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玮 《环境保护》2022,(13):65-6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我国低碳发展引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减污降碳效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及企业转型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立法情况,提出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仍存在主体范围狭窄、内容不统一、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并建议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扩大碳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完善披露内容、建立多方协作的监管机制,健全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面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分析碳信息披露对碳交易市场、企业降碳减污、节能降碳政策制定以及全民节能减碳行动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披露内容、信息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快速、审慎、协同推进碳信息披露工作。  相似文献   

3.
碳定价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等措施。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节奏,但是中国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积极推进战略提升与政策强化。本研究构建并运用"碳定价机制模型"模拟涵盖不同主体范围及政策组合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评估碳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为丰富完善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政策工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中的履约责任制度,是碳市场正常运转的最后一道保障。以控排企业为主的市场参与人如果违反法律法规,不正常履约碳市场义务,都需要承担与其相对应的不利法律后果。一般情况下,履约责任制度包括了责任主体、责任方式、违法情节及其他配套辅助措施等。我国的七个省市碳市场试点再履约责任制度的实践中,一般都以控排企业作为主要的责任主体,责任方式上则采取了罚则与辅助措施同时推进、仅设置涵盖缴纳罚款与继续上缴配额的罚则、仅设置取消各类优惠措施的辅助措施三个大类别。我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后,则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方式、加重处罚情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的完善各类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沫茹 《环境保护》2014,(11):47-49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通过环境容量产权理论分析,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赋予碳排放权以私法上的准物权属性。完善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应积极推进市场交易平台和监管体制的建设,促进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相关立法,促进碳金融制度创新,以实现碳排放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深入剖析当前环境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环境治理融资渠道,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建立并完善环境治理市场调节和激励机制,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帮扶;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有关建议,为更好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信息公开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环境治理手段,也是我国建设"阳光政府"的基本要求.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实施2 a后,针对31个省级、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局落实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和行动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资料调查、实际公开申请和深入访谈,全面评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实施的有效性,以期为该办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构建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是全国碳交易的基础条件和支撑力量。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从法律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环境支撑体系、能力保障体系四方面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加强法律制度供给、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强化多方协作配合、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做好宣传舆论引导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谦 《环境保护》2014,(13):18-22
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的公开,能够使公众在知情的基础上有效地参与环境监督活动,促使排污单位主动进行环境治理,提升环境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和能力。我国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制度,经过零星立法、初步确立、系统推进到立法提升几个阶段发展,目前已经正式建立起来。今后,还需要在制度的体系化、信息公开的能力提升、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及法律的监督制约细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信息公开不但是政府的权力与职责,而且也是保障社会大众环境知情权的必然要求.环境信息公开主体制度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平衡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信息公开主体制度,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1.
罗文君 《环境保护》2020,48(3):19-22
在环境治理中,环保督政制度是确保地方党政切实履行环保职责的重要制度。新时代以来,我国环保督政制度的关键抓手是:强化地方党政生态环境主体责任、加大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中的环境指标权重和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三个方面的制度在内在功能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对地方党政的环保履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应该加大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权重、建立合法的地方党政环境治理行政容错机制、完善生态环境问责党内法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参与国际碳市场到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再到总量控制型碳排放权交易为主、自愿减排交易为辅的过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有利于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市场的流动性、降低碳市场的运营风险以及减少碳泄漏。省际碳市场的链接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并在统一法律框架下就碳排放权交易的链接要素形成共识。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应当从法律机制的构建、链接模式的选择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互认与同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17年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市场启动。2018年4月,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转隶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从推动碳交易立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本文梳理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是绿色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市场化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路径。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管控范围交叉性、减排协同性及管理相似性的特点,二者的协同,将会极大地提高环境管理效能、降低实施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本文对协同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进行可行性和难点分析,提出从监管协同、重点区域协同两方面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启动重点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权益交易相关平台整合前期调研、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环境协同效益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碳信息披露是生态环境风险受体和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环境守法程度、环境绩效水平、环境信用等级,进而调整自身行为最基础、最关键的途径,但实践中受统一披露规范缺失和数据核查人才稀缺等多方限制,有关碳信息披露的理论建设多归从于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而实务中亦未细化碳信息披露的框架、标准和内容,从而影响到我国碳信息披露的整体规范架构和披露质量,难以度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降碳节能协同发展的质效。作为我国工业经济集群带,长三角区域企业降碳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政策梯度性和指标分异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长三角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实践合规性现状予以评估,分析碳信息披露原则、披露框架、运用体系和监管机制对上市公司合规评价的影响,并提出确定碳信息的披露原则、规范碳信息的披露框架、完善碳信息的披露监管机制、推动形成环境信息披露的运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年底我国正式启动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为我国实行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碳市场起步晚,市场交易机制、法规制度等方面亟待完善。本文在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碳价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将技术进步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8年12月五个活跃度高的碳试点日交易价格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六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能源价格、空气质量、国际碳市场、技术进步均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碳排放交易价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确定可为我国健全和完善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高碳排放问题,中国将建立全国范围的以碳基金、生态补偿基金为主要内容的碳平衡交易制度。各省区市将按照比例付出或获取相应的碳基金,用于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以实现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点集中在碳排放的削减上。作为一种市场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普遍被认为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减排工具,因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发展我国碳交易市场是必然趋势,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把握国际碳市场的发展特点,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自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我国碳市场取得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目前,已经形成了要素完善、特点突出、初具规模的地方碳市场。下一步,将从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组织发电行业做好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备工作,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稳定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完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在适用范围、主体界定、信息公开等方面还存在立法缺陷。在今后的立法完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范围进行扩大,并辅之以分类管理;在公众参与主体的界定方面,明确有关机关、专家不作为公众之范畴,并且在利益二元结构中合理界定每一个建设项目参与公众的范围;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环境信息公开的便利化与精细化,保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审批以及事后监督的信息公开全过程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