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市食品容易产生异味,导致顾客产生不愉悦的嗅觉感受,这些异味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为确定超市异味VOCs化学成分及其来源,对超市开展现场采样检测.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VOCs采样检测方法: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GC/MS)、气袋采样-TD-GC/MS和苏玛罐采样-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质谱法(GC-FID/MS),对超市室内空气中的VOCs进行采样检测比较.结果表明,苏玛罐采样法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体积分数为63.3×10-9~86.8×10-9,共检测出26种VOCs,主要包括卤代烃、烷烃和苯系物,但异味贡献较小,未检测出异味较大的VOCs;气袋采样法仅检测出9种VOCs,且φ(TVOC)均小于10.0×10-9,说明气袋存在显著壁吸附效应,不适用于本次实验;吸附管采样法的检测结果显示,φ(TVOC)为79.5×10-9~86.1...  相似文献   

2.
对石油化工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典型设备——储罐在清洗过程中的VOCs排放量进行了核算。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化工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过程中VOCs排放的现状及控制措施,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阶段有效的控制措施。阐述了移动式VOCs控制技术及在石油化工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018年间,采用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江苏省某市汽车制造业VOCs排放成分组成及特点。结果表明:排放VOCs的主要物质为:乙醇、1-丁烯、丙酮、对间二甲苯、丙烯醛、1,2,4-三甲苯、乙苯、间-乙基甲苯、邻二甲苯、甲苯;此外还包括乙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等一些其他次要物质。排放的VOCs总体上以芳香烃、烷烃、醇类、烯烃为主,其次为酮类、酯类、醛类,而卤代烃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控制VOCs排放是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有效措施。但一直以来,中国对VOCs的管控略显不足,还存在监测未常态化、监测方法不系统、排放源成分谱研究不足、法规滞后、排放标准不健全和管理模式亟需更新升级等突出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VOCs环境监测常态化、制定和完善VOCs监测方法、构建本地化的VOCs源谱数据库、建立健全VOCs法律法规、建立健全VOCs排放标准、革新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等将是未来我国管控VOCs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大部分城市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有增加趋势.而大气中的VOCs是产生臭氧最重要的前体物,同时也能对PM2.5产生影响,成为监测和控制的重点,被纳入总量控制体系.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方已采用非甲烷总烃作为VOCs的评价指标.结合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非甲烷总烃的样品采集、进样方式、样品色谱柱,结果表明:与注射器采样相比,气袋气密性和化学惰性好,保存样品时间长;采用一次进样,双色谱柱GDX502/104、玻璃微球同时分离样品,双FID同时检测,节约时间,避免误差,更加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针对最新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常规治理VOCs的工艺方法已不能达到新国标要求,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设计制造出针对炼化、码头和油库的油气回收的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并利用此装置进行了几种典型VOCs气体的催化氧化实验,分析得到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对苯、二甲苯和汽油油气的治理效果理想,为实际工况下催化氧化VOCs工艺包设置提供数据支持,为低温催化氧化治理VOCs气体的工业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铸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成分谱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袋-吸附管采样方法对京津冀地区9家铸造企业重点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采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56种VOCs组分,首次建立了铸造行业基于生产工序的VOCs源成分谱,并且结合臭氧生成潜势分析了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铸造行业VOCs特征组分主要为芳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平均占比分别为:50.9%、20.8%和12.6%.