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是什么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58-58
今年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就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所谓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2.
每年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但对许多人来说,湿地仍是一个十分生疏的名词,长期以来,湿地的价值不为人们所知晓……什么是湿地?湿地的定义是什么?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根据湿地的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  相似文献   

3.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木 《环境》2005,(8):41
湿地概念: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成淡水或成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6米的海域。  相似文献   

5.
蔡培印  李世勤 《环境》1997,(9):27-28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自然之肾”,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降解污染物等多种功能,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湿地还是众多野生植物,特别是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著名的《湿地公约》。公约给予湿地以如下定义:“湿地系指不管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2日是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何谓“湿地”?顾名思义,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有浅薄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湿地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前者如沼泽、草甸、浅水湖泊、海岸滩涂等,后者如水稻田、浅水的池塘水库等。我国天然湿地面积为2500万公顷,稻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为3800万公顷,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与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不仅指所有的天然的、人为的、永久的、暂时的沼泽、潮湿地、泥炭地等静止的或流动的水体,也包括所有的咸水、半咸水、淡水以及低潮线以下不超过6米的地域。"湿地作为介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其独特性和多功能性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作用引起了世界的普遍重视,各国都在加强对其的保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所剩为数不多的淡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原生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湿地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多年期遥感影像提取洪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分类信息,在GIS支持下,进行了群落、植被型和景观带3个尺度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灌丛景观是研究区的基质性景观,草甸和沼泽湿地共同占据了研究区植被型的核心地位,小叶章-苔草群落则是植物优势群落。植物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草甸灌丛分布在广阔的河间干湿交替地带,沼泽湿地主要成条带延伸于河道与洼地带,岛状林则出现在地势较高的岗地段,呈断块分布。研究区典型沼泽湿地面积7年间缩小约10%,周边人类活动造成水资源缺失是退化主要驱动因素,应尽早实行以流域为管理单元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部的南大港管理区境内,总面积为13380公顷,是由芦苇沼泽、盐地碱蓬沼泽、柽柳灌丛沼泽、盐池、鱼虾塘、开阔水域等构成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具有良好湿地植被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已收录到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植物就有237种,鸟类259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珍惜鸟类有8种,国家Ⅱ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有39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湿地     
《环境导报》2003,(8):33-33
中国湿地按区域大致可分为: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4多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等),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位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滨海湿地的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天然湿地有滨海湿地、江河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三大系统,其中滨海湿地系统的亚系统和类型最多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滨海湿地的下限为海平面以下6米处(习惯上常把下限定在大型海藻的生长区外缘),上限为大潮线之上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滨海湿地面积为300~400万公顷。 滨海湿地系统包括潮上带湿地、潮间带滩涂湿地、潮下带近海湿地、河口沙洲湿地和沿岸离岛湿地等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又有一些湿地类型,如从底质和植被区分有淤泥质、沙质、基岩、生物礁及红树林、米草、芦苇等类型。 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明显的或潜在的作用,即所谓湿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分为“实物”性和“服务”性两大类。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及提供人类的食物、建材、能源和其他工业原料等称作“实物”性的功能,调控水量(抗洪防涝)、抵御风暴等自然灾害、净化环境等称作“服务”性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丧失湿地就失去这些功能,因此,保持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是确保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拥有最大沼泽分布面积的省份,同时也是湿地大省和最主要的世界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开发,黑龙江省湿地受到严重破坏,虽然经过不断地保护和修复,但仍存在各种不足。通过阐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的现状,分析出湿地保护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其相应的改进政策。  相似文献   

