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下古生界地层中缺乏镜质体,焦沥青的反射率被用作热成熟作用的指标。根据一种制备有机质的新技术,人们有可能区分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包括焦沥青)的类型,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反射率直方图。对安第科斯蒂岛奥陶-志留系地层中有机质的研究表明,动物碎屑的反射率不同于固体沥青,而且几丁虫、笔石和虫牙,每组动物碎屑随着深度的增加,都有各自的反射率演化途径。这三组动物碎屑的演化曲线在对数标尺上是线性、强相关且收敛的。但是,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是非线性的;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只是在反射率大于0.75%处才变成线性的。将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之间的关系与镜质体-固体沥青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后表明,安第科斯蒂岛盆地的镜质体演化线应当与几丁虫和笔石的演化线近于平行,且在1—2%的范围内低0.4—0.8%。然而,虫牙和镜质体在1%时应具有同样的反射率,而虫牙的反射率在镜质体反射率为2%时应稍高(0.2%)。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工艺问题,还是石油的成因,运移,变质程度以及成矿条件的地球化学问题,都需要了解石油的组成和结构。以前主要注意烃,对于沥青质-胶质组分的兴趣是近年来的事。  相似文献   

3.
滩间山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该金矿床天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井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而形成的。矿区地层、侵入岩、矿石及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良好的亲缘关系,较清楚地反映了地层和侵入岩浆活动对成矿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未熟-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岩光片镜鉴和显微荧光分析方法 ,对我国不同地区 5 0 0余块未熟 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研究。未熟 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 ,不同地区显示出陆源组分与水生生源组分不同的“配比”关系 ,反映出其有机质组成的复杂性 ,并确认藻类体、孢子体、树脂体、木栓质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等组分是其最常见的生烃组分。基于对镜质组反射率Ro和孢子体荧光变化等演化指标特征的分析 ,认为未熟 低熟烃源岩有机质早期热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都表现为“二段式”变化 ,其变化界限大致以Ro等于 0 .5 0 %~ 0 .5 5 %为界。  相似文献   

5.
<正> 孢粉颜色指数是油气勘探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室计划研制提供此项指标测定用的全套标祥。 确定生油岩成熟度和石油演化阶段是油气勘探中地质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普查勘探中划分成岩阶段、确定生油岩有机质的变质程度和油、气生成与破坏的界限虽已有很多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但是孢粉的颜色指数却是其中最简单、实用和比较有效的,现已为各国石油公司普遍采用于评价生油岩的成熟度,只需有一台普通显微镜和一套孢粉色级标样就可建立这项指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总结了地质物质显微光度测量的某些流行的应用和最近成果,特别是记录了分离的干酪根和抛光岩石样品的矿物的反射率和紫外荧光光谱综合资料。讨论内容包括对各种类型的生油岩和干酪根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产在自生胶结物中的水溶液包裹体和石油包裹体的分析,研究了乌拉油田的成岩史和石油充填史。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反应速率和石油饱和程度仍然知之不多,但在石油到达砂岩之后,成岩作用仍持续活跃。自生石英中包裹体的显微测温证实,石英胶结作用开始广泛发生的温度在110℃左右(相对埋深2.5km),且这一过程延续至今。与此同时,自生钠长石亦以粒间和粒内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大量的石油包裹体主要产于钠长石和石英胶结物中,其胶结物捕集的包裹体可作为该构造中到达的石油的主要载体。通过石油和矿物表面间的薄水层的扩散作用,可能以自生石英和自生钠长石沉淀的溶质质量传递为主。早期形成的钾长石次生增长体中石油包裹体的分析表明,在最近25Ma快速沉降之前,有些二次运移的石油可能到达了浅埋深的储层中。与乌拉组储层孔隙游离石油相比,钾长石包裹体中的石油显然来自不同的生油相。测试的大多数成熟度参数表明,后者的成熟度较低。后期石英和钠长石捕集的石油包裹体,同样具有钾长石和乌拉组储层中DST原油的某些特征。因此,这些特征可能反映了在石英成岩作用过程中,乌拉油田石油的聚集是渐进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经济油藏只是形成于深部热解成因的一般假设,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源于许多指示油早期进入圈闭的地质标准,此外还来源于不能解决石油从固结沉积物中通过和运移出来的问题。 石油早期就位的证据有;古构造的优先填充,储集石油对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抑制以及表明巨型重油矿床未成熟性的证据。 阿萨巴斯卡“焦油砂”的未胶结、未压实性质,其中木化石的完整保存以及阿萨巴斯卡、皮斯里弗和冷湖油藏的倾斜的油-水界面都支持石油非常早期就位的地质推论和石油未成熟的地球化学标准。 如果这样巨大体积的石油是未成熟的,那么这与地质观测资料一致。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得出结论:成熟油藏很可能是早期排出的,生物成因的重油和甲烷经储层内成熟作用形成的。 生油岩中保留的烃在埋藏过程中成熟,但由于逐渐失去有效的渗透性而变得不活动。  相似文献   