总体而言,甲苯、苯、间/对-二甲苯等芳烃,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卤代烃,丙酮、乙酸乙酯、环戊酮等含氧VOCs和部分高碳烷烃是铸造行业的特征物种.铸造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VOCs特征物种与所使用溶剂、表面处理剂的成分相关.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中排放浓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造型、硅溶胶和浇注工序.不同生产工序排放VOCs的OFP在0.29~96.09 mg·m-3之间.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OFP最高的环节,其次是造型、熔炼和浇注工序;芳烃和含氧VOCs是各生产工序OFP贡献较高的组分.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芳烃是铸造行业OFP贡献较高的物种,总贡献比例超过60%.建议重点对喷漆工序排放VOCs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对造型、熔炼和浇注等工序排放VOCs应采取有效收集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RTO(蓄热式氧化炉)应用调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RTO(蓄热式热氧化炉)装置处理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应用实例,对比分析了VOCs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结合RTO处理VOCs原理及相关规范,指出采用RTO方法的优点及需要完善改进之处,为RTO装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意见.在一定VOCs浓度区间范围内,随着VOCs浓度的升高,RTO对VOCs去除率呈上升趋势,RTO对VOCs的绝对去除量有保障.RTO装置比较适合处理VOCs浓度为1000~8000 mg/m3的废气,三室式RTO装置可以兼顾到处理效率和经济性要求,现有主流三室式RTO比较适宜的VOCs废气处理量为10000~30000 m3/h.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化企业典型工艺〔LCZZ(蜡催装置工艺)、XHS(循环水工艺)、DFT(大芳烃工艺)、SX(三循工艺)、180万t(180万t加氢工艺)、200万t(200万t加氢工艺)〕无组织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征及光化学反应活性,采用气袋法进行样品采集,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定量分析其主要成分,并利用LOH法(·OH反应速率法)和MIR法(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估算VOCs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该石化企业中,各典型工艺无组织排放的ρ(TVOCs)(VOCs化合物质量浓度之和)较高,范围为87.2~185 μg/m3,其中LCZZ排放最高,180万t排放最低;各工艺检测到的VOCs成分构成整体上相似,均以烷烃和卤代烃为主,w(烷烃)和w(卤代烃)范围分别为41.7%~67.3%和24.3%~50.1%;不同工艺的无组织VOCs特征组分各有不同,但均为ρ(氟利昂113)最高,w(氟利昂113)范围为22.3%~45.8%.不同工艺无组织废气中臭氧生成贡献率较大的物种均为烯炔烃和烷烃;LCZZ、XHS、SX及180万t中的丙烯、DFT中的正丁烷和200万t中的2,3-二甲基丁烷是各工艺排放VOCs中臭氧生成贡献率最大的组分,同时也是对光化学污染贡献最为突出的污染物质.研究显示,该石化企业无组织VOCs的污染较为严重,具有明显的工艺差异性,VOCs组分较复杂,应采取分工艺、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汽车喷涂行业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山东省内小型通用车、货车、电动商务车以及半挂车4类典型汽车喷涂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汽车喷涂企业中VOCs排放总量以及检出数量排序为:半挂车喷涂企业电动商务车喷涂企业货车喷涂企业小型通用车喷涂企业。各类汽车喷涂企业喷漆以及烘干车间排放的VOCs大多以苯类物质为主(小型通用车面漆烘干车间除外),在小型通用车以及半挂车涂装企业废气中烷烃类物质占比较大。不同企业以及各企业不同工序之间特征VOCs排放浓度有较大差别,喷漆车间特征VOCs浓度要远高于烘干车间。  相似文献   

11.
包装印刷VOCs废气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应用吸附 催化燃烧法原理 ,采用FCJ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进行包装印刷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废气治理 ,详细描述了包装印刷车间VOCs废气治理的工艺过程及其治理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应用这类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大风量的VOCs废气治理 ,净化治理效果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电子制造业塑料件生产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珠三角地区典型电子制造企业,通过气袋采样及预浓缩-GC-MS/FID分析方法,获得塑料件生产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与组分特征.实验共检出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醛类、卤代烃等在内的101种VOCs组分.其中,塑料件生产过程可分为注塑成型期和塑料件加工期,塑料件加工期包括喷涂工艺和非喷涂工艺.