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景观要素在华山旅游风景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瓒 《陕西环境》1997,4(1):26-28
在任何一个地理景观或任何一个旅游区,植物常常是最鲜明的、最引人注目的地物,它们给人以生气勃勃的环境和自然美的享受。相反,一个风景区旅游,如果没有植物景观装点和衬托,那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会成为没有生气的死寂。因此,植物美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皆不可缺少的美的要素。尤其是旅游风景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只有景观美,才会对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华山旅游风景区来说,植物景观在其“石奇木秀”的特殊风景资源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植被景观是华山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  相似文献   

2.
关于华山自然景观,自古到今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华山已成为我省继续开发建设的旅游盛地之一。为了介绍华山环境景观本刊特采访了西北大学景观生态学家李继措教授。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他对华山景观的新见解。“华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和《禹贡》等书,该山为西岳,西方属阴,取“少事用事,万物生华”之意,故以“华”名。因为当时“华”与“花”通,并以某种植物的花相比拟。如根据山顶有莲池、生长千叶莲的传说,称其“莲岳”,尤其唐代诗人韩愈赋诗“太华峰头千叶莲…  相似文献   

3.
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境内,因南北朝梁代高僧宝志来此建庵讲经而得名。宝华山森林茂密,整个山区地形封闭,水、热条件好,适宜植物生长,绿化覆盖率在92%以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地带性植物保护较好,主要有:青冈栎、苦槠、冬青、紫楠等植物,其中椴树、三叶槭、毛竹、油桐历史最为悠久。维管束植物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类为欧洲种子植物种类的四分之一。另有千年古树近百株,其中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栽下的6棵御道松最为有名。198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土壤-植物系统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而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太湖东部湖湾(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秋季沉水与浮叶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度及水体理化性质,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对湖水总氮、总磷、透明度与叶绿素(Chl-a)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不同湖湾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具有明显差异,其分布频度在4.8%~95.2%,并以马来眼子菜分布频度最高.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对水体营养盐含量、理化因子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区湖水不同形态营养盐含量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总氮与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低约39%与51%.此外,蓝藻水华首先会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堆积,且沉水植物生长优势区蓝藻水华堆积程度要高于浮叶植物生长优势区,表现为该区域Chl-a平均浓度最高,达11.15mg/L,而浮叶植物区Chl-a平均浓度为9.98μg/L,无水生植物区的水华堆积程度最低,其Chl-a平均浓度为7.19mg/L.因此,针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亦不同.  相似文献   

6.
近日,江苏句容市决定对地处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句容市远东化工厂实施关停,以保护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和句容旅游环境。句容市境内古迹众多,有中国道教第一福地茅山和中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隆昌寺,同时,“两山”也是江苏省著名的风景名胜保护区,宝华山还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宝华玉兰的保护区。近年来,句容市积极实施“开放富市、旅游兴市、环保立市、科技强市”的战略,抓住句容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契机,治理旅游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茅山和宝华山风景区内原有10个采石宕口,象“白色疮疤”一样蚕食着风景…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碳(~(14)C)是化石源CO_2最有效的示踪剂,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山冬季化石源CO_2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年冬季在华山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玉泉院(504 m)、北峰(1634 m)、东峰(2079 m)进行大气CO_2采样。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华山冬季不同海拔高度大气CO_2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三个海拔高度大气CO_2平均浓度依次为461.8±14.1 ppm(ppm表示μL·L–1)、414.6±2.7 ppm和413.2±3.4 ppm,皆高于我国四个大气CO_2本底站点的同期浓度水平。不同海拔高度大气CO_2浓度及其δ13C值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R2=0.906,表明华山大气CO_2主要受区域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和源汇特征影响,而海洋的影响较弱。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化石源CO_2浓度均值依次为42.3±5.7 ppm、14.9±3.8 ppm和10.6±1.0 ppm,表明华山不同海拔高度大气CO_2都受到化石源CO_2不同程度的影响。华山冬季化石源CO_2浓度和海拔高度具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R2=0.914,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化石源CO_2浓度逐渐减小。利用Hysplit模式分层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采样时段内,玉泉院和北峰受到同源路径气团的影响,其化石源CO_2浓度呈现出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东峰受到异源路径气团的影响,其化石源CO_2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因此,在分析评价高海拔地区化石源CO_2浓度时,不仅要考虑到近源排放影响,同样不能忽视远源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8.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水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 结果表明:3个水期内共观测到湿地植物167种,不同水期植物种类及组成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 其中平水期湿地植物102种,分属于33科75属;枯水期71种,分属于27科53属;丰水期种类最少,为55种,分属于20科42属. 乐安河上游处于未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对照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河流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于受重金属酸性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区域,DCCA排序结果显示,水土环境中pH和Cu、Pb、Cd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其中,上游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Cu含量和pH的影响;中、下游主要受水、土环境中重金属Pb、Cd的复合污染以及pH的影响. 乐安河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DCCA法能准确识别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冀南野生油脂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南地区位于河北省最南端,西与山西交界,南与河南接壤。本区以京广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主要为平原;西部主要为山地,地势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关于冀南太行山区野生观赏植物、野生保健饮料食品植物和野菜资源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重点对冀南地区可作为油脂资源的野生植物进行了探讨。一、概况本区有野生油脂资源植物112种,隶属46科。其中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110种;草本植物55种,木本植物57种。植物油脂根据作用可以分为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两大类。植物油脂以合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作为主要成分,在营养价值方面优于动物…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状况与净化效果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微生物在湿地基质中的状况对理解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不同植物以及无植物的潜流水平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研究了潜流水平湿地不同空间基质微生物的类群数量以及它们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湿地基质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有植物和无植物湿地的差别不明显;湿地基质中不同空间处微生物数量不相同,一般上层多于下层。在湿地运行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湿地基质中会逐渐形成数量和活性比较稳定的生物群落。人工湿地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BOD5、TN的去除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作用是去除它们的重要途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TP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明显,说明磷的去除尚有其他途径。测定了湿地基质硝化速率,硝化能力与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沿着莫哈韦沙漠东部的一条现代气候剖面,实验测定了土壤环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即使所有海拔上的植物组合都具有类似的同位素组成,土壤CO_2和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也要随着海拔的增高和植物密度的加大而降低。一些因素(包括成土方解石与石灰岩方解石之比率的差异、过去植被的差异)被认为可以解释这一趋势。然而,在植物稀少的莫哈韦沙漠,成土碳酸盐的δ~(13)C值受植物密度和生物活动的差异的控制。这一关系可能为评价过去的植物密度(只要这些植物的同位素组成是均一的)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发生的同时陕西、甘肃、河北、上海、北京、河南、海南等10多个省市均有震感。此外,汶川大地震还波及到了处于亚洲东部的泰国和越南等地,此次汶川大地震几乎影响了半个亚洲。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酸雨来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5年间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降水和气象观测,分析了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与降水采样时的来流方向的关系,计算了丹东凤凰山和泗礁岛采样时的后推气流轨迹。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酸性很强的酸雨,推断酸雨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由于当地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空间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北方沿海的图们和丹东凤凰山的酸雨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沿海地区则较为复杂,冬春季可能受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滇中地区主要的4种次生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次生林群落优势种及其重要值(IV)分别为华山松林(华山松,89. 96)、云南松林(云南松,81. 64)、针阔混交林(云南松,34. 61;滇石栎,31. 03)、滇石栎(65. 03),以华山松林最为单优。各次生林群落分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层物种Simpson优势度指数、Gini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阔叶林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林的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最高,华山松林最低。  相似文献   

