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文中主要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物流绿色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对低碳经济发展物流绿色发展评价,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不同问卷的调查结果,对物流绿色发展的认知、态度和行动进行了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主要包括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认知、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态度、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行动和对发展低碳经济物流的认知、态度与行动的比较,最后给出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物流绿色发展趋势,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物流绿色发展给出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分析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多环芳烃,它是人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科学的发展,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量变对人类产生了影响,本文介绍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探讨了多环芳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探讨了多环芳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多环芳烃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多环芳烃对土壤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多环芳烃的途径和方法。如微生物降解法、吸附法和光解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互花米草是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外来物种,自引进之后,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对我国沿海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我国学者对互花米草进行了广泛系列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我国学者对互花米草的研究从引种栽培、生物学特征、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引进互花米草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以后的研究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我国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外来物种以及进一步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白海豚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对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的保护与研究进展,陈述了有关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工作,重点分析了当前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了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区,在分析崇明东滩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和散射特性的基础上,对ERS-2 SAR数据和Landsat ETM+数据分别进行了处理,其中对ERS-2 SAR数据进行了小波去噪处理和纹理特征信息的提取,对ETM+数据进行了HIS彩色空间变换,然后在特征级层次上对两者进行了信息融合,最后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了典型地物信息的提取,并且根据我们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分类结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解构主义的深入理解,阐释了解构主义对翻译学的重要作用,而后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对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与分析,从伦理观的深层意义上对翻译学进行了重要研究,旨在对翻译进行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作用、特点作了简单介绍,对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提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有效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着陆气囊的缓冲机理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刚  李良春  林健 《装备环境工程》2011,8(4):86-89,108
对着陆气囊缓冲的作用机理和缓冲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按照对着陆气囊的排气控制的形式、气囊集气方式以及2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着陆缓冲气囊进行了分类;对当前国内外主要的着陆气囊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相应的着陆缓冲技术进行了分析;对着陆气囊缓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着陆气囊缓冲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海泡石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 ,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对这种催化剂催化还原NOx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对制备条件及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吹脱法去除氨氮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高氨氮溶液曝气吹脱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小气泡曝气条件下氨的传质情况作了一系列的假定和简化,推导出了曝气吹脱氨氮的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分析了不同曝气条件及溶液高度对总传质系数K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对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的特点与勘探效果以及在煤矿灾害防治中如何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煤炭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是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新疆奇台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其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划定沉陷范围,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矿井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淮南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但由于煤炭资源采出后,开采区周围岩土体的原岩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出现位移和变形,诱发的开采沉陷可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引发重大的地质灾害事故,如建筑物的裂缝与崩塌,铁路钢轨的悬浮,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陷,水体的流失与矿井的淹没等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开采沉陷区内建(构)筑物的保护治理一直是矿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煤炭地下开采活动对沉陷区内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探讨了合理开展煤矿沉陷区建(构)筑物保护治理工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临沧市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了矿产业开发中存在的土地压力增加、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破坏突出等环境问题,提出临沧市矿产业开发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腾飞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5):16-18,23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富且条件复杂,历年开采引发或加剧众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煤炭资源开发各环节活动及开采形式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煤矿建设和生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探讨了问题类型及特征,并给出了不同开采形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关系,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几点建议,对我国发展绿色、高效矿山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安龙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的过渡地带。该县境内山地、丘陵地貌发育,地形切割较强烈,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复杂。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使区内生态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和严重危害。本文分析研究了因降雨为主引发的滑坡、崩塌,因岩溶充水矿床疏排地下水所引起的岩溶塌陷,因矿山企业采矿形成的采空区为主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的开放系统,其变化就构成了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致灾程度与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环境污染严重三位一体是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最核心的问题。综合考虑矿区地质背景和采矿条件,构建了陕南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具体评价指标,并运用AHP法计算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相似文献   

18.
鄂东南铁矿区地面塌陷、滑坡灾害与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山铁矿区所引起的地表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为例,阐述了鄂东南铁矿区在采矿过程普温存在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山井下安全生产,并指出了引发灾害的原因及有关安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谈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治理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磊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1):42-44,51
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也造成了采煤塌陷地的产生。采煤塌陷地的出现使得矿区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已把建设绿色环保、和谐文明的能源基地归入四大发展战略之中,加大了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本论文在总结以往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治理状况的同时,介绍了一些最近涌现出的治理新思路,并从中得到一些企业谋求发展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居民对资源开发的态度是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社会与公众基础。基于对煤矿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显示:煤矿社区居民对资源开发总体呈现比较反对的态度。居民社会人口属性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资源开发态度的支持程度越高;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煤矿开采。在社会文化层面,就业机会和社会个人利益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煤矿开采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不利影响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经济交通层面,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土地破坏和粮食减产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生态环境层面,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建议未来应制定针对性政策,改善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并着眼于资源开发沟通机制的完善、居民参与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外部管理制度建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