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宏观环境理论、微环境理论、微生物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其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综合筛选法从河流底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的真菌,通过18S rDNA测序及形态观察,该菌被鉴定为链格孢属真菌。结果表明:该菌碳源底物利用范围广泛,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碳源进行生长和反硝化。该菌对氨氮的去除主要通过该菌对氨氮的同化作用,而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是同化和反硝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存在时,该菌优先利用氨氮,但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并无明显的选择性。初始氮浓度和碳氮比对培养基pH和氮素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当初始氮浓度和碳氮比合适时,该菌对3种氮素均有很高的去除效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除氮菌属。  相似文献   

3.
传统反硝化工艺是非常有效的废水脱氮技术,具有反应快、效率高等优点,但受废水中有机碳源浓度影响较大.废水中碳源不足不能满足生物反硝化脱氮的需求且会导致总氮(TN)去除率偏低,而投加外源有机碳源会提高处理成本,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而传统反硝化工艺对低碳氮比(C/N)废水脱氮处理具有一定局限性.铁型反硝化脱氮技术作为自养反硝...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指出了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孙迎雪  徐栋  田媛  李燕飞 《环境科学》2012,33(10):3501-3506
研究了短程硝化生物滤池的调控因素以及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脱氮机制.结果表明,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在水温为(30±1)℃的条件下,提高进水pH值有助于硝化生物滤池中亚硝酸盐的积累,较好地实现短程硝化过程,当进水pH值平均为8.5时,亚硝酸盐的积累达到最大.沿硝化生物滤池水流方向,pH和DO的变化呈相反趋势,亚硝酸盐的积累呈增加趋势,在反应器出水口较好地实现了亚硝酸盐的积累.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对NH4+-N有较好的去除效率(90%以上);当反硝化生物滤池进水COD/TN为3.0时,出水TN的浓度降低到8~9 mg.L-1的范围,去除率稳定在79%~81%.  相似文献   

6.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电极 生物膜法是由电化学和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 ,在反硝化脱除水中的硝酸盐氮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电极 生物膜法反硝化脱氮研究的概况 ,对其基本原理作出探讨 ,并对该法的继续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工艺中的细菌进行了形态和多样性研究,从16S 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60(61)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约500bp),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亚硝化段内的细菌主要为球状和椭球状的氨氧化细菌,以亚硝酸氮作为进水基质时,电化学反硝化生物段内细菌主要为短杆状和椭球状的脱氮菌.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脱氮系统中蕴藏着特有的微生物新资源.亚硝化段细菌类群的优势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类群(60.00%)、Bacteroidetes类群(28.33%)和Chloroflexi类群(11.67%).当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进水氮基质为亚硝氮(429~543mg.L-1)和氨氮(412~525mg.L-1)时,细菌优势类群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78.33%)类群和ε-Proteobacteria类群(21.67%);当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进水氮基质为亚硝氮(519~578mg.L-1)时,细菌优势类群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类群(81.97%)、ε-Proteobacteria(16.39%)类群和γ-Proteobacteria类群(1.64%);优势类群变化不大,但每种类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较大,这主要是由进水基质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硝化反硝化及生物脱氮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城市污水硝化反硝化及生物脱氮的设计计算,并用计算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实验,通过测定对NO3--N(硝酸盐氮)和TIN的去除能力,研究碳源、碳氮比(ρ(CODCr)/ρ(N))、溶解氧含量(ρ(DO))以及pH 4种不同因素对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好氧反硝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菌株对NO3--N的最大还原率可达100%;对NO3--N还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ρ(CODCr)/ρ(N),其次为ρ(DO),碳源和pH;对应的最优条件:碳源为柠檬酸三钠,ρ(CODCr)/ρ(N)15,转速为60 r/min,pH为6.5.对TIN去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ρ(CODCr)/ρ(N),其次为碳源,ρ(DO)和pH; 对应的最优条件:碳源为柠檬酸三钠,ρ(CODCr)/ρ(N)15,转速为100 r/min,pH为6.5. 同时又对该菌株的异养硝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发现,该菌株自身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60.91%,即该菌株可以独立完成生物脱氮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中,以成熟的脱氮除磷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硝化及反硝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颗粒污泥的最大硝化速率为14.13 mg·(g·h)-1,最大反硝化速率为34.89 mg·(g·h)-1,最大缺氧吸磷反硝化速率为13.11 mg·(g·h)-1,污泥具有较好的硝化、反硝化性能;反应器中污泥最大硝化速率为4.60 mg·(g·h)-1,最大反硝化速率为1.43 mg·(g·h)-1;通过N的物料平衡得到,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去除N约为232.5 mg·d-1,占N去除总量的54.3%;另外,颗粒污泥对P和N的去除率分别在95%和90%左右,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好/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与功能基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西安市金盆水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反硝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命名为KK99.探究了该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的脱氮特性以及nar G、nir S和nos Z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K99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且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均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经过24h的培养,其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5.08%和89.05%.胞内功能基因nos Z和nir S的表达量较高,nos Z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ir S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ar G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均较低.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24 h时,TN去除率为76%.