N、TOC浓度分别达到0.052、1.589、0.42和3.784 mg·L-1;随暴雨径流潜入带来的大量颗粒态污染物和下层水温、p H上升导致沉积物厌氧释放加剧,雨后下层水体TP、TN、NH+4-N、TOC浓度分别达0.022、1.474、0.595和4.559 mg·L-1,显著高于上层水体。分层期内源释放是加快金盆水库富营养化过程的关键因素,汛期暴雨径流引发的水库水环境系统改变使得水质突发性污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入湖河流小流域水文资料缺乏的情况,提出了水文比拟法和水文分割法相结合的入湖径流量与入湖污染负荷计算方法,并对邛海主要入湖河流开展总氮、总磷入湖污染负荷量及组成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0年,邛海3条主要入湖河流鹅掌河、官坝河和小青河的两年平均入湖径流量分别为2.19×107、5.31×107、2.94×106 m3/a,其中雨季(5—10月)入湖径流量占到约90%。3条河流两年共计向邛海输送总氮、总磷污染负荷量255.99 t和12 447.22 kg,其中面源污染是邛海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负荷的首要来源,总氮、总磷面源污染负荷量分别占入湖污染负荷量的74.48%~81.02%、78.78%~84.39%。降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是影响邛海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径流量与入湖污染负荷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邛海流域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水文资料缺乏地区的污染负荷估算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年调节型平原水库库底沉积物对氮素吸附规律,以辽河石佛寺水库为例,通过采集库底沉积物和地表水样进行室内土柱吸附实验,对库底沉积物中氮素吸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库底沉积物对氨氮和总氮的吸附过程均存在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吸附饱和3个复合动力学过程,吸附周期均为31 d,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7%和90%。氨氮吸附平衡浓度与吸附量之间满足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方程为Q=0.0015×C0.927,相关系数R2=0.937;总氮吸附平衡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方程为Q=10-14.622×C10.585,相关系数R2=0.812。此次研究为掌握年调节型平原水库库底沉积物吸附氮素机制和保护库区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质总氮测定中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总氮测定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诸如实验用水,器皿的洗涤,实验室环境试剂的提纯、配制和保存,消解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以及高氨氮水样中的总氮测定、总氮、总磷的同时测定和其他有关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浑浊度对总氮测定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89)检测地表水中的总氮,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水样的浑浊度对波长在275nm处的吸光度值有严重影响,消解降低水样的浑浊度后,会使275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控制规划与G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总量控制是新手段,概率模型是新方法,GIS是新工具。利用上述新手段,新方法和新工具,系统地介绍了水污染控制规划,初步探索了基于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总氮测定过程中影响空白值的一些因素及控制方法。总氮测定过程中,消解温度和时间、蒸馏水纯度、试剂选用和存放时间、器皿洁净度等等均会影响到试验空白吸光值。笔者提出采用消解温度控制在120~124℃、消解时间在45 min、空白样消解后加入蒸馏水、选用分析纯试剂、试剂存放时间小于7 d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试验空白吸光值。  相似文献   

15.
分层填料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2种混合填料(5%粉煤灰+95%土壤和5%腐熟干牛粪+95%土壤)分层装填的3种不同结构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水中各主要污染因子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且能承受一定的污染负荷波动;除总氮外,系统出水各项指标最低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出水外排不会造成地表水污染;添加腐熟牛粪大大提高了系统总氮、硝氮的去除效率,出水稳定后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建议选择2种填料填充高度各半的填充模式,以便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最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Currently, the poor water quality in Taihu Lake is a major problem in China, so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upstream areas has become a government priority. In Jiangsu Province, pollution emissions around the western areas of Taihu Lake, including Changzhou Municipality and Yixing City, need to be highly restricted, and calculat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s important if pollution is to be reduced. In this study, 19 control units in these areas were established, and a 0-D mathematical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For three important control units with important cross sections, a 1-D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redress the results. Finally, the total maximum monthly loads of each control unit were obtained using temporal allocation principl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1) the total pollution control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was 58,894.2 tonnes per annum (t a?1), with ammonia nitrogen,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amounting to 3,808, 6,054.6, and 386.6 t a?1, respectively; (2)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per unit water area in the ambient control units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control units; and (3) the largest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as in June, and the smallest capacity was in December. The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will enable them to implement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will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in Taihu Lake.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嫩江沿岸采用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特点,为充分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总量控制的原则为指导,建立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预测不同流量和不同排污情况下的水质,确定不同流量下给定水质目标的临界距离和允许排污量。  相似文献   

18.
对以再生水为补给水源的通惠河进行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总体评价了通惠河的水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人河道的水质达到Ⅱ类水平,对通惠河的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引入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1)空间聚类模型将通惠河水质类型分为两类,并具体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水质18个参数的差别。分析发现第1类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引起的氮污染、磷污染等工业污染,而第2类水体的污染主要以生活污水带来的有机污染为主。(2)运用因子分析解析通惠河的污染来源——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的污水产生的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污染。为保持再生水水质,需要对水质差的污染区设立重点监测点并控制偷排现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源水库的氮源污染和有机物污染问题,研究了原位投菌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的修复效果。实验在中试反应器中进行,所投加菌剂为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菌剂投加量为0.1 mg/L,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8 mg/L,水温为16~25℃的条件下,系统对水中主要污染物NO3--N、TN和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质量浓度分别从1.68、2.25、5.50 mg/L降至最低值0.75、0.95、3.03 mg/L,最大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7.5%、57.7%和44.9%。系统对水中氮源污染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将原位投菌技术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体的水质改善是可行的。同时还探讨了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骆马湖富营养化和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骆马湖水质状况,在2005年对骆马湖富营养化状态和生态特性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十五”期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2005年骆马湖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值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超标情况分别为0.78倍和0.54倍,达到湖库特定项目Ⅳ类水标准,骆马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对骆马湖生态特征分析表明,由于该湖泊的形态以及“藻型浊水状态”和“泥沙型浊水状态”交替出现,遏制了湖水从高营养盐含量向全面富营养化状态演变,保障了底栖动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骆马湖独特的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