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休理,会导致地面水体严重污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它们能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人工织经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分别评述了我国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农药生产废水的常用处理方法和资源化技术 ,认为在处理废水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废水中有用物质 ;同时 ,要合理采用综合处理技术 ,以期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受污染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刺激剂BIOE1对受污染的人工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现场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刺激剂BIOE1能有效地对受污染的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处理后的池水清澈,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显著提高,CODCr、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8%、93%、75%和83%。所用生物刺激剂不含外来微生物,对人体和鱼类无毒性。  相似文献   

5.
受污染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生物刺激剂BIO-E1对受污染的人工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现场试验的结果表明,生物刺激剂BIO-E1能有效地对受污染的景观池水进行生物修复,处理后的池水清澈,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显著提高,CODcr、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8%、93%、75%和83%.所用生物刺激剂不含外来微生物,对人体和鱼类无毒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染料废水处理技术中的物理法 (吸附法、膜分离法 )、化学法 (化学混凝法、化学氧化法、湿式空气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 )、生化法、电化学法的特点、原理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规律。对其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就近年来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防治水处理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的研究进展、现状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展望了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前景,指出目前控制饮用水中摇蚊幼虫污染必须将水源水质控制、污染治理与净水工艺处理结合起来,优化水处理工艺和强化水源水体保护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水中蒽醌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水中蒽醌化合和折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指示水体病原污染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受粪便污染的水体可能含有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致病微生物,由于病原微生物在水环境中往往数量较少、检测比较困难,通常采用检测与病原微生物具有密切关系的指示微生物来指示和估计病原污染.指示微生物包括总大肠菌群及其替代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程度检测等方面.总结了各种指示微生物的特性、应用范围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初步介绍了指示微生物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着重介绍了判断病原微生物污染来源的指示微生物及其最新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流化床法预处理受污染的饮用水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总结已有各主要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以生物流化床工艺对受污染饮用水源进行预处理的可行性,提出了预处理与常规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改造方案及生物流化床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表明,以生物流化床作预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比其他有关方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析再生水补水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塘西河为例,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位置、水质和补水量对塘西河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征、污染物负荷及其扩散降解过程,影响河流水质空间分布,且对补给点附近的河流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分析发现,补给点越靠近上游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作用越大,提高补水水质或增大补水水量均可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分析丹江口水库水质时空差异性,探索影响水质的重要因子,提供更具综合性的水质分析方法,基于5个不同观察点,监测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并采用判别分析法、配对T检验法、直接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5个观察点的水质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属于良好状态和优秀或良好状态,但是判别分析法显示水质理化指标在5个观察点上整体存在显著差异;浮游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在5个观察点上整体存在显著差异; 5个观察点水质理化性质在2 a的2个时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即水质营养状态无显著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丹江口库区的水质理化指标群与浮游细菌(或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群按照2个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依据所有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真菌(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标进行综合判别分析,可对不同观察点进一步精细分类;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浮游真菌(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可以间接指示或反映水质变化的特点;环境因子(水质理化指标)中重要指标包括X3(COD)、X5(NH3-N)、 X7(Chl-a)和X8(SD);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重要指标包括Y1(序列条带)、Y2(OTU数)、Y3(Ace指数)和Y4(Chao1指数);浮游真菌群落多样性重要指标包括Y1(序列条带)、Y2(OTU数)和Y3(Ace指数) 。本研究采用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技术较单指标逐一分析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水质变化全貌,可为完善和丰富水质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技术手段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管理部门监测和改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并制定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底泥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开发城市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法,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就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对其氮磷营养盐释放及河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程现场应证。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状况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大的影响,在底泥不加修复时,底泥污染物释放使水体COD、TP、NH3-N浓度分别达到30~35 mg/L、0.4~0.5 mg/L和3.0 mg/L,底泥修复后分别为15~20 mg/L、0.1 mg/L和2.5 mg/L;底泥G值(y)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x)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0.5124x-0.1394(R2=0.9222),y=0.17772x-0.4781(R2=0.8701);结合底泥的生物修复,采用曝气增氧投加生物制剂措施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时COD、NH3-N和PO3-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3.6%、25.0%和15.7%;对古廖涌的现场治理工程表明,在未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修复的情况下,经过氧化塘预处理河道水体增氧-水体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等措施的治理,河道中、下游水体又逐渐恢复黑臭,在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后,河道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吴霞  谢悦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331-3336
在无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对深圳市甘坑河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分两次直接接入河流水体及底泥中。结果表明,第1次接种后的4 d内各项水质指标都不稳定,4 d后,悬浮物、COD、TP和NH3-N等浓度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但从第8天开始,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同时下降,本源微生物的处理效率开始降低,需进行第2次接种;第2次接种后,DO浓度提升至2.0 mg/L以上,COD、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40%、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相似文献   

15.
凤眼莲在城市重污染河道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外港河是秦淮河重要支流,长期以来遭受严重污染。2006年4月份起对外港河进行了综合生态治理。在前期清淤和截污的基础上,7月份开始引种凤眼莲。在上游排污口附近和外港河河口段分别设置的4个生态区以及河面上布设的水面载体内全面放养以凤眼莲为主的浮水植物。经过5个多月的初步治理,外港河水体透明度从40 cm以下提高到120 cm左右,COD下降了70.4%,TSS、TN和NH3-N分别下降了39.6%、49.7%和21.8%。结果证明,凤眼莲在净化严重污染的河道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引种凤眼莲治理城市重污染河道是切实可行的;此外,用PVC管设计制作的水面载体来放养浮水植物可以点缀水面环境,美化城市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水质模拟预测模型对突发水污染事故事发地的水文、水下地形等资料要求较高,在缺乏相应资料时会影响对水污染事故的可靠预测和预警。为解决问题,亟需建立在应急条件下能快速预测预警的简化水质模型。以传统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通过人工测量河流沿程流速,自动插值获得流场以替代模型中对流场的求解,再求解一维对流扩散方程,以此获得简化的一维水质模拟预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水质模型,简化后一维水质预警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挂膜启动约需 2 5d ,比优化试验增加 10d左右 ,本文介绍了挂膜启动过程氨氮、CODMn去除效果和填料上生物膜变化的特点。由氨氮去除率 (≥ 5 0 .0 % )、生物膜形状、生物膜上动物种类和数量可判断挂膜启动过程是否完成 ,气温低是该工程挂膜启动过程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纤维生物膜帘修复污染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娟  金腊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276-1280
采用动力辅助活性炭纤维生物膜帘,模拟研究受污染水源水的原位修复过程,探讨了在不同温度和初始氨氮浓度下生物膜帘对源水修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物和氨氮的降解,低温则有利于微生物除磷。在35℃时CODMn和NH3-N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4%,15℃时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54%;在不同氨氮浓度(分别取1.27、1.68和2.54 mg/L)时,生物膜帘对CODMn去除效果都较好,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对NH3-N和TP去除效果随初始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氨氮去除率由96%下降到92%、TP去除率由40%下降到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技术(COF)对东莞市某河流的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通过烧杯搅拌试验,考察了COF技术除污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BOD5、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1.2%、77.4%、91.1%和68.7%,出水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扬水曝气技术在水源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扬水曝气技术是新开发的水质改善技术,用于混合上下水层、控制藻类生长、增加水体溶解氧、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将该技术应用于某水源地,其提水效率达到同类设备--同温层曝气器的两倍;控制了水体表层的藻类数量,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将藻类叶绿素a含量降低了13.96%.扬水曝气技术的适用条件:用于控制藻类生长时,水深应不小于10 m;用于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时,水体应存在溶解氧小于1~2 mg/L的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