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有史以来以石材开采加工闻名,石材的开采一方面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其中,石材矿山的高陡边坡治理尤其困难。本文针对这一难题,介绍了飘板植生槽绿化技术在石材矿山高陡边坡治理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主要技术要求,为泉州地区石材矿山高陡边坡治理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岩质边坡覆绿研究中,多以覆绿方法的研究为主,对影响边坡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分析较少。以安庆市集贤关废弃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覆绿工程为例,结合生态地质学理论探索了高陡岩质边坡条件下影响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并对研究区内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高陡岩质边坡条件下影响覆绿植物成活的生态因子主要为覆绿边坡岩体裂隙因子、岩体内的温度因子和岩体内的绝对湿度因子;覆绿边坡岩体裂隙连通性良好,岩体裂隙率为1.77%~4.58%,岩体内体积含水率大于1%,岩体内温度在5℃~28℃之间,能够满足覆绿植物成活的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陡岩质边坡覆绿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为例,剖析超高露天矿逆层边坡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边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土壤营养元素检测;进行南帮逆层边坡治理的稳定性分析,提出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生态环境治理分区,提出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建立了完整的大型露天矿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为类似矿山环境治理设计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疆蒙库铁矿矿山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岩性、结构面、几何特性、软弱夹层、爆破振动与冻融循环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蒙库铁矿边坡工程实际提出了该高陡边坡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强调指出安全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预防性安全控制措施为主,必要的工程加固为辅”为原则,其中预防性安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边...  相似文献   

5.
城市矿山普遍出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可带来严重的灾害和隐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矿山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城市矿山修复生态效益模型指标参考值的量化对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均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建立矿山修复生态效益模型,计算湖北省荆门市矿山修复生态效益,并结合项目资金投入构成进行矿山修复效益评估。结果显示:4年的矿山环境修复资金投入为3277.01万元/年,生态效益价值为109.59万元/年,从长远角度来看,矿山生态修复可为当地带来可观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对宜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问题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宜昌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分区策略和重点领域。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应按照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保育片、西南武陵山-清江流域生态屏障片、东部支流沮漳河流域生态恢复片及中部长江沿线生态修复片四大片区系统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大类项目,形成关键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中,地境再造法主要通过在边坡上重建植物地下生境和植物群落以实现长久覆绿,而边坡内部水量能否满足覆绿植物的需要,则是该技术是否适用的关键。在安庆集贤关选取某高陡岩质边坡作为试验场,应用地境再造法对试验场进行覆绿试种,选用改进的彭曼公式法计算植物实际需水定额,通过概化试验场种植区裂隙岩体单元,计算了试验场种植区裂隙岩体单元中植物生态需水量,并结合后期试验场种植区边坡植物生长状况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试验场种植区植物的生态需水情况以及该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场种植区裂隙岩体单元中植物每年蒸散消耗的生态需水量为18.75~25.00 kg;后期试验场边坡植物的野外调查显示,灌木较乔木成活率高、长势好,乔木成活率高低与乔木的耐旱性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地境再造技术可适用于安庆试验场高陡岩质边坡,种植区边坡能供给绝大多数植物充足的水量以蒸腾耗散,但可能无法满足耗水量较大的乔木生长需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露天矿高陡边坡落石防护墙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落石灾害防治研究引入到露天矿高陡边坡,结合河南省洛钼集团矿山公司某边坡落石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首先采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了落石运动轨迹的影响因素和运动方程,指明了落石防护设计的依据;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50块落石进行随机测试,重点考察落石的落点分布范围、弹跳高度和总动能等要素,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边坡实际条件,设计了三道防护墙拦截落石的方案;最后确定了各道防护墙的位置、高度以及最小抗冲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对落石的拦截率达到100%,对露天矿高陡边坡落石灾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矿山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矿山的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就山、水、林、田、湖、草6类自然要素的生态内涵、内在作用及联系进行了阐述。研究了矿山开发对生态的影响,一方面,按开采区、非采矿区与间接影响区分别探讨了矿山开发给自然要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山地自然要素分析了矿山开发引发的链式生态损害。综合各自然要素的生态修复要点,明确了严抓源头、因地制宜、生态持续的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原则,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统筹视角的生态修复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要素层、指标层及因子层三级指标,并在对山地矿山生态损害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模式,构建了山地矿区生态修复评价的详细指标体系,旨在推动绿色矿山发展规划与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1):115-117