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 KK99)将为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总氮削减工程应用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在脱氮过程中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类之间的协同和竞争作用,以A2/O工艺好氧污泥中筛出的三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XH02、XH03和FX03为研究对象,经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XH02为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XH03和FX03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单菌株和复合菌株(XH02+XH03、XH02+FX03、XH03+FX03和XH02+XH03+FX03) 在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条件下的脱氮特性.结果表明:菌株XH02和XH03具有高效脱氮特性,在异养硝化过程中,第24小时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89.5%;在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二者在第24小时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1.8%和94.0%.复合菌株XH02+XH03无论在异养硝化还是好氧反硝化过程中,均能相互协同,促进生长,进一步提高了脱氮效率,在第24小时对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1%和96.7%.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菌株FX03对XH02、XH03均存在着竞争关系,FX03的存在会抑制菌株XH02和XH03的生长,显著降低脱氮效率.研究显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XH02和XH03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强化废水生物处理,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营养贫乏特点,从富集驯化的底泥中筛选出3株异养硝化细菌和3株好氧反硝化细菌,3株异养硝化细菌对铵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02%、100%和100%,3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总氮的去除率为98.52%,98.55%和98.6%,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异养硝化菌、好氧反硝化菌固定于海绵球型填料上,强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C、溶解氧4mg/L左右、水力长期停留的条件下,经过17d的运行,铵氮去除效率可以达到100%,总氮去除率达到42%。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现象出发,探索了利用经过厌氧释磷,菌体内含有大量PHB的聚磷菌进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磷菌在厌氧段充分有效释磷后,在缺氧段初期3—5min内,就能将30—40mg/L的NO^-3;内源性反硝化脱氮去除65%—75%,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细菌与真菌复合作用处理臭味气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李琳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4,25(2):22-26
针对臭味气体中发臭物质的特性,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式生物除臭反应器.该生物反应器由2个生物反应区构成, 并分别接种不同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利用该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对臭味气体的处理进行了连续运行的试验研究.试验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乙酸、氨、苯乙烯、硫化氢、乙硫醇、乙硫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1%, 96.7%, 96.6%, 92.1%, 78%和83%.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器中的细菌与真菌微生物具有协同作用, 因此该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亲水性和疏水性污染物质.并且,不同性质的发臭物质在2个反应区内的去除效果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海洋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良好的通气条件对反硝化细菌进行富集筛选,同时利用二苯胺试剂和Griess试剂显色反应分别检测NO3--N的降解和NO2--N的产生情况,并结合产气量筛选出具有良好耐氧性且反硝化性能优异的菌株. 最终从南海海域沉积物中筛选得到具有较强反硝化能力的细菌,并对目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反硝化能力测试. 结果表明,目的菌株F-8-1能较好地降解培养基中的NO3--N和NO2--N,产气快. 气相色谱检测发现,气体样品中的φ(N2)非常高,接近100%,且未检测出其他氮氧化物气体. 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F-8-1与假单胞菌属具有99%的序列相似性和很高的同源性.菌株F-8-1在有氧及高盐环境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空气细菌真菌污染的分级评价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空气细菌真菌污染评价存在的不足,搜集整理现有研究文献中对室内外空气细菌和真菌的现场实测数据,利用拟合优度χ~2检验法证明了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时,室内外空气细菌和真菌分别采用撞击法和沉降法的8组浓度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并结合正态分布的3σ原则和现行评价标准,给出了可用于空气细菌真菌分级评价的浓度建议区间,研究成果可为将来制定空气细菌真菌污染的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田水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沿革和最新进展。随着油田系统采出水中SRB造成危害的日益严重,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法因其高成本、低效率等原因已不能满足需求,生态抑制法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着重介绍了反硝化技术对硫酸盐还原的抑制作用,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者提出的几种机理,重点介绍了生物竞争抑制机制、中间产物抑制机制、形成厌氧硫循环机制、同时具有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的细菌作用机制以及电位抑制机制。列举了国内外成功应用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成功实例,并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躲  王磊  曹湛波  段灏 《环境科学》2020,41(2):932-940
为探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湿生植物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湿生植物旱伞草和石菖蒲为材料,接种筛选自本地植物根系及根际土壤的菌根真菌混合菌种MF-MD为试验组,并设置未接种植物作为对照组.在水体氮素富营养化条件下种植3个月,然后测定植物根际土壤硝化反硝化活性.结果表明,接种MF-MD能促进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硝化反应,同时接种MF-MD促进了旱伞草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但是抑制了石菖蒲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从接种后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了引起土壤硝化-反硝化反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发现接种处理的试验组湿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SMB)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与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此试验对于研究菌根真菌结合湿生植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元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铅镉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接种云南会泽铅锌矿区Cd超累积植物-圆叶无心菜的根际细菌和真菌,对圆叶无心菜的生长和铅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根际真菌(YQ2F-5和YG2F-6)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地上部分的生长,1株根际真菌(YQ2F-5)显著增加盆栽圆叶无心菜的生物量。根际细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莱的生长和生物量没有影响。接种根际细菌和真菌对盆栽圆叶无心菜Pb和Cd的吸收累积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