13.
河口区淡水和微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河口区淡水和微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以分布在闽江口道庆洲上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淡水沼泽湿地和鳝鱼滩上的短叶茳芏微咸水沼泽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乙炔抑制培养法测定不同季节的反硝化速率,同时测定沉积物和上覆水理化性质.结果发现,2个短叶茳芏沼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秋季)和春季(冬季),温度是影响反硝化速率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道庆洲沉积物反硝化速率((32.72±19.15)μmol·m~(-2)·h~(-1),以N计,下同)显著高于鳝鱼滩((4.97±2.64)μmol·m~(-2)·h~(-1))(p0.05).沉积物电导率和上覆水SO_4~(2-)含量对河口区潮汐沼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具有抑制作用,是造成微咸水沼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速率显著低于淡水沼泽湿地的重要因素.沉积物电导率主要通过抑制沉积物对NH_4~+-N的吸收影响硝化-反硝化耦合作用,进而影响反硝化速率.淡水沼泽湿地反硝化速率对SO_4~(2-)作用的响应较微咸水沼泽湿地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差异,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被下不同季节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植物生物量、以及有机碳特征值(SOC、POXC、DOC和C∶N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上,当土壤盐度从0‰增加至4.2‰,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01%、305%、493%和252%.沿着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孔隙水DOC浓度没有显著变化,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C∶N比逐渐减少.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短叶茳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但地下生物量则显著高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与土壤C∶N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与土壤SOC含量呈负相关.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碳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至低盐的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沼泽植物地下生物量增加,与碳分解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土壤的有机碳积累.  相似文献   

15.
沼泽湿地N2O通量特征及N2O与CO2排放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进行了连续4年的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冬季是N2O的汇,但从全年来看,仍为N2O排放的源.5~8月是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土壤温度是影响N2O通量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生长季内的积水水位和土壤温度则会影响到N2O通量的年际变化;沼泽湿地N2O与CO2排放间相关性显著,促使二者间产生这种内在联系的因素包括温度、植物根系的作用、有机质分解的联系作用以及植物气孔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大面积垦殖已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2005~2007年每年5~10月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稻和大豆田进行了观测,目的是阐明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对地表水分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垦殖前后潜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变化特征,但其最大值当湿地垦殖为水稻田后增加了14%~130%,当垦殖为大豆地后在2006年增加了3%~77%,而在2005年和2007年发生干旱时降低了25%~40%.植被叶面积指数差异是造成不同系统潜热通量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没有改变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但是当垦殖为水稻田后潜热通量明显增加,5~10月水稻田日平均潜热通量较沼泽湿地增加了38%~53%,这主要是由于净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所致.相比之下沼泽湿地垦殖为大豆地后潜热通量的变化与降水密切相关,土壤水分亏缺时降水量是控制大豆地水分蒸散的主要因子,这导致干旱的2005年和2007年大豆地日平均潜热通量较沼泽湿地减小了11%~17%,而在降水充沛的2006年大豆地蒸散量较沼泽湿地蒸散量增加了22%.生长季(6~9月)内水稻田总蒸散量较沼泽湿地增加了24%~51%,大豆地总蒸散量在2005年和2007年较沼泽湿地减少了19%~23%,而在2006年增加了19%.总之,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种植水稻或大豆蒸散量发生明显变化.稻田潜热通量高于湿地;大豆田潜热通量在降水充沛的年份高于湿地,但在干旱年份则低于湿地.这与净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降水量等蒸散量主控因子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4,(2):5
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未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  相似文献   

18.
榆林地区湿地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陕西榆林地区与内蒙、宁夏、山西邻介,沿长城以北一线,为鄂尔多斯台地,有丰富的水面资源,据统计有大小湖泊250余处,水面面积11.11万亩,七十年代的调查,在神木县的红碱淖有鸟类28种,但现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停留在该糊中的鸟类极少,不少珍稀鸟类已被迫迁徒别处。所以,在榆林地区长城沿线建立3—5个“湿地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是非常必要的。2.湿地及湿地保护“湿地”是指“沼泽地、湿草原、泥炭地和淡水、咸水湖泊、江河、水田、水库及水深不及6米的海域水面”。陕西榆林地区的湖泊、沼泽、滩地,是全省唯一存在内陆湖泊…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区湿地面积2698km^2,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处分布高等植物75科200余属350余种,湿地植被依其生态环境和群落特征可划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沙洲4类型60余个群系,保护与合理地持续利用这些植物群落是有效的保护和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为些就切实制定鄱阳湖湿地总体规划,建立包括整个湖区面积在内的湿地生态系统自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洪湖湿地成为国家33处重点保护湿地之一,且为湖北省境内第一处。 湿地生态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公约保护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为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类型,国际组织制定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将湿地与农业、林业并列为三大生态系统,洪湖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