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推介     
《安全》2019,(2)
正《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傅贵、殷文韬等及其合作团队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学者共同完成的一篇论文,2013年发表于《煤炭学报》第7期。目前CNKI显示的国内被引数是209次,平均每年被引近40次。该文给出了第二版事故致因"2-4"模型(也叫"行为安全‘2-4’模型"或"事故预防‘2-4’模型")及相关概念。事故致因"2-4"模型的第一版发表于2005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9期,当时叫做  相似文献   

2.
许素睿  曹伟强  洪斌 《安全》2021,42(7):67-73
为厘清事故致因"2-4"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以200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430篇相关科学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从发文年度、发文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关键词进行分类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模型相关论文发文数量大,每年达40-50篇;发文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占50%的比例;研究机构和研究作者数量可观,达到175家主要机构及119个主要作者,并且存在紧密关联关系,形成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主导的多个研究团队;研究关键词聚焦为不安全动作、安全文化、不安全行为、事故预防和煤矿,研究方向趋于应用"2-4"模型开展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  相似文献   

3.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4.
为清楚地辨识事故原因,主要利用枚举分析法(MECE)中独立与穷尽的思想,检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简称《规则》)对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定义与分类的科学性。从分类的独立穷尽、规则的适用范围、所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来源等多角度论述《规则》中事故原因分类的缺点;引入事故致因"2-4"模型(24 Model),进一步讨论以岗位划分事故原因的弊端,并重新定义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应用新的定义将《规则》中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项重新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定义与分类包含了《规则》中提到的所有原因,并能将其分散和定位到24 Model中的各个层面或阶段。  相似文献   

5.
袁晨辉  傅贵 《安全》2021,42(7):50-55
为更好地识别和预防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需要更准确、具体地定义不安全动作,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海因里希4个版本《产业事故预防》著作对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并结合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探究事故致因理论与不安全动作定义的关系;给出"2-4"模型对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并与海因里希定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研究不安全动作的"通用定义"没有意义,组织应参考"一个事故致因模型、一个不安全动作定义";相比于海因里希的定义,"2-4"模型能够通过定性定量方法结合的方式,明确不安全动作的分类和识别方法,更加合理地界定动作发出者的范围,并结合模型的事故致因链给出不安全动作的来源,使其概念更为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6.
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的发生机理和理论模型,事故致因链是其核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路线。通过对古典事故致因链的代表: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及现代事故致因链的代表:行为安全"2-4"模型的原因定义、组织概念的引入、链条逻辑关系、事故预防策略等多方面的比较,并应用于一起真实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发现行为安全"2-4"模型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因果连锁理论的优点,更是改进其缺点,在对我国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中更加有效,且在各层级均可找到事故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傅贵  韩梦  贾琳  万井江  付汇琪 《安全》2023,(3):1-8+89
事故致因理论作为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支撑,明确其概念和发展过程对理解“大安全、大应急”等管理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综述,对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分类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984年至今发表的事故致因理论综述文献中,将事故致因理论分为3个主要类别,即线性事故致因理论、多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和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其中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主要包括AcciMap、STAMP、FRAM和HFACS,这几个模型在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发生机制的定量化描述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动态事故致因“2-4”模型完全具有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的特征,它在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发生机制的描述及预防对策制定上比以往模型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1.概况三年多来,已出《安全文化》专刊43期,刊发论文140余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报道和实践体会文章30余篇。2.《安全文化》创刊2.1背景2.1.11993年,正值第四次事故高峰出现,事故不断、隐患层出不穷。原因何在?回答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三违”严重,重生产轻安全。为何老是那些原因?对此,劳动部部长李伯勇一针见血的指出:“要害在出了事没事。”而且在这次事故高峰出现以前,专家们就有预测,事实证明,专家们言中了。可见这已动摇了我们长期依赖常规的安全对策去解决问题的信心。2.1.2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于1993年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所刊载论文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变化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统计安全科学领域中10种主要期刊近5年的论文数据,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比分析各期刊载文的关键词;采用概率主题模型对《学报》近10年的3 268篇论文进行主题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学报》与安全领域其他期刊相比,在体现学术研究热点及趋势方面有较好的同步性,且能从侧面反映该领域的主流研究进展;得到的19个主题中,安全管理、理论及工程方法研究、工程建设及结构设计、系统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和道路交通6个主题包涵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多,而危险化学品、电力装备、铁路安全、职业健康防护、矿井通风和管道泄漏6个主题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为给事故预防与调查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运用信息科学与安全科学方法,开展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所致事故模式研究。基于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构建安全系统中安全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分析安全系统中引发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并构建"信源-预测-决策-执行"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根据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主要包括"真信源—安全信源"信息不对称、"安全信源—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和"安全信宿—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等3种事故致因模式,且具有充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合我国的事故数据深度采集标准,并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致因,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信息采集表》(简称采集表),调查人员随交警赴事故现场随机详细调查87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借鉴"Haddon Matrix"思想建立致因分析矩阵系统,分析事故的致因。发现采集表对事故地点、事故形态及原因项分类更加具体、明确,女性驾驶员的事故发生率略低于男性驾驶员,驾驶员年龄超过60岁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显著提高,"交叉口影响区"事故50%由变更车道引起,非机动车驾驶员未戴安全头盔是造成严重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在各学科领域中选择学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从2015年开始,数据库覆盖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学科类别增加到153个。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期刊复分到2个或3个学科分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相似文献   

