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在剖析水污染防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二五"形势,明确了"十二五"总体定位,提出了包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在内的目标指标体系,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设计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6项战略任务,制定了基于"流域-控制区-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实施分级防治和分类指导的空间战略,较全面地列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描绘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战略与政策框架,可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等工作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21,(3):22-22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从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等各方面形成长江大保护硬约束机制,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是应对水危机、保护水生态的重要武器,是实现水环境善治的前提。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是保护水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一、国际水污染防治法的成就与经验水污染一直是各国污染防治中的重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环境伦理观为指导分析修改水污染防治立法目的,然后以水权体系构建水环境管理权体系来完善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最后从法律责任方式角度提出了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制度的建议,以期促进水污染防治法的完善,保障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虽然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难以满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相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提出了系统性的安排。构建现代长江保护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需要以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为契机推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以推进"三线一单"编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管理为抓手建立推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以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主线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落实生态环境价值为导向推进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环境治理体系为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是饮用水源保护,“三河三湖”的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难点是造纸工业的污染控制;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污水处理,同时应注重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的实践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确立以容量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污许可制度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设施;高度重视饮用水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现有的分割式的水污染防治模式存在水污染防治协作动力不足、政府部门间工作协同度不高、有关水污染防治管理立法不协同等问题,导致其不能有效解决长江水污染问题。通过法经济学分析,有效应对长江水污染问题需构建流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所确立的流域保护协调制度,为构建流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制度提供了最新的法律依据,但仍需在明确中央政府统筹协调职能、完善行政区域内部门间协作制度、明确各行政区域长江水污染防治职责等方面做出更加具体的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8.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我国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正引起广泛关注,也面临着迫切的修复需求,因此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已经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经验,主要包括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实施地下水污染源分类管理、形成完善的指南和规范。为应对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基础薄弱,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国家政策需求,建立地下水污染分类管理体系,按照修复目标确定、修复方案筛选、修复工程设计、实施、监测和终止等规范程序要求开展工作,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工程,为全面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期讨论 中国《水污染防治法》确立的水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等基本法律制度对于防治水污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84年施行以来,该法历经了1996年和2008年两次修订.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昆仑 《世界环境》2011,(4):82-83
沙尘天气是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早春大地回暖,气温回升较快,低层空气很不稳定,很容易出现空气扰动把地面沙尘卷向空中的扬尘现象。在扬尘天,空中沙尘弥漫,人们外出活动被风沙搞得灰头土脸;沙尘降低了能见度,对交通运输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果遭遇持续强劲的大风,便形成了沙尘暴。强沙尘暴可长距离扩散到数千里之外,沙尘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这种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生态文明党政同责的核心制度安排.本文从督察制度在国内外各领域的实践研究出发,认为督察制度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但环保领域常态化与规范化的制度实践仍然缺乏.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法规依据.最后,本文从推动党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透明化管理,健全公众参与督察机制,建立政府环境绩效评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出图书馆环境保护的概念.针对图书馆存在的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指出搞好环境保护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伊水 《环境》2006,(8):68-69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绿色中国·环保主题服饰展”于近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这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环保服饰展。当环保与时尚牵手的时候,一种启迪人类环保思维的美丽就会自然流淌。这次以环保为主题的服饰展,同以往的服饰展一样,突出材料的环保性能,所有服饰均由废弃易拉罐、塑料绳、光盘等制成,展出不仅将时尚、环保与百姓生活紧密结合,更通过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诠释了环境文化,将环保推到了时尚前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对本次活动给予肯定,他指出,环境事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绿色环保涂料的基本组成元素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了绿色环保涂料的优势,分析了绿色环保涂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绿色环保涂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研发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涂料,促进涂料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为了保护波罗的海及其沿岸水域免受污染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作.这项工作始于20 世纪早期,当时主要调查海水自身的净化能力和污水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着重讨论了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伴随可持续发展思想而产生的新的科学技术观,并指出新兴的环保产业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恰当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吉喜 《环境保护》2016,(15):21-2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均面临不同程度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在长江经济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在划定过程中存在的落地难度大、与各类规划有交叉重叠、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统筹协调的红线管控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郭沛源 《世界环境》2011,(3):107-107
古稀之年,对多数人来说,应是颐养天年、乐享天伦的年纪.很难想象,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这样的年纪仍然活跃在野生动物保护一线,还在阿富汗北部的群山之间做马可波罗盘羊调查.这位老人就是乔治·夏勒( George Beals Schaller),生于1933年,是一位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他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在非洲、亚洲、南美洲都开展过动物学研究,是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三位世界上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先后获得日本国际环境和谐奖、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和中华宝钢环保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