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广州地区污泥成分,从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资源化4个方面阐述了常规的处理方法及发展方向,介绍了污泥处理过程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5,(3):65-65
由青岛青华建筑科研所有限公司主持的科研项目——城市污水污泥综合利用课题已通过鉴定。污泥处理是世界城市污水处理中的难题。以往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农用,焚烧,干化,热处理和海洋倾倒等,但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青岛青华建筑科研所经过5年努力,利用城市污泥生产出城市环保建筑砌块,并达到国家应用标准。这种处理方法将污泥作为生产砌块的原料和燃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污泥处置工艺的比较,结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特点,提出污泥卫生填埋工艺作为一种污泥过渡处置方式,较为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提出了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厂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其最好的出路应是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本文通过污泥的综合利用、填埋、投海等几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的分析,指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应立足于各地实际,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无害化是污泥处置的关键。倘若技术上没能解决污泥无害化处理,所谓安全处置将成为空谈。从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到水泥、环保砖、微晶玻璃、陶粒等建材利用……目前市场上似乎不乏污泥无害化处置的办法,但多个权威报告认为,中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毒泥围城"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国内污泥处理市场很混乱,缺乏对不同技术的判别和选用标准,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多种污泥处理技术,但由于技术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欧盟成员国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对欧盟等国污泥的填埋历史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欧盟及成员国与污泥相关的管理政策,给出了中国对污泥填埋处置政策、污泥填埋场存在问题和现状,对污泥掩埋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污泥填埋处置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污泥填埋在中国随着城市可供填埋土地面积的匮乏将逐渐受到限制,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利用符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现状问题,概述了国内外常规污泥处置目标和常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处理的方式、污泥焚烧的方法、污泥土地利用的措施,并对目前在中国的适用情况进行了探讨.目前常用的几种常规污泥处置方法各有利弊,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中国各城市来说不可能仅局限于一种处置方法,应结合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且还需与城市整体发展趋势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中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保证人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质污泥在模拟填埋场中的稳定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确定污泥达到稳定化所需的时间,研究了污泥及改性污泥在填埋后的稳定化进程.结果显示,经过498d的降解,生物污泥、生物污泥+矿化垃圾和化学污泥中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为67.1%、61.6%和30.5%.污泥初始有机质含量越高,总降解率越高.生物污泥较化学污泥易于降解.按照污泥中的有机质降到100mg·g-1预测,污泥填埋场达到稳定化所需时间约为3年;按照生物可降解物质(BDM)降到4.76%为污泥达到完全稳定状态预测,污泥填埋场达到稳定化所需时间是2.9~4.7年.从上海老港污泥填埋场多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污泥填埋场在封场3年后即可达到稳定化,所形成的矿化污泥即可开采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半干化处置,使污泥含水率下降到60%,以满足国家新的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的要求,这是一个新课题。利用石灰法进行延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半干化处置,能够以较小的投资及较低的运行费用实现污泥半干化,为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半干化处置探索出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污泥的处理处置是一项关系民生的社会化工程,由于前些年对污泥处理的忽视,导致污泥引起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对现阶段污泥常用处理处置的各种工艺与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对各种工艺及处理措施技术的优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光 《环境保护科学》2003,29(3):19-20,30
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发现 ,原污泥处理系统存在若干设计缺陷制约污泥处理工艺正常进行 ,经过调查研究、论证 ,决定对脱水机房皮带机、脱水机空气服务系统、浓缩池等三项制约污泥处理工艺正常进行的设备、设施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2.
磁种和磁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微细粒磁性颗粒(磁种)在水中对许多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絮凝作用,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使其作用范围扩大。吸附剂与磁咱结合细菌吸附磁性离子等手段可实现加种,磁种作用与磁处理工艺相结合,扩大了磁场处理废水的范围,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中污泥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其处置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为目的,经浓缩和脱水后,视不同情况采用焚烧、填埋和资源化等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某产业集聚区已建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稳定达标问题,分别采用聚合硫酸铁混凝、高铁酸钾氧化协同聚合硫酸铁混凝、芬顿试剂氧化等方法对该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这三种方法对污水中CODcr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混凝不能将污水中的CODcr和TP处理达标;高铁酸钾氧化协同聚合硫酸铁混凝可以将污水中的CODcr处理达标,但是不能将污水中的TP处理达标;芬顿试剂氧化可以将污水中的CODcr和TP均处理达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白龙港排放口水质进行监测分机和模拟处理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排放标准,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分别提出了不同方案并作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机。提出如果执行《污水综台排放标准》,可以采用化学法 悬浮粒子接触氧化法处理工艺;如果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采用A/0生物法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接触氧化法与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相结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武夷山市污水处理厂经过2a多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SS、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90%、76%、69%和51%,出水水质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工艺采用前置接触氧化法,具有占地少、处理效率高和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为提高工程处理效率、完善工程运行管理,二期工程设计对一期工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Fenton氧化深度处理石化废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翼  吴昌永  周岳溪  张雪  董波  陈学民 《环境科学》2015,36(7):2597-2603
采用连续流Fenton氧化对石化废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了药剂投量对COD及磷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COD平均为64.8 mg·L-1,PO3-4-P平均为0.79 mg·L-1,当H2O2(30%)投加量为0.4 m L·L-1,Fe SO4·7H2O的投加量为0.8 g·L-1,PAM投加量为0.9 mg·L-1,停留时间为30 min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4.3%,出水COD低于50 mg·L-1,PO3-4-P平均去除率为95.5%,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3的有机物占80.4%,Fenton氧化处理后该部分比例增加至95.6%.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对水中蛋白类、酚类去除效果显著.GC-MS结果表明,石化二级出水中检出主要有机物约117种,氧化后检出27种,含不饱和键类有机物去除明显.Fenton氧化可用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8.
对炼油污水处理场的一般常见故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随机处理手段。对污水处理场的生产技术管理及污水处理场设计、改造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沟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系统、人工湿地4种土地处理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针对土地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系统的复氧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进展进行较全面的叙述,分析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可行性及影响因素,重点剖析厌氧设备的启动中厌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欠平衡现象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健全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