本文针对燕川采石场云母矿山的生态问题,采用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修复研究,发现矿山周边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情况严重,且生物多样性减少。本文根据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确定生态修复的措施和方式,采用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手段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矿山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在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使命就是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矿产开发的协调战略,一定要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要坚持开发以及利用矿产资源,且注重生态环保的基本原则。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要创建以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监管力度,主动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强化修复以及治理力度,促进矿山生产深入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修复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极为必要,对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叙述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矿山生态修复中的主要方法和工程措施,综合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才能使矿山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整,从而保证修复后矿山生态环境系统自然维持,达到矿山生态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洛阳市宜阳锦屏山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为例,通过对锦屏山高陡岩质边坡岩壁裂隙发育情况、裂隙的温湿度和裂隙内土壤肥力等植物立地条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岩壁发育的裂隙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根系发育空间,裂隙内留存的土壤肥力高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裂隙内的温湿度条件适宜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若能对这些岩壁条件合理利用,并加以适当的人工改造,可实现高陡岩质边坡的快速覆绿,对废弃采石场陡壁小生境生态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风险,土壤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择江西龙南足洞稀土矿区,在实验基础上开展矿山土壤生态修复。通过往矿区土壤中添加天然修复材料熟石灰、沸石、凹凸棒土和有机肥(0.5∶5∶5∶1∶0.2),改良原始土壤。改良后的土壤装入生态袋中,筑成稳固的生态护坡。护坡上按比例播种草、灌木种子,马道上种植经济林木。栽种植物能够在修复的土壤中成活,长势良好。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成功实现了矿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并有望产生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矿山治理途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我国矿山生态修复需要拓展外延,与绿色采矿、资源循环利用等结合起来;需要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培育生态修复产业并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以保证矿山生态修复的可持续;需要树立矿山生态修复的更高目标,与矿山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后矿山时代需要等结合起来;应增强矿山生态修复的使命感,将之与新农村建设、矿山景观建设、生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等协同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宜昌市露天矿山开采和修复现状,重点分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露天矿山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缺失,环境治理水平总体较低;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生态修复效果欠佳;开采作业粗放,地质安全隐患突出;部门监管缺失,存在违法开采现象;制度、人才、资金等保障不足。在调研国内矿山生态修复政策规范及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对策措施,包括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和地灾防治;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精准施策,提升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实行党政同责、一矿一策,加强矿山源头管控和日常监管;强化执法监管和绿色准入,加大教育帮扶力度,探索实行矿山行业“双碳”约束;强化要素保障,创新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再生资源》2009,(11):38-38
由南京市环保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宕口生态恢复示范项目,日前通过该市科技局和环保局联合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此项目开创了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应用及矿山废弃.地宕口生态修复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岩体结构面的识别与解译在露天采石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陡岩质边坡而言,传统的勘察手段效率低且危险性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陡岩质边坡三维实景建模精度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的高陡岩质边坡岩体结构面信息的精细化调查方案,并在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长岭山露天采石场崩塌地质灾害调查中完成了实例应用,该方法使用大疆M300 RTK无人机搭载DJI P1相机完成倾斜摄影测量与贴近摄影测量工作,建立高精度的露天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的实景三维模型和高密度三维点云,通过区域生长算法自动解译其岩体结构信息。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岩体结构面调查所提取到的信息准确度高、可视化效果好,且计算效率高,可为类似边坡实际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阐述了边坡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常用的16种边坡生态恢复技术,总结了其试用条件与优缺点。另外,指出了我国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领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更经济更快速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