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智烈慧  张哲  白军红  李晓文 《环境工程》2023,41(1):132-140+163
旅游业发展应注重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有序,生态旅游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滞缓;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围垦开发活动使得该区域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建立包含湿地生态指标的多层次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最小限制因子法,评估生态、空间、设施和社会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判识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期诊断影响研究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环境日容量由1995年的-288.57万人升至2020年的11.60万人,但旅游环境承载力仍为严重超载;2)1995,2020年的最小限制因子分别为污水处理和交通设施,且仅有这2个指标超载,其他指标均为弱载,所有指标均不适载;3)1995年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受限于生态环境容量,而2020年旅游环境容量二级指标顺序为空间>社会>生态>设施;4)目前,旅游设施超载,而包括湿地生态指标在内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均弱载,服务供给不足以支撑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长山列岛《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中,通过对空间容量、生态容量、设施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的预测,测算出长山列岛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列岛生态旅游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的核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进行了研究.在此次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研究中,容量测算污染因子确定为SO2、PM10和NO2三项,容量测算基准年定为2006年.牡丹江市各郊县均未设置常规监测点位,且未进行功能区划分工作,以A-P值法为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型,计算出大气环境容量现状.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范围为牡丹江市,研究工作为牡丹江市合理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今后牡丹江市进一步进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泸沽湖风景区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子即旅游环境承栽力的最小分量,以最小分量分析计算结果验证游客容量和发展规模的环境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旅游环境承载力参数测定困难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区域环境或生态规划编制中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对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等诸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导致规划文本的科学性不足。武汉市"经济-能源-大气环境"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同步测算以GDP-PM_(2.5)达标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与经济、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满足多目标规划的要求,相比其他模型与方法,具有简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适度人口规模研究——以北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海市为例,以环境承载力的几个主要分量作为人口规模的限制因子,分别计算各限制因子约束下的适度人口规模,根据木桶原理,取最小值作为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能源和大气环境、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均不会限制人口规模;在不排海情景下,水环境容量明显不足,在排海情景下,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对应的适度人口分别为133.05万人和153.72万人,仍无法满足北海市水环境功能要求。北海市的适度人口规模取决于水环境容量,具体在130~150万之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TEF(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天津市统计年鉴以及相关资料为依据,对天津市2011年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通过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11年天津市旅游地处于一般安全状态。在6种旅游要素中,交通旅游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餐饮次之。针对天津市旅游地生态安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地生态安全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大鹏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保护红线是环境保护管理方法的一种创新,目前的研究多是针对生态功能和敏感性划定空间红线,对环境质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考虑相对较少.本文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研究对象,在保障区域生态红线的性质不变、功能不降和面积不减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质量红线、生态功能保障红线和资源利用3个方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结果表明:生态功能保障红线与生态控制线基本吻合,环境质量红线包括水环境容量利用红线和大气环境容量红线,其中,水环境容量红线为CODCr、NH3-N、TN和TP可利用的环境容量,分别为720.5、36.4、67.5和6.67t·a-1;大气环境容量红线为轨道交通分担50%的运力时,机动车为20000辆·d-1.资源利用红线为大鹏新区的最适旅游承载力,为18555人次·d-1,即677.3万人次·a-1.划分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大鹏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环境制约,可以为大鹏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深圳水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水资源、水环境和社会经济三大系统的19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河道一维模型和多极关联评价模型分别对深圳水环境容量及其承载力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深圳水环境容量CODCr为195 405.3 t/a,NH3-N为6 570.4 t/a;2008年NH3-N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57.2%. 尽管CODCr排放量低于环境容量上限水平,但由于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大,而实际入河排放量远超河流水环境容量,河流污染较为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2008年深圳水环境可持续承载度为0.4,水环境承载力处于预警状态,接近危机状态,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轨迹上. 结合深圳水环境承载力实际提出的三大对策建议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及从境外引水.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典型的海岛型旅游区——蜈支洲岛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旅游容量体系,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容量、空间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分别为10 400、7 200、8 910和17 000人次/日。功能设施容量和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接待规模的限制因子。提出新建和改建基础服务设施、建立淡旺季两套管理措施、新建景点和扩建游步道等措施,来提高蜈支洲岛景区的整体环境容量并缓解旅游旺季带来的环境容量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县域人口和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科学规划其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发展非常重要。资源与环境是县域人口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超载是其和谐发展的重大前提。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的县域人口和产业发展调控的普适方法。