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8年秋季在广州城区及其下风向沿海乡村地区采用活性炭吸附管采集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应用二次热解吸-GC/MS联用技术测量56种VOC的大气浓度,研究在典型海陆风条件下VOC的组成特征和日变化规律,并采用臭氧最大增量及OH自由基反应活性两种方法估算了该地区各VOC的臭氧生成潜力,探讨了VOC优先控制物种及...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0,他引:19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气VOC的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发现 ,各大气功能区VOC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差别明显 ,珠江三角洲大气VOCs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广州市区始终具有最高的VOC浓度水平 ,夏季、冬季其下风向地区的VOC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夏季的NMHC及单环芳香烃的浓度均为全年最高 ,VOC各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城市近地面VOC主要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而越往高空 ,一次污染物去除与二次污染物的影响显得突出和显著  相似文献   

3.
被动式采样器在大区域大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VOC被动式采样器监测了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浓度。通过岛上设置的80个VOC采样点对苯,甲苯,对、邻、间二甲苯(Benzene、Toluene、o-xylene、m,p-xylene,BTX)数次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其被动采样器中BTX回收率>95%,BTX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6.28%,采样和分析方法准确。得到的污染物分布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塞浦路斯岛实际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苏码罐结合动态稀释权配置标准气体系列,建立了便携式GC-MS分析室内空气VOC的定量方法,并对便携式GC-MS和传统实验室GC-MS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便携式GC-MS和传统实验室GC-MS这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并无显著差异。用便携式GC-MS对不同类型室内空气中VOC进行现场监测,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室内空气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我国南方亚热带森林地区大气VOC浓度易受区域人为源排放影响。为定量探究其影响,于2019年8—9月在鼎湖山和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站点,通过无人机机载设备采集并分析了午后和晚上林冠层上方不同垂直高度的大气VOC和臭氧浓度,结合WRF-GC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定量评价了区域人为源排放对林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区大气植物源VOC(BVOC)浓度低,人为源VOC(AVOC)浓度相对较高;车八岭AVOC浓度低于鼎湖山,BVOC浓度则高于鼎湖山,受区域人为源排放的影响较鼎湖山小;[甲基丙烯醛(MACR)+甲基乙烯基酮(MVK)]/异戊二烯比值高,说明2个站点BVOC大气转化均较快;2个站点不同采样高度上AVOC物种浓度差异均不显著,车八岭BVOC物种浓度差异也不显著,但鼎湖山异戊二烯和α-蒎烯在25和100 m处浓度差别较大,垂直湍流扩散可解释这一差异。此外,WRF-GC模型对鼎湖山林区大气污染物地表浓度的模拟效果较好。在关闭区域人为源情景下,鼎湖山异戊二烯日均模拟浓度增加4倍,臭氧浓度降低3倍,说明我国南部亚热带森林大...  相似文献   

6.
VOC的危与机     
《环境》2012,(5):6
编者按:每年,我国仅油漆行业就向大气排放约300万吨的VOC,不但污染大气环境,更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在广东,VOC更是成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一系列VOC新排放标准,正在广东陆续登台。VOC,这个曾经令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词语,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VOC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本期每月聚焦,我们将为您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清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军飞  李延明 《环境科学》2013,34(12):4779-4786
根据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植物VOC排放清单的角度,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植物VOC排放模型的建立与排放清单量值的估算进行了归纳,其中,中国植被VOC年排放总量的估算值(以C计)在12.4~28.4 Tg·a-1之间,2000年北京市园林绿地植物VOC年总排放量约为3.85万t.另外,以北京城市为例,为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总体减排对策,还进一步对园林植物VOC排放清单量值对大气中O3与SOA形成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在同一时期内,相比园林植物,人为源排放的活性芳香烃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对大气中O3的产生贡献最大,人为源排放的芳香烃还是北京SOA生成潜势的主要贡献源.最后建议重点控制城市人为源的VOC排放,这将对降低北京城市臭氧与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大气面源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大气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并利用2006年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栅格数据作为代用空间分配权重因子,建立了该地区大气面源3km′3km的SO2、NOx、PM10和VOC网格化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6年珠江三角洲大气面源排放的SO2为1.12′105 t, NOx为5.25′104 t, PM10为1.6′105 t, VOC为3.14′105 t.SO2、NOx和PM10排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广州市区、佛山、东莞和中山,而VOC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位于广州市区、东莞和深圳.  相似文献   

9.
以炼油主要装置——蒸馏装置停工过程VOC排放浓度为监测研究对象,主要对蒸馏装置停工期间含油废水、初馏塔蒸塔、常压塔蒸塔、减压塔蒸塔等废气中VOC排放浓度的监测,研究停工过程中VOC的排放规律,通过掌握其规律,为炼油装置停工期间VOC减排提供帮助和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塔蒸塔过程VOC污染物种类不同,蒸塔的时间不同,但VOC污染物总排放浓度变化类似。  相似文献   

10.
郑秀亮 《环境》2012,(5):6-9
每年,我国仅油漆行业就向大气排放约300万吨的VOC,不但污染大气环境,更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在广东,VOC更是成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一系列VOC新排放标准,正在广东陆续登台。VOC,这个曾经令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词语,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VOC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宁本期每月聚焦,我们将为您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并依据企业的排污申报数据,对秦皇岛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VOC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的支柱产业玻璃制造所排放的VOC量最高,同时在秦皇岛的三区四县中,海港区的排放量最大,抚宁县次之,同时结果还证明,在秦皇岛的经济结构中,产值大的企业VOC排放量也同样较高,产值与VOC排放量之间呈现出了正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需要全面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文中通过对大气污染源的分析和概述,介绍了监测大气污染源的方法,提出了做好大气污染的监测要求,并对环境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工业区环境空气中的特征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并用不同方法标准进行评价,探讨工业区VOC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大气降水是指酸沉降中的湿沉降,可以反映大气中酸性污染物的自然沉降情况.实施大气降水监测,了解大气降水污染程度,有利于了解大气污染和空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对自治区大气降水监测现状的调查,对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找出与规范要求之间差距并客观分析,说明大气降水监测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自治区加强大气降水监测和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暴露评价的概念及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模型评价法(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大气扩散模型、插值模型和邻近性模型)、污染物监测法(个体暴露水平监测、微环境监测结合时间-活动模式、固定监测站监测法)、生物标志检测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了中国目前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峰  张辉  杨乃增  于涛 《环境工程》2000,18(1):48-49
提出了运用特征分析方法优化大气监测布点,并介绍了该方法的MATLAB语言实现过程。应用于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的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监测优化布点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VOC的组分和危害,结合国内外VOC的调查现状,对大连市目前VOC的来源、分析方法、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大连市VOC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讨论了VOC治理的对策,及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对大气环境监测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气环境监测应用,结合大气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旨在加强大气环境监测,了解大气污染源种类和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对大气污染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大气环境监测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大气监测全过程质控方法,以及优化区域大气监测方案的对策措施,对提升大气监测质量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中国的首要大气污染物,其中PM2.5污染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PM2.5的几种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实例对比说明了β-射线法的可靠性及用膜片反演方法提高精确度的可行性,同时就加强国内PM2.5监测技术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