9.
沥青烟雾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烟雾是石油、沥青、烟煤等燃料在高温焙烧条件下,逸散到环境空气中的一种烟雾状物质。凡是制造、使用、加工石油、沥青、烟煤的工厂如炭素厂、耐火材料厂、沥青耐火砖厂、焦化厂、油毡厂、炭黑厂、电解铝厂、石油化工厂、绝缘材料厂、涂料厂以及沥青路面施工现场,都产生不同数量的沥青烟雾。沥青烟雾的组分与沥青组分很接近,是一种合有大量多环芳香烃以及少量氧、氮硫的杂环混合物,通常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于空气之中。沥青烟雾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已分析出者  相似文献   

10.
<正>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油田生产需要的迫切性使笔者选择了生烃性能、排烃量、排烃效率以及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变化这一研究课题,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岩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有关石油(天然气)生成和初次运移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同时解决油田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对目前关于干洛根热分解生成油、气的概念作了评述。原生石油运移机制需要大量的水作为载体以把石油从生油岩运到贮油层,本文对这些机制作了讨论。过去的研究者把成岩作用期间由于转变而从蒙脱石和蒙脱石-伊利石混合层矿物中排出的层间水看作是载体水(carrier water)的最重要来源。 根据蒙脱石粘土的压实实验研究结果、层间和间隙水的排出机制的研究结果以及在这些阶段所观察到  相似文献   

12.
对石油沉积盆地进行定量评价已成为石油勘探中的基本要求,这种评价包括估计石油生成与运移的时间和数量。要了解区域石油地质情况,必须把所有的地质作用相互联系起来,并采用系统的方法对从每种地质作用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研究。模式模拟是实现这种想法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为了模拟流体流压密作用、热传递、有机质成熟度和烃的生成,建立了一种演绎正向模式。本文主要介绍该模式的理论问题。 此外,该模式已应用于新(?)盆地的油田之一,该油田的烃类从七谷泥岩到最低的地层成员绿色凝灰岩一直在向下运移。通过应用这种模式揭示,在绝大部分的地质时期烷类都在向下运移,这主要是由于毛细管效应而不是由于区域水动压梯度的缘故。对于浅部浊积岩储集层来说,该模式实验表明,砂岩的几何形态对烃类运移通道极为敏感。这表明,毛细管效应对局部迁移模式再次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上述推测的关于烃类运移的毛细管效应理论,应该用地质资料重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生油岩五环芳烃的热演化及成熟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中生界生油岩中的五环芳烃化合物的热演化呈规律性变化。成熟度较低的样品中的含量较高,苯并芘和苯并荧蒽的含量较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含量逐渐下降,而苯并芘和苯并荧蒽的含量不断增多,这表明两者的成因及其演化途径不同。前者可能为有机质早期演化的产物,而后者主要来自环化和芳构化作用。生油层剖面样品分析资料表明,苯并[e]芘/和(苯并[e]芘+苯并[a]芘)/之比值是良好的成熟度参数,它们可指示生油岩成油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正>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是变质作用的最高阶段。麻粒岩相变质岩是我们研究变质作用过程中造成的物质组成及同位素体系变化最大的地质单元。华北麻粒岩相带被认为是华北地块的基底岩石及下地壳的组成单元,因此,对它们的形成时代以及同位素体系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研究该区早期地壳及下地壳的组成和演化历  相似文献   

