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嘉珈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2):83-85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大量的语言信息.英汉习语作为两种不同语言的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阐述了英汉习语的特点以及英汉习语翻译的差异.参4. 相似文献
2.
周健美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4)
该文就引起英汉习语差异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直译、意译、同义习语套用法、对称增字等方法对习语进行翻译,以期在英汉习语互译中达到最佳效果.参6.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研究进展与方向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与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植被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水资源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部分.为了给农业生产、生态恢复、环境治理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多关于土壤水的研究成果.在综述土壤水研究的进展和已有成果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在土壤水研究方向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往的土壤水研究较多集中于其物理性质,如水分含量及利用、土壤水盐分及其运移规律、土壤水动力学及数学模拟模型研究、土壤水水量计算及水平衡研究等,而对其化学性质的研究和认识较为不足,特别是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更是较少.然而土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样是决定着土壤水的运移规律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此方向的研究只有土壤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由于土壤水取样困难,土壤水元素地球化学和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土壤水地球化学研究也仍然较少.因此,今后应当加强对土壤水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逐步提高实验技术和积累研究经验,以期能更全面地揭示土壤水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组织积极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行动中.为了促进保护工作,国内外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综观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以下7个方面已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①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信息系统的建立;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③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④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⑤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⑥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⑦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对策.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优先考虑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①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与动态监测;②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③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管理;④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介绍了二十年来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包括了环境分析监测方法、标准参考物质、环境分析方法、形态分析、采样技术与分析测试仪器化等方面。环境污染化学包括了有关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化学问题的研究,着重对大气污染物表征、迁移和转化、化学模式和重金属、有机物的水环境化学、水环境中金属烷基化以及土壤中农药等环境化学研究。有关污染生态效应中的化学集中介绍了硒与地方病环境因素关系有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人民保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形式方面:20年来国际国内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10年来加速上升,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著等媒介展现。②内容方面:同期相比,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专题如水环境、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分析及某些典型的区域问题解决。我国虽起步稍晚,在国家和省部级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发展迅速且紧跟国际前沿,以基础和应用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和行业技术指导等为导向,体现出服务于经济发展、注重实践和方法创新的特色。③手段方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手段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发达国家更着重于环境因素的深入定量分析遥感反演,发展中国家更着重于宏观层面上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质量评价应用。④内涵方面:现有的工作可归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获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同尺度对象的评价、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型探索以及评价思路视野目标几个侧重面。⑤局限方面:通过纵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选择偏主观、评价模型偏模糊、评价对象对象尺度和属性认识偏笼统和定量遥感信息的应用不足等问题。⑥展望方面:建议今后的研究多注重于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各指标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理、充分发掘和利用遥感定量信息、评价模型基于时代经济特色和对象客观条件和功能的理想值参照等,以期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塑料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聚丙烯塑料是生产和使用量巨大的常见塑料聚合物类型之一.聚丙烯塑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的聚丙烯微(纳)塑料在各种生物及非生物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在所有检出微(纳)米塑料中占据主要成分.本文从聚丙烯塑料的生产和使用情况、环境检出含量、毒理学研究的来源与制备、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聚丙烯塑料的环境分布与毒理学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聚丙烯塑料毒理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聚丙烯塑料毒理学研究和生态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从循环经济评价的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构建方法、主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循环经济评价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评述.指出循环经济效率、循环经济改进、循环经济与污染总量的关系是今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循环经济与市场机制、循环经济实施的区域差异、循环经济度与环境基尼系数的关系、循环经济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测度等方面的实证分析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认为在研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人力资源、创新、改进、总量与效率以及时间等要素,构建的指标体系需要全面反映物质流、价值流和生态流,需要体现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需要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角度出发来选择、建立和完善.另外,在循环经济评价过程中,必须明确评价的标准、主体、客体、机制和监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雌激素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环境是环境雌激素的最大储存库。环境雌激素通过食物的传递进入动物体内,类似于雌激素的功能。环境雌激素可导致水生动物性别特征丧失和后代不能繁殖;可引起水蚤性别比例失调,蜕皮率下降,导致软体动物性畸形和超雌性化现象;导致鲤鱼等生殖器畸形,引起鱼类种群生存力和资源量下降。壬酚(NP)、双酚A(BPA)和E2在河水、水生附着生物和底栖生物之间的生物积累与放大倍数在18~1200倍之间,环境激素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比通过水体的传递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危害更大,并且在河流等的枯水期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更大。文章讨论了环境雌激素的降解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将我国红壤资源的农业利用研究划分为考察、垦殖与培肥阶段(50 年代初~70 年代初) 、改良整治与综合利用阶段(70 年代中~80 年代中) 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阶段(80 年代末以来)3 个时期,简要介绍了各个时期对红壤资源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所采取的整治与利用措施,总结了目前存在的4 大主要问题并提出了4 条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茂美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145-148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用稀土光转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转光剂的类型及研究现状,展望了稀土光转换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系统综述了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cv.Guimu-1)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营养品质、饲喂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桂牧1号杂交象草今后生产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周转及碳源/汇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库中的活性碳组分对环境因子变化响应最为敏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在湿地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特征分布影响显著,综述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内涵、组分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多种组分的影响研究进展,展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活性碳库的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今后应加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活性碳库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研究,以期为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不同国家的生物安全能力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对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提前知情同意、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资料交换等问题上;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指出了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开发的新农药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残留低、与环境相容的无公害的农药,从一些植物材料中分离出杀虫活性物质来防治害虫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优势,从印楝中可以分离出多种对害虫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如印楝素及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自印楝素被分离鉴定以来,其广谱而独特的生物活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印楝素具有良好的杀虫、拒食、驱虫、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药、日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印楝素制备的印楝杀虫制剂对害虫的广谱作用、无残留,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理想农药,已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植物源杀虫剂。针对日益严重的农药残留及热点关注的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系统总结了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对人、动物等的毒性及环境安全性评价,将有利于全面评价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及有效地指导印楝杀虫剂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