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之物语     
阿成 《绿叶》2013,(10):100-102
我先前在哈尔滨南岗区清居住的时候,就一直梦想着在自家的后院里种一棵花树。我住在这幢6层草根楼里的I层,便在朝南的后窗那儿围了一个狭长的院子,大约有20多平方米的模样吧。  相似文献   

2.
雄性的牡丹     
彭见明 《绿叶》2007,(12):78-79
我十多岁时,读过一本当时很畅销的小说《林海雪原》,知道我国的北方有一个叫作牡丹江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个很了不起的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地方,因为那个消灭土匪座山雕的惊险豪迈的战斗故事就发生在那儿。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设想着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牡丹江。不过那时也有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3.
铁笼旁,树林中 我都曾见过鹿; 每每无言, 注视它的眼睛。 骞地,我发现了 身处迥异的环境, 鹿的目光 便也如此地不同。 奔在林中的鹿, 眼里少了一分失落; 伏在笼内的鹿, 眼里多了些许晶莹。 哦,渴盼幸福的天性 竟也长存在鹿的心中; 哦,向往自由的信念 竟也支撑着鹿的生命。 我立在那儿,我一动不动, 我默默地注视着鹿的眼睛。 这眼睛正如心灵之窗, 时时在进行人与动物的沟通。 我注视鹿的眼睛——谨以此诗献给2000年国际爱护动物行动周$北京市22中初二实验1班@孙之星  相似文献   

4.
对于科学家而言,若在研究领域做出与众不同的成果,必然要有创新精神。曲久辉说:"不论我行还是走,思考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认为这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褚楚 《环境教育》2011,(7):76-76
我爸爸妈妈老家都在农村,每当节假日,他们都会带我到老家走走看看。那儿有碧绿的菜田,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居,我还可以和那里的小伙伴尽情地玩耍。但是和这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是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是一条条黑黑的臭水沟,每当烧饭洗衣时,家家户户洗衣、洗菜的污水都是随随便便一倒,污水流的满地都是,日积月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臭水沟夏天...  相似文献   

6.
正星期六的时候,我在家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举着一袋废电池对我说:"悦悦,这袋电池妈妈攒了好久了,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扔,你知道哪儿可以扔电池吗?"我忽然想起来,我放学经过的新厦小区那儿有一个柜子,是专门用来回收旧手机和废电池的。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放学的路上有个柜子是扔电池的,我带你去吧!"  相似文献   

7.
在两国边界的翠绿之中国际列车共五节车厢,基本上被俄罗斯女人们占满,火车缓缓而行,我从她们身上移开视线,静静地品味过国界的感觉。绥芬河车站停着一列列向我方开来的装着粗大原木的货车,显然,这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我的前方目的地是俄方边境口岸格罗齐沃,到那儿下车验证过海关,其间距离只有区区27公里,却是创世界纪录的特慢列车,要行驶近三个小时,主要时间耗在两国交界处的“交接”,开开停停,停停开开,对我来说,并不嫌其慢,车儿呀慢些开正中我的下怀,让我有充裕的时间观看边境风光,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跨越国境旅行体验。国际列车上尽管有军警荷枪巡游,但也不是如临大敌的,只是例行公事而已。我见车厢里坐得满满当当太挤人,就跑到第一节机组工作人员的车厢,那儿坐着三三两两的俄方机组人员和中方旅游团队的领队导游翻译,我找了一个空坐下。两个边境口岸之间,树木茂盛,奇花灼目芳草鲜美,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2004,(4):60-61
离开佛罗里达群岛,沙沙继续前行。这一次沙沙的目的地是亚马逊密林,听说很久很久以前那儿有一个印加帝国,他们的国王在密林里秘密修建了一座“黄金城”,那儿除了有很多金银财宝外,更重要的还有很多未被破坏的自然资源,有很多沙沙从来没有见过的已经在世界大部分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那里有一座小小的石桥。石桥下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溪边林立着棵棵苍翠的古树……小溪环绕着的那个小村庄,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安徽省临泉县的裴庄。那儿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却是我童年的乐土。春夏之交,绿油油的麦苗被风吹成了一片海,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地散发着清新的草香。这时,我最大的乐事便是与伙伴们在草地上嬉闹、打滚儿。记得有一次我们闹得实在太开心了,竟不知不觉滚进了邻家的麦田,把绿油油的麦苗压倒了一大片。  相似文献   