13.
隋鹏程教授撰写的安全原理讲座一文 ,由于本刊版面有限 ,经与作者商定从第2期起分3期连载 ,第2期刊登1、2、3部分 ,第3期刊登4、5、6部分 ,第4期刊登7、8、9部分。1产业灾害的特征 ;2防灾五原则 ;3产业灾害致因理论综述 ;4事故因果论 ;5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6综合论事故模型 ;7扰动起源事故模型 ;8能量转移论 ;9轨迹交叉论。摘要: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伤亡事故致因理论 ;产业灾害是伤亡事故的同义语。文中讲述了产业灾害的特征、防灾的五项原则 ,综述了致因理论的由来发展 ;专述了六项原理:事故因果论、人失误主因论、综合论、扰动起源论、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各项理论的讲述方法是用工程逻辑的一种抽象—伤亡事故模型 ,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明确的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隋鹏程教授撰写的安全原理讲座一文 ,由于本刊版面有限 ,经与作者商定从第2期起分3期连载 ,第2期刊登1、2、3部分 ,第3期刊登4、5、6部分 ,第4期刊登7、8、9部分。1产业灾害的特征 ;2防灾五原则 ;3产业灾害致因理论综述 ;4事故因果论 ;5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6综合论事故模型 ;7扰动起源事故模型 ;8能量转移论 ;9轨迹交叉论。摘要: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伤亡事故致因理论 ;产业灾害是伤亡事故的同义语。文中讲述了产业灾害的特征、防灾的五项原则 ,综述了致因理论的由来发展 ;专述了六项原理:事故因果论、人失误主因论、综合论、扰动起源论、能量转移论、轨迹交叉论。各项理论的讲述方法是用工程逻辑的一种抽象—伤亡事故模型 ,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明确的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5.
傅贵  郭孝臣 《安全》2019,40(9):1-4
阐明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其发展、应用及提高事故预防效果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重要观点得知,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致因理论是发现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的工具,当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所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综合以往文献,给出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实质性科学含义是事故的原因定义、原因间、原因与事故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形象地综合表达为事故致因模型,其获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安全管理实务认识到,社会组织要有效管理其安全健康和环保业务,选择一种事故致因模型作为总体思路且连续运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安全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全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安全工程专业一样,《安全原理》课程的总体教学方案并不成熟,存在各个学校间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方法不成熟等问题。论文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安全原理》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上的难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安全原理》的课程特点体现在内容琐碎、枯燥且不统一,也因此形成了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视频资料的应用、英文原版材料的应用的教学方法。希望本文能在提高《安全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组织内、外部原因的各个阶段原因因素的划分情况;其次,根据得到的各阶段原因因素划分结果,对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原因的因素进行了编码;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致因"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各原因模块中的原因因素,并得到了不安全动作和物态、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外部因素等5个层级原因,确定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30个原因因素。对事故原因因素进行系统编码,提高了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2018》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为3 312,在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10种)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64位(2 049种);核心影响因子为1. 10,在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71位;核心综合评价总分数值为79. 70,核心综合评价总分在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另外,《学报》的核心他引率为0. 78;基金论文比为0. 82;平均引文数为15. 20;核心开放因子为13。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2018》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为3 312,在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10种)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64位(2 049种);核心影响因子为1. 10,在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71位;核心综合评价总分数值为79. 70,核心综合评价总分在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另外,《学报》的核心他引率为0. 78;基金论文比为0. 82;平均引文数为15. 20;核心开放因子为13。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现有事故致因理论在揭示安全规制、文化与观念等隐性因素方面的不足,以引入多维度基本风险因素(BRF)概念的三脚架事故致因模型(Tripod-DELTA)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对天津"8·12"危化品爆炸事故致因进行证据分析与结构化建模。分析发现,天津危化品爆炸事故致因因素由直接层、中间层与间接层3个方面构成,政府监管不力是事故发生的最底部间接层因素。为此,改进了传统三脚架事故致因模型的风险节点以及控制环路。改进后的三脚架模型能描述BRF与危险源的内部构成,设计出管理型、实体型和组织型3种差异型安全栅,明确了安全栅的脆弱性是导致安全管理体系失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