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7,(4):29-29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是世界上缔约国家数量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其核心精神是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尤其是防止废物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不恰当处置或利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环境问题。我国是《巴塞尔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为维护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环境安全以及履行国际义务,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法律基础的严格的固体废物进出口环境管理制度。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固体废物进出口环境管理的情况,我们将在“污染控制”专栏陆续刊出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的概念,在湖北省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体系项目的统一构架下,通过对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对危险废物源头的监管、对转移的全过程监管、对危险废物申报和审批的监管以及建立危险废物应急预警机制,以提高湖北省危险废物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固体废物管理由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向现代化智能管理方式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固体废物对环境危害的特征,对现有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评价固体废物治理措施方面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作者认为如何评价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尚需技术规范方面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应注重污染源控制和循环利用,突出强化监督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危险废物填埋处置中心的废水、废气、土壤、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确保达标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并分析了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况,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宇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1):162-168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固体废物治理领域也需要积极作出响应。固体废物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同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有着不同的碳排放结果,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置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都远大于循环利用的方式。应以固体废物领域碳排放统一核算制度为基石,从推进政策实施和立法修改等的多个层面上去因应。立法面向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乃至编纂中的“环境法典”都应当围绕减碳模式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改进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制度建设面向上,以固体废物碳排放强制核算法律制度建设为主,通过碳排放强制核算制度规范相关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并深度挖掘固体废物处置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行业2006年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2006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排放以及治理状况;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技术取得的进展及重点发展领域,并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是固体废物管理的重点,杭州市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项目采用回转窑焚烧炉,配合二燃室、余热锅炉以及烟气处理系统,采用急冷塔、反应塔、布袋除尘和洗涤塔对烟气进行处理。监测表明,通过对送入窑内焚烧的危险废物进行配比并在污染物脱除系统中添加消石灰和活性炭,以及采用布袋除尘后,可以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力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于2003年11月18日以发改价格犤2003犦187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有关问题通知。通知全文如下:一、全面推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的良性循环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我国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物质组成和产出现状,分析了4种固体废物处置处理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实施,我国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攀升,若不规范处理处置,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风险。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过程中,如何通过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处置从而降低环境危害,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四川省危险废物管理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保产业》2012,(7):21-25
综述了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2011年发展概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危险废物处理技术、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废油资源化技术的进展情况;提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治理固体废物污染,并分析探讨了城市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厘清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副产物等的概念,分析上述物质及副产品的特性,阐述危险废物和副产品间的转换关系,从适用标准、企业实例两方面入手分析危险废物和副产品该如何界定,着重分析副产品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关注点,以期为生产企业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跟踪废物流向,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我国固体废物种类多、数量大,部分废物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从环境风险角度来看,需要关注固体废物生产、转移、利用、处置等多个环节,一直是环境管理的难点。但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推动固体废物有效利用、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提供了可能。文章介绍了新加坡利用大数据关联模型分析技术开展共生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以及江苏省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开展危险废物转移动态监管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应用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挑战,为固体废物管理大数据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未来固体废物大数据的建设应围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先要服务社会,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其次要服务于日常管理,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辅助决策,落实简政放权,实现智慧管理;再次要服务于环境应急,通过对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实时采集和动态分析,整合应急资源,服务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固体废物的管理和防止废物非法越境转移胡守仁ChinaSolidWasteManagmentandthePreventionofWasteIllegallTrans-BoundaryTransferent一、中国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简况由于中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环保局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和建筑最低技术要求是国会在1984年危险固体废物修正案中提出的。国会要求所有新填埋场和地表蓄水池都具有双衬层和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为了响应国会的命令,美国环保局出版了系统设计的有关规定和导则。另外,还出版了建筑质量保证程序和最终覆盖的导则,至今这些要求和导则仍在使用,现将其主要参数和要求列举如下,供我国各地筹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时参考。一、双衬层系统下图是危险废物填埋场的示意图。在双衬层填埋场中,有两层衬层和两层沥滤收集、去除系统(LCRS)。初级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一、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状况昆明市矿产资源有30多种,主要是磷矿、岩盐矿、铁矿等。工业能源结构是煤炭、电力及燃料油。该工业以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纺织为主。近几年来每年产生固体废物有300多万吨,1994年厂矿企...  相似文献   

18.
按照环境无害化管理原则,严格限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活动是中国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梳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主要规定和中国立法管理实践,全面分析了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理进展。从打击非法转移、完善法律基础、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面临的形势,并从强化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控、严厉打击非法出口行为、联合海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全面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要求、控制和防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环境风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各种毒性(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等)、爆炸性、腐蚀性和传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废物。它对环境威胁很大,一旦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等污染,不但治理成本极高,而且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危险废物的流动性强,其产生、转移、利用、处置或排放,不能通过在线监测的技术手段对其实现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危险废物的特征及危害,通过阐述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危险废物管理的有效措施,并提出创新监管手段,探索科技电子化管理,运用高科技的手段监管重点污染源危废转移,使环境污染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