15.
李玉霖  毛伟  赵学勇  张铜会 《环境科学》2010,31(8):1716-1725
区域尺度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于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中国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热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24.45±8.1)mg/g,P含量的平均值为(1.74±0.88)mg/g,氮磷比平均值15.77±7.5.与全球、全国以及区域尺度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些区域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叶片N和P含量,但是叶片N/P无显著差异,具有保守性的特点.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含量N/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灌木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N含量,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P含量,灌木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氮磷比,说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研究区植物叶片N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和N/P含量差异显著.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植物叶片P含量较高.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阿拉善高原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6,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4,说明不同研究区的土壤养分有效性存在差异.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以及N/P与各研究区年平均温度没有明确相关性,但多年平均降水与叶片P含量以及N/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NO2时空变化与气象条件影响,本文利用变分方法订正TROPOMI卫星NO2遥感数据,结合环境气象评估指数(EMI)分析气象条件对NO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变分方法订正过的NO2浓度具有更可靠和高分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京津冀西北部地区的NO2浓度低,东部和南部浓度较高.北部燕山、西部太行山形成的半包围地形阻挡了大气污染物在京津冀平原地区的扩散,产生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其中,燕山南部的北京、天津和唐山以及太行山东部的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气象条件较差,而高海拔地区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大气扩散条件较好.NO2浓度在春、夏季受到气象条件变化的显著影响,而在秋、冬季受到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小.气象条件对NO2不同浓度区间的作用不同,NO2浓度较低和较高时气象条件对其作用更为显著,而浓度处于转折区间时,气象条件对其影响较小.本研究开展的TROPOMI卫星变分订正、NO2浓...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水成土壤元素背景值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气候条件、母质物质组成的差异以及河流上下游物质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土壤中13种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地域分布趋势,这种趋势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以非地带因素更重要。此外,东部平原土壤与相应主要河流上游侵蚀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抗大气污染应用植物规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佛山市大气污染及不同污染区应用植物受污染状况和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应用植物叶片大气F含量与大气HF及降尘PM10之间的关系、交通环境与行道树叶片铅含量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市应用植物生长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业大气污染和交通污染。提出了佛山市抗大气污染应用植物规划的原则和实施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发挥应用植物的环境功能、合理规划佛山市应用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悬浮泥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特定的滨江城市水环境问题,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菖蒲(Gladiolushybridus)、菱(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构建的湿地植物生态物理模型进行了含沙水体泥沙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系统对不同悬浮泥沙含量的水体具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净化效果最好的湿地植物分别是金鱼藻、黑藻、菱、菖蒲和风车草。随水体含沙量增加净化效果有所增强。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在湿地植物群落中的沉降、吸附和过滤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