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序言 广泛采用的关于美国西部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要求斜接的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沿圣安德烈斯右旋转换断层发生大的位移。阿特沃特(1970)指出,美国西部内部作为一个大转换断层从板块的相互作用获得其能量,调节了板块问的相对运动。凯里(1958)、汉密尔顿和迈尔斯(1966)首先进行这种构造型式的观测,之后阿特沃特(1970)探讨了板块构造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与构造密集带内深部逆冲断层有关的变质晕所作的构造和成分分析证明,逆冲断层作用对变质过程的影响有如下表现:产生同期的逆向变质分带热晕;在发生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时控制逆冲断层带内流体的P-T条件。蛇绿岩质和硅铝质外来岩体下方逆向变质分带热晕的构造和成分特征以及理论模拟和试验模拟资料表明,产生该类变质作用的热源只有一个,即力学性质的热,并且与外来岩体的类型无关。当构造密集带受到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时,由于流经狭窄推覆“面”的流体压力下降。该推覆面的局部压力可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断裂构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总结了断裂构造分形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 ,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的综合体现。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流体流动、油气运移成藏和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断裂的分维值越高 ,断裂连通性越好 ,越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矿床的形成。此外 ,还可以从活动断裂的分形分析来研究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进行地震预测。文中总结了目前断裂分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中国西藏南缘的碰撞看来是造成东亚大部分地区活动构造的原因。研究这种因果关系,主要可以了解新生代以来西藏的构造活动历史,特别是了解应力是如何通过西藏传递的。首先介绍了新的地震断层面解和陆地卫星象片解译,并探讨它们与亚洲活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境肌(擦痕面)一词是描述断层时常使用的名词,是地质学家最熟悉的术语之一。尽管如此,这一术语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意思,第一是“面”,第二是“线”。据丹尼斯(1967)和查利纳(1967)报道,最早采用“擦痕面”这一述语的有科尼比尔和菲利普斯,引述如下:“相互接触的(石灰岩断层的)两个面,看来好象已经被研磨过并有脊纹或凹槽(偶见),而且每个面有时都覆盖着一个明显的薄的铅矿层;这些面分开后,就是矿物学家所谓的擦痕面”。  相似文献   

6.
“火山—构造洼地”指受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双重控制而形成的一种大型负向火山构造。区域构造作用集中体现在:断裂构造为岩浆上升和早期火山喷发提供了通道,在火山-构造洼地内形成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的,由不同数目火山机构组成的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断块沉陷基本上限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范围,使洼地边界显示一定线性几何形态特征。洼地底部,通常有沉陷初期形成的内陆湖盆相沉积;其上火山岩广覆,它们可以是同一旋回产物,也可是多旋回产物迭加。  相似文献   