15.
<正> 据文献报道,造成原油和生油岩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母质的类型、热成熟作用和原油的初次运移作用。研究是何种因素(或以何种因素为主)导致出现组分差异,对油气成因理论和盆地油源对比及资源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情况的复杂性造成了上述参量组合的多样化,给直接从野外地质剖面进行研究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为了有意识地简化一些可变参量,本研究采用以同一种生油岩在外加温加压的条件下进行系统的生油和排烃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生油岩样品中的中性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变化的系统研究 ,指出了含氮化合物的热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 ,含氮化合物是沉积有机质成岩演化的产物 ,其含量和组成明显受控于有机质成熟度 ;认为 1- / 4-甲基咔唑、苯并 [a]咔唑 /苯并 [c]咔唑等比值可作为成熟度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沥青铺面材料VOCs排放特征,并开展臭氧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和健康风险影响评价,在实验室内模拟了沥青VOCs的排放.结果表明:沥青VOCs的组分组成以烷烃和OVOCs为主,正十一烷、正十二烷、乙醛、庚醛为沥青排放VOCs的高排放物质.OVOCs和芳香烃是沥青臭氧生成的主要贡献组分,烷烃和芳香烃是沥青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主要贡献组分,沥青VOCs对人体健康存在明显风险,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物质为间二乙苯、1,2,3-三甲基苯、反式-2-乙烯,致癌风险的贡献物质为苯、乙醛、三氯乙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构造一地层法重新厘定了苏北变质地层层序,系统研究了变质岩群序列及其接触关系、区域变质岩和变质作用、混合岩及混合岩化作用、变质变形序列和构造演化等几个主要问题。新建了东海群和“石桥群”。在特征变质矿物的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东海群是中压低角闪岩相为主,海州群和“石桥群”属高压高绿片岩相到低绿片岩相,各群都具多期变质变形。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变质地体地质年代和压力-温度演化的基础资料基本上可以通过变质石榴子石来获得,因为该矿物中的Sm、Nd和主要阳离子的扩散能力相似,都比较低。本文报道了纽芬兰区域变质泥岩中进变质石榴子石的Sm-Nd、Rb-Sr同位素和主元素的数据。这些石榴子石保存了进变质过程中的主元素分带特征及与之一致的Sm/Nd比值变化。从石榴子石核部到边部不同部位的Sm-Nd数据,提供了石榴子石生长时间的上限值,并证实在同一手标本中不同的石榴子石颗粒是同时生长的。石榴子石相应部位的Rb-Sr数据基本上与这些结果一致,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能单纯地从晶体生长的角度来解释。 把石榴子石生长期的估算值与由主元素分带推导出的石榴子石的表观生长温度范围相结合,得到一个最低升温速率3K Ma~(-1)。该值与由陆壳增厚的热演化理论模式得出的最低值相近。分别由同位素数据和区域变质过程中可能的升温速率上限值得到的石榴子石的生长速率范围为1.3~1.9mm Ma~(-1)。这样的生长速率似乎太慢,不可能受表面反应控制,从而表明其它一些因素,比如物质运移,也许是该速率的控制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物质运移到生长晶位的有效扩散系数确定的范围(=0.4~6.1×10~(17)m~3s~(-1))表明,颗粒的边界扩散可能是向生长的石榴子石提供物质的运移机制。  相似文献   

20.
长岛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是早、晚白垩世的。为了确定有机相的特征,我们采同了不同井的岩心样品和少数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 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序列是一种具有高度石油潜势的良好生油岩。这种生油岩由暗灰色均一的微晶状灰岩和高沥青质层纹状灰岩组成。它们伴生有沥青和油渍。有机质主要为海相成因(藻类-腐泥型),有少量陆地组分的输入。样品的抽提量异常高,含有不同量的烃,并且炮和烃/芳烃比值低。成熟作用期为不成熟到边缘成熟,其鉴定特征是:高比例的树脂和沥青烯,伴有高含量硫;正烷烃的偶数优势;无环异戊间二烯化合物与正烷烃比值高;Pr/Ph<1;在430℃附近出现T_(max)。 长岛盆地的有机相是变化的,因而有可能发现富有机质的沉积物和氧化的贫有机质的沉积物。有机相的差异,是由于沉积环境中的许多变化及可造成有机相的不均一性的构造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