结果表明,注塑成型期总VOCs排放浓度较塑料件加工期低,含氧VOCs(OVOCs)、烷烃是最重要的组分;塑料件加工期的喷涂工艺VOCs排放浓度普遍高于非喷涂工艺,OVOCs、卤代烃是塑料件加工期主要的VOCs组分,其中,丙酮和三氯乙烯为主要成分.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中卤代烃排放比例明显提高,芳香烃排放比例下降.注塑成型期臭氧生成潜势标准化反应活性系数R值比塑料件加工期高24%,其中,丙烯醛是贡献最大的物种;在塑料件加工期,喷涂工艺的R值比非喷涂工艺高31%,正己醛是最主要的臭氧贡献物种.苯系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贡献起主导作用.在臭氧控制的背景下,不仅排放浓度高的喷涂工艺需受到控制,对于标准化反应活性大的其他工艺也需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气袋的选择、气袋与温度、峰形与温度、样品气与柱箱温度几个方面探讨污染源非甲烷总烃CEMS参比方法温度问题。阐述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气袋材质不适宜加热;峰形与样品气成分及温度的联系;以及样品气分析时最佳柱箱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了解深圳市主要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组分特征,该研究采用气袋采样-GC/MS分析系统,对6个典型行业企业的VOCs排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家具、塑胶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由于大量喷漆的使用而排放特征相似,芳香烃含量突出(70%);而制鞋行业排放的芳香烃和卤代烃含量均较高(分别占比为41%和55%),与制鞋工艺中所用的胶粘剂中富含苯系物和氯代烃相关;印刷行业排放中由油墨释放的烷烃和芳香烃含量均较高(分别占比为43%和40%);电子行业由于工艺复杂性,烷烃、芳香烃和卤代烃排放量则大致均等。该研究详细量化了家具制造、制鞋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的VOCs排放源成分谱,共55种VOCs组分,其中包括9种烷烃、7种烯烃、9种芳香烃和30种卤代烃,为环境大气中VOCs来源识别提供了参比信息。进一步对不同行业进行了臭氧生成潜势(OFP)估算,结果表明家具制造业的OFP贡献最为显著(42%),应成为深圳市控制臭氧污染的优先控制行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浙江某市典型彩钢企业生产车间与废气处理装置进行了VOCs定量分析,获得了该行业的特征VOCs成分谱,并利用最大反应增量法(MIR)和气溶胶转化系数法(FAC)估算了彩钢行业各组分VOCs对臭氧(O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结果显示:该市彩钢行业VOCs成分复杂,酯类和醇类占比在50%以上;车间VOCs浓度水平受温度影响大,夏季浓度约为冬季浓度的1.6~4.2倍;通过对O3和SOA的计算可知,芳烃类、醇类物质对O3生成潜势贡献率分别为70.0%和28.05%,而SOA生成潜势完全由芳烃类物质提供.  相似文献   

16.
蜡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点,其中泄漏出的VOCs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雾霾天气和PM2.5值上升。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技术,通过紧固螺栓、更换部件、夹具堵漏和包裹环氧树脂等多种手段对这些漏点进行修复之后,装置VOCs泄漏率从1.57%下降至0.3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只附情况的实验,得出了不能用该气袋采集气体样品做二氧化硫测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技术在9套乙烯裂解装置中的应用情况,对泄漏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不同密封类型、不同装置区域、不同检测数据区间的泄漏率、泄漏量,探讨了乙烯裂解装置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泄漏规律,同时对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泄漏点修复率和VOCs减排量对维修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常减压装置原油、重油换热系统实施化学清洗的原理及过程,实践表明清洗效果良好,避免了人工清洗带来的安全环境风险,提供了炼油装置的在线化学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重型底盘测功机,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研究了柴油公交车在中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CCBC)下,不同CDPF贵金属负载量对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公交车VOCs主要组分为含氧有机物(OVOCs)、芳香烃和烯烃等,且OVOCs占比达50%以上;在贵金属成分、配比相同时,VOCs减排率随CDPF贵金属负载量增加而增加:贵金属负载量为15 g·ft~(-3)(A型后处理装置)、25 g·ft~(-3)(B型)和35 g·ft~(-3)(C型)时,VOCs总量的减排率依次为36.2%、40.1%和41.4%.C型后处理装置对烷烃全循环减排率高达70.2%,且对OVOCs的催化有微弱优势;对于不饱和烃类,3种不同贵金属负载量的后处理装置均有一定催化效果,但无明显差异;A型对含氮有机物减排率可达50.5%,但减排率随贵金属负载量增加而降低.采用DOC+CDPF后能较好地降低公交车VOCs排放量进而降低臭氧生成潜势(OFP).同时考虑不同方案减排效果与成本因素,当加权系数分别为0.8和0.2时,B型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