首先基于基准和规划模式下的人口和产业发展状况,分别建立以县域用水量控制线、污染物环境容量、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控制线等为约束的线性规划模型,以相关生态县创建标准及数据等为依据,确立县域合理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系数水平范围。然后基于确立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水平,建立以县域用水量控制线、污染物环境容量、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控制线等为约束双目标区间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县域适宜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决策得到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系数及适宜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共同构成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基于以上理论,以云南省隆阳区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终得出2020年隆阳区可承载的人口为110. 26~122. 29万人,GDP为341. 80~390. 63万元。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分析通海县水资源承载能力,采用一维模式对杞麓湖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并参考了其环境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杞麓湖近年来营养水平有所下降,水质有所提升,但仍保持在中度-富营养化状态,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其主要原因,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处于超载状态,已无环境容量。如不加以改进,环境污染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水环境容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超载状态。最后提出提升杞麓湖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盘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实现的定量评价模型,结合盘山风景区环境特征,分析了盘山风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心理感应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设施环境容量是盘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景区开发管理部门应适当增加山体游览线路的长度,适当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以充分开发景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水质与水量是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开展以生态需水和功能区水质达标为核心的水生态承载力研究对改善流域生态用水不足和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优化方法将水量和水质作为独立系统处理,忽视了其耦合关系.基于河流水质模型和水资源模型,建立了流域水环境容量与环境流量的函数关系,并作为水生态承载力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构建了以人口与产业规模最大化为目标的水生态承载力的优化模型.最后,对水污染严重且水资源短缺的盘龙江流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水生态承载力模型能够反映水量与水质的耦合作用,从而提高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决策的科学性;盘龙江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为20.56万人和119.24亿元GDP,2014年的流域现状值超载了234%;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流量比例具有显著的补偿关系,呈现倒V型非线性变化过程;当外流域调水的水质高于或等于受水区水质时,受水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别计算了2007年济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出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2.4974hm^2、5.2769hm^2.两者的计算结果都得出2007年济南市的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表明济南市的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超过了该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将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研究区属于不可持续的地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所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克服了传统模型的不稳定、精确度不高的缺点,使计算结果更具有可信度,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斯扩散模式和单纯形法求解容量,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茂名市不同环境目标值下的大气环境容量值。该研究成果为制定茂名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承载力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外都鲜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案例。建立较为实用、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是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科学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城市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剩余率模型。该模型更科学地度量了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间的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影  柴立和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5):1859-1865
生态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本文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从4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最大信息熵原理(MIEP)为基础,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为算法,借助MATLAB数学软件为计算平台,从复杂系统结构演化的角度提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用MIEP模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08—2012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指导当地生态建设.结果表明,5年间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呈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年和2009年两年生态承载力水平基本一致,2010年呈现较明显的上升,2011年的生态承载力剧烈下降后在2012年呈现大幅回升.ξ值各分量的雷达图揭示出各指标逐年贡献程度的变化,结合准则层面的分析发现,水资源发展状况对该地生态承载力整体水平影响较大.与主成分分析法的比较表明了MIEP模型对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可行性,同时其能更好地体现生态承载力发展演变的动力学特性,连接权值的获取避免了人为设定的主观性,在评价中有明显优势,且在预测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基准,但常规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不能针对规划项目产生的具体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影响格局展开评估.研究基于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以沿海港口总体规划生态承载力环评为例,在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对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3类生态环境空间产生不同资源环境压力类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包括陆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岸线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围填海承载力评价、潮下带水环境容量评价及海岸带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在内的海岸带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方案,以期提升海岸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并为推进我国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