7.
以构造解析为基础.进行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M形叠加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解释,总结构造对矿体的控制规律:三个世代的褶皱、韧性断层及相匹配的面理大都是成矿期构造,起运矿和容矿作用,可以划分五种控矿类型;第二世代褶皱为主形变,控制地层与矿体的展布,它与第三世代褶皱叠加的复合部位是找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8.
对苏鲁皖地区布设的跨“郯庐断裂”定点短水准资料及“霍山窗”内流动水准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断层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域断层活动整体处于断层形变强度较低的背景下局部断层活动异常对地震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多发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份或者其后,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 伊凡-弗兰科夫石油和天然气研究所从事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地下储气库盖层的密封性·检查井的密封性和构造断层;圈定“游离”气的运移道路和聚集区;定量测定地下储气库地区天然气的漏失;检查地下储气库及其附近的居民区的环境状况。灵敏度高的气体生物化学方法能够确定岩石和水中的烃气含量,其精确度可达到百万分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及周边地区断层水准观测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安徽和江苏境内的断层以继承性构造运动为主,伴有幅度较大的波动变化;中段山东境内的断层活动主要反映了季节性变化和构造活动。整体上看,研究区内断层活动速率不高,断层均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个别断层垂直形变变化趋势与地球自转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区域主压应力轴方位角变化比较一致,这种相关表明其垂直形变变化与区域应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259-265
通过分析皖南休宁天井山金矿床和小贺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认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和北东向断裂是安徽休宁—歙县东南部地区金多金属矿形成最重要的控矿因素。歙县南源口和休宁桃溪两个地段的构造分析表明,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四期构造变形,其中早期向北西的逆冲推覆和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是成矿前构造;燕山晚期北东向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燕山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成矿,是成矿期构造;随后的右行平移断层为成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13.
<正>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新生代早期发育形成的小型断陷。基底主体是太古界、中上元古界、西部和北部分布有中生界。基底断层发育。断层和基底的起伏对古潜山和盖层构造均起着重要的控制作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对褶曲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分析,目的在于查明其形成过程,最终弄清楚作为这些构造起因的构造运动发展史。如果对这些构造进行定量分析,就可以在了解地壳内部的应力分布及其变迁方面取得重要的手段。具体地讲,就是根据从那些形变现象所推导出的应变椭球体的分析来恢复构造应力场并查明其时间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 ,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 ,在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 ,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 ,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内 ,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沿着海底扩张速度为145~160km/Ma的东太平洋海隆,现在没有滑动速度超过~145km/Ma的大洋转换断层存在,而微板块、扩展裂谷或叠加扩张中心的发育,为扩张很快的东太平洋海隆发生断错提供了条件。这表明可能有一个速度极限,超过这个速度极限就不会出现转换断层。出现这个速度极限的物理原因尚未弄清楚,但据认为可能与裂谷两端附近的不稳定应力场有关,该不稳定应力场使裂谷两端发生幕式扩展,从而阻障了转换断层的形成。本文所引用的扩张速度来自我们提出的关于太平洋板块和纳斯卡板块的新的(0~0.73Ma)相对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拟论述的并不是“新全球构造说”或“板块构造说”这一现代的全球构造运动概念,而是概括地论述对区域的、地区的或局部的(详细的)构造进行比较的全球构造学。全球构造学是研究在1:40,000,000或更大比例尺(即最大测量范围不小于1000公里)地质图上至少可以划分出分布范围的地壳(岩石圈)构造单元。就深度来说,这些构造单元明显地属于地壳构造或深部构造的范畴,涉及到深达莫氏面的整个地壳,乃至整个岩石圈。对于地壳构造单元切忌孤立地,而应当综合地进行研究,这样才可能确切查明全球范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里德尔剪切     
<正> 里德尔剪切的定义是斯肯普顿(1966)给定和使用的。据他认为,所谓里德尔剪切是沿着与单一剪切的相对运动方向(图1的 XZ 面)呈10—30°低角度的相对运动方向收敛的一种剪切面或滑动面。这种面显示出典型的雁行排行。对里德尔剪切的研究,先驱的实验有弗吉哈拉(1924)、克卢斯(1928)和里德尔(1929)。在里德尔的粘土块实验中,区分出了剪切裂隙和拉伸裂隙,并论述了它们的形成。里德尔所说的剪切裂隙后来称为里德尔剪切。麦金斯特里(1953)和 E·克洛斯(1955)虽没有提到里德尔(1929),但却把本文中所谓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中生代以来苏丹没有发生过年青的断层作用。苏丹地质图(1∶400万,1963年版)和非洲构造图(1∶500万,1968年版)上都表示境内没有断层,而且近来有关苏丹构造的很多评论也指出,晚凡勒  相似文献   

20.
<正> 甘肃文县一带的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一岩性段(D_2~1 s1+2)的断层裂隙中,常含有煤,前人称之为“断层煤”。这种“断层煤”,国内其它省区亦屡有所闻,但对其成因及意义未予深究。笔者在文县一带工作时,曾对其进行采样和观察研究;鉴于其成因特殊并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