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缺乏科学的定量评价手段问题,首先,研究应急保障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原机场运行特点和应急保障现状;其次,构建考虑应急准备、应急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和救援、事后恢复和重建的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多级物元可拓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西南某高原机场实际运行数据为例,采用该模型定量评价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结果表明:该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评价等级为高,所属二级指标中仅事后恢复和重建能力评价等级为一般。评价结果与该高原机场应急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的结论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间数层次分析法的机场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发现机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机场应急管理水平,对机场应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机场应急能力评价幂指数模型。通过研究机场应急管理过程,对应急管理全周期进行任务分解,并运用人-机-环境系统理论,建立机场应急能力递阶结构模型。针对专家群给出的判断矩阵元素实际落在一个区间里,使用一种改进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能力的权重进行计算。对南方某机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机场应急救援能力作出综合评价,同时还可以找出机场应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溢油事故对近岸水域造成的影响,提高近岸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的能力,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在分析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响应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分析的路径模型,分析应急保障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其算法,并以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人员保障在溢油应急保障能力中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物资保障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灾害背景下提升应急供应链韧性对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意义重大。针对突发灾害情况下的应急供应链的紧急性、不确定性、政府组织保障等特征从供应链采购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及组织保障系统、信息系统共5个方面,找出影响应急供应链韧性的16个因素,再利用DEMATEL(决策试验分析法)方法计算综合影响矩阵并求解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及层级结构图,并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计算可达矩阵并进行层次分级后构建应急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多级递接结构模型,再结合DEMATEL-ISM集成建模方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应急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可划分为6级4阶的多级递阶结构,其中,当地政府管治能力为根本影响因素;运输网络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信息协同能力为间接影响因素;应急物资仓储容量、仓库吞吐效率、运输及时性及故障恢复能力为直接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维持应急供应链系统的长效运转提供相应建议,并提出了提升灾害背景下的应急供应链韧性在时间安排上的优先策略与资源分配策略,为提升应急供应链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非调度因素对繁忙机场冬季航空器除冰保障能力的影响,缓解不完整信息条件下航空器除冰需求激增所引发的安全运行压力,采用多目标0~1整数规划构建除冰航空器分配模型,并以我国某典型冬季繁忙机场3年降雪季的13 681架次除冰航班为样本,比较多种非调度因素不同组合下的20种情境,分析非调度因素对航空器除冰保障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极端降雪天气下,充足的除冰资源投入比资源使用方式优化更能有效提升保障能力;小雪及无降雪(除霜)天气下,航班时刻编排不合理可能导致与除冰资源投入和利用无关的保障压力;除冰资源投入量及使用限制程度共同影响航空器除冰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恢复等能力的研究,分析了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间的作用关系。根据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过程,提出了评价指标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通过实证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提出的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每个评价指标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和不同的影响程度。据此,给出了提升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机场旅客安检系统的保障能力,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指标中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独立性,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uzzy-ANP)建立系统评估模型。在综合考虑安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从人、机、环、管四方面建立了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某机场为例,应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该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员工工作量、员工心理状况和设备完好率。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该机场实际运营状况相符合,该方法能更好地满足机场运营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应急预案评价中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全过程视角构建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证据理论建立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专家模糊评语转化为Mass函数,利用改进证据理论对Mass函数进行修正并合成;最后,结合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将该方法成功运用于深圳宝安机场应急预案评价,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评估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救援行动的科学性,分析矿山典型事故,确定矿山应急救援能力影响因素的维度;综合文献与专家意见设计调查问卷,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信效度,最终筛选确定应急救援能力指标;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K1、K2、K3实际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矿山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从5个维度归纳出5个一级指标(指挥管理、组织建设、专业救援、综合体质、应急资源)和28个二级指标;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评价国家矿山救援队的救援能力强弱排序为K_2K_1K_3。  相似文献   

10.
民用机场净空区内障碍物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民用机场净空区内障碍物评价中缺少定量指标的问题,通过对净空要求的分析及调研资料的整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等建立民用机场净空区范围内障碍物安全评价模型,运用实际测量的障碍物距离跑道中线的距离、障碍物在各限制面中所处位置、障碍物高及其物理特性作为评价指标对障碍物风险等级进行定量化评价.在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采用等级加权向量的方法,使结果更为直观,较传统的机场净空区障碍物评价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管制疲劳是影响民航安全的重大隐患,准确检测疲劳状态是进行疲劳预警、降低疲劳风险的关键。提出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融合多生理参数和眼动指标进行管制疲劳检测,通过MP150多导生理记录仪与眼动仪,采集模拟管制试验中正常与剥夺睡眠状态下被试的试验数据,同时记录其Karolinska疲劳等级和操作绩效。结果表明,RR间期、LF/HF、快慢波比值、PERCLOS和扫视速度均与管制疲劳呈较强相关,利用支持向量机融合五项指标构建管制疲劳检测模型,对于五级疲劳度的识别准确率为78. 1%,判断正常组与剥夺睡眠组的准确率为94. 2%。  相似文献   

