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剖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超越,也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它的提出使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法学的核心思想。罗尔斯的《正义论》指出:达到社会正义最可行的方法是制度分配的正义。而制度分配的正义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实现。在旧有的经济理论之下,经济理性人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在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过程中,造成了对资源的无限攫取,带来了严重的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置于突出位置,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在中国出现有其必然性。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格局,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发展理念,不仅为解决传统发展模式弊端提供了出路,也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但是,要将绿色发展变为现实,就必须跳出传统工业社会形成的思维模式。现有关于发展的传统理念、内容、模式、体制、政策等,大多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并为其服务的,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郇庆治 《绿叶》2008,(2):96-102
生态文明是我们站在后现代文明时代背景上对人类文明未来可能状态的激情想象,对人类过去三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批判性超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绿色乌托邦未来想象,蕴涵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文明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政治想象与动量。但是,只要人类社会不进行改弦易张式的变革就永远都不会到达绿色的彼岸。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6,(12)
治理环境,必须找到环境污染的源头。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则生态文明建设可事半功倍。中国人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用东方智慧来重新反思我们的环保战略和思维,我们会发现现代科技的两面性,甚至会发现现代环境保护的两面性。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补充,而将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一次文明的革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元化的知识和技术,需要肯定某些传统知识、地方性知识和民间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杨丹辉 《绿叶》2013,(Z1):93-99
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不均衡的工业化进程,不应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割裂开来,既要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破坏,又要客观分析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兼容点,充分吸收利用全球工业文明的物质财富、技术手段和组织制度,全面升级改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组织方式,从而超越工业文明,跨入生态文明的崭新境界。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来说,一个更为现实的命题是如何依靠转变发展方式,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以此改变实体经济的面貌,进而为中国实业增添"美且和谐"的元素和色彩。  相似文献   

6.
杨丹辉 《绿叶》2013,(1):93-99
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不均衡的工业化进程,不应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割裂开来.既要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破坏.又要客观分析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兼容点,充分吸收利用全球工业文明的物质财富、技术手段和组织制度,全面升级改造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组织方式.从而超越工业文明,跨人生态文明的崭新境界。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来说,一个更为现实的命题是如何依靠转变发展方式,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以此改变实体经济的面貌,进而为中国实业增添”美且和谐”的元素和色彩。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7,(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内涵丰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丰厚积淀和交流融合的结晶。这一理念,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描绘了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社会。要真正把生态文明理念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全社会的行动,坚持不懈,合力攻坚,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7,(9)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追求发展模式更科学、发展路径更合理、发展质量更优质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和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区建设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国民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态产品,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促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4,14(2):15-15
什么是文明转型?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什么是新文明?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工业文明,即是新文明。它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更大的和谐。(摘自《环境经济》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20,(Z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生态文明,不能离开文化范畴的深入考量。生态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生态文明范畴和视野下的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是人类新的文明和文化方式。没有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王晓毅 《绿叶》2013,(Z1):36-42
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或工业文明并非是对立的关系,更不是替代的关系。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蕴含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中的。生态文明与传统发展观相对。发展以百姓的幸福为旨归,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中,幸福的含义不同,所以要允许发展目标多样性,不应当以单一指标来规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晓毅 《绿叶》2013,(1):36-42
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或工业文明并非是对立的关系,更不是替代的关系。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蕴含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中的。生态文明与传统发展观相对。发展以百姓的幸福为旨归,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中,幸福的含义不同,所以要允许发展目标多样性.不应当以单一指标来规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结合,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实质为,以法律为重要手段对环境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环境法治思想的内涵包括:党的领导是实现环境法治的前提,环境治理的法律化制度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严密的环境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现代环境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支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生态文明制度以月令为主,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文章对以月令为主的中国传统生态文明制度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金龙腾飞辞旧岁,玉蛇舞动迎春回,新年开局,周生贤部长在2013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作要求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国环保系统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认识,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更加积极、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去,做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正>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需求《环境教育》: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和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迫在眉睫。如何理解新时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史根东: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进入中期,广大中小学校有必要主动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光荣任务。最近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观点     
《绿叶》2012,(12):93-94
历史似乎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转型的中国能不能直接由目前的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工业文明?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必须告别美国和欧洲已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必须拥抱一种更为健康、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是严峻挑战,但也是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肖显静 《绿叶》2008,(6):54-60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不完整的西方现代性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是工具理性的现代化而非价值理性的现代化,是表层的物质现代化而非深层的精神现代化。这种不完整的现代化制造了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目前以及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追赶,而是超越。超越不可能以原来的观念、传统的道路——资本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为基础。把维护全球性的生态平衡和实现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给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支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生态文明观,注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奥运为契机,建立绿色生态消费观,更要从审美的视角开展生态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0.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本文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出发,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结合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四大战略任务背景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