10.
绿茵的埋葬     
方遒 《绿色视野》2011,(1):56-56
我的住宅楼前是一所学校,我每天都要从学校的操场旁边经过。这操场本是一片"绿茵"。"茵",乃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绿草如茵,多么富有诗意呀!是的,我看这操场就像一张绿油油、平展展的大垫子大褥子大毯子。我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在这儿踢足球,打排球,跑步,跨栏……他们玩累了,就仰八叉地躺在地上休息;地上的小草很柔软,不辱"茵"的美称。  相似文献   

11.
卢风 《环境教育》2009,(9):62-62
2009年7月16日下午,我们从哈尔滨出发,驱车前往伊春的五营。那儿有一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黑龙江丰林生物圈保护区。在那儿我们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3天。  相似文献   

12.
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近年来,随着一部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片广为人知,这句话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对动物的伤害也有所减少。同样,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爱护身边的环境。对于家乡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离家不远有一条河,我和哥哥每次到河边玩都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上学路上也常常直接捧起路边的泉水喝几口再走。可是现在,河面上每隔一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乡在辽西山区,那儿的树木品种不多,漫山遍野多为榆树,只有在小河边才能见到杨柳树. 阳春三月,春日融融.当许多树木尚未发芽时,家乡地头山边的老榆树就竟相开花了.先是树枝头泛出密集而细小的紫色花苞,隐约可见.几天之后就是满枝新绿,呈现出一簇簇绿中泛白的榆钱,圆圆的嫩嫩的,令许多人垂涎欲滴.  相似文献   

14.
2006-10-04日,新疆生态学会组团,由我带队的"新疆生态科普旅游团"一行42人来到了喀纳斯湖,这是一支利用假日旅游进行生态科普宣传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为了考察研究喀纳斯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以及民间传说的喀纳斯湖"湖怪".我曾先后10次来过喀纳斯湖,这次再来喀纳斯湖,一是带这支志愿者队伍,二是为了进一步观察研究大红鱼.  相似文献   

15.
晚宴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它来仍好像实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室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椽裸落,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阳台。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不是差钱     
张东昇 《环境教育》2010,(10):64-65
"你也真是的,看完电视,不记着拔掉电源!" "把水龙头拧小点,一样用的。" "不看书,把大灯关掉,用小灯就行。" "这是目光灯,不要频繁开关,费电!" 你听吧,在我家里时常听到妈妈在唠叨,唠叨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真让人烦。妈妈说:"我天天唠叨,你们还不注意,再不唠叨,你们还不知怎么浪费呢,一度电,一滴水,那都是要花钱的。"  相似文献   

17.
端午随想     
你听,那些苇莺口中鸣唱的声音,不就是——"呱呱唧啾"?而"呱呱唧啾",不就是诗经中的"关关雎鸠"的谐音吗?!所以我认为,在诗经中,"关关雎鸠"一词就是来描述苇莺的叫声的。  相似文献   

18.
小文 《环境教育》2005,(10):16-19
避敌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根据动物学家的考察研究,动物对外在环境危险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与人类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动物也有爱恨交织的情绪和喜、怒、哀、乐的表情.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避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十一五"与我们渐行渐远。"我的这五年,有梦有故事。"抚今追昔,"十一五"对于中国环保人来说,是很给力、很温暖的五年。  相似文献   

20.
发现问题 自从开展了植树活动后,城市里又多了一批“绿色环保小卫士”。每当我乘公交车去盆景园时,这些“绿色环保小卫士”都笑眯眯地向我点头、问好。我也在心里默默地说着“Hello!Hellol”可是最近几天,我经过某些小店门口,发现那儿的树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还有的甚至在逐渐的枯萎,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盆景园里的树—直站得笔直笔直,而这里……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