12.
基于FRAM-AHP法的公务航空飞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分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改进后的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对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系统和量化分析。建立了功能共振事故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功能模块上游功能输出和下游功能输入端的表型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权重来识别上下游主要的表型,从而找到功能模块间的失效连接,确定事故主要原因。利用该模型对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了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公务机场保障能力不足、机组疏忽大意、飞行部教学训练大纲缺失、飞行部QAR译码能力不足、机务航前检查不足、机组起飞决策不当等。研究表明,FRAM-AHP法可以为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一步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我国空管安全文化现状,设计了一种评价量表。在安全文化定义、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安全相关规章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专家咨询与实地调研,从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养成两个维度建立符合我国空管安全文化特点的关键元素集,从而编制初始安全文化量表。然后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20个空管单位展开测试,利用SPSS 19. 0对测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以确保题项的合理性、探索性因子分析以保证量表结构效度、信度分析以确保量表的可信度,剔除无效题项后,最终确立了正式量表。正式量表的信效度能够达到要求,可以对空管单位的安全文化进行有效测量。  相似文献   

14.
终端区作为空中交通的起讫点,是拥堵、延误的多发区,其运行效率对航班整体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欧洲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采用畅通进场时间(Unimpeded AMSA Time)作为量化进场效率的标杆。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进场效率量化指标,因此可以借鉴畅通进场时间这个指标来评估进场效率。以首都机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进港航班ADS-B数据进行预处理来计算进场时间,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航班进行分组,运用回归分析法找寻与终端区拥挤程度关联性最强的解释变量,提出关于畅通航班拥挤阈值的方法来计算畅通进场时间,最后用时间效率指标对进场效率进行评估,得出5月首都机场的进场效率为83. 39%,可为进场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飞机冲偏出跑道的人为差错,找到重点防控对象,提出了冲偏出跑道人为差错量化分析模型。首先应用STPA方法对飞机滑行、起飞及着陆程序进行建模,构建安全控制结构图,找出飞机冲偏出跑道的人为差错。然后将它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构建24-6-3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从ASRS系统中抽取民航领域近5年的冲偏出跑道不安全事件报告作为数据源,根据发生阶段的不同将不安全事件报告分为滑行阶段、起飞阶段、着陆阶段3类,最后将数据源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并利用测试数据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准确率为86. 7%。结果表明,特殊情况下机组人员操作不熟练、刹车系统/方向控制错误等是构成所有阶段冲偏出跑道的主要人为差错,飞机冲偏出跑道的发生阶段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鉴于管制过程中对航空器冲突问题发展的研究,对经典事件模型的结构进行改进,用球形曲面间隔层代替传统的平面间隔层,结合扩展碰撞盒概率关系比计算冲突风险,提高了模板与实际航空器运行状态的切合度。并以模拟航空器飞行数据进行仿真,对改进模型的冲突风险与原模型的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正确。  相似文献   

17.
中小机场是我国航空运输业最重要的终端,也是民航风险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利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中小机场运行风险的同异反模型。根据集对势分析计算结果,再利用偏联系数分析系统发展动态趋势。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同异反风险评价模型能很好地对风险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再加上合理的权重计算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束之后,为降低和预防因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准确预测建筑物沉降量变化趋势已引起相关科研单位的重视。首先,将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与灰色GM(1,1)模型相结合,提出GM-ANN预测模型。然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模型对监测沉降危险点数据变化的准确性,形成Matlab拟合曲线和预测趋势图。最终,结果表明仅考虑时间因素,GM-ANN模型明显优于灰色GM(1,1)模型,可使预测精度提高将近三倍。因此,利用GM-ANN预测模型可以对建筑物安全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航局提出持续安全理念,并正在制定国家航空安全方案,推动行业安全管理由目前基于规章符合性的安全监管逐渐转向规章符合性基础上的安全绩效监管,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定中国民航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来衡量民航业是否满足持续改进安全的目标的要求。本文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对可接受安全水平的设定指南,同时参考国外民航常用的事故指标,设计了一套中国民航行业可接受安全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安全评估指标、安全绩效评估指标和安全指数三层,并对该指标体系内事故率指标和事故征候率指标设定了未来10年的目标值。该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的设定不仅可作为衡量民航是否持续安全的标准,也可为航空运输企业设定自身的安全绩效考核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务维修差错调查模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务维修差错调查模型算法,根据已经建立的机务人为诱因导致事故/事故征候模型,利用贝叶斯原理编程实现了该算法。利用该算法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01-2011年的机务人为有引导的事故/事故征候依次进行分析并验证,得到了相应的事故诱因概率排序。该算法克服了样本空间不足,在事故发生以后能够在引入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根据以前的经验概率得到新的事故诱因概率排序,为民航机务维修差错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