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离子型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十四酰氯、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壳聚糖水面溢油凝油剂,并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十四碳脂肪酸酰氯: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51∶.5时,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较好的凝油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用于水面柴油、机油、苯、二甲苯的回收处理,不但回收处理效果好,而且基本不受水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性大豆蛋白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蛋白羟甲基化后,再用高级脂肪酸酰氯酰化,然后以多价金属离子盐处理,得到的凝油剂具有良好的凝油性能,可用于水面原油与燃料油的回收处理。进一步研究发现,三价金属离子形成的凝油剂的凝油性能比二价金属离子形成的凝油剂的凝油性能好;羟甲基大豆蛋白酰化时所用的酰氯的碳原子数越大,凝油速度越快;凝油剂对原油的凝油性能比对柴油的凝油性能更好;水的盐度对凝油剂的凝油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凝油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芳 《环境工程》1996,14(3):33-34
一种新型海上溢油凝油剂的研制曾德芳(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轮机学院,湖北430063)PREPARATIONOFANOVELCONDESINGOILREAGENTOFTHEOVERFLOWEDOILONTHESEAZengDefang(ColegeofMa...  相似文献   

4.
频繁的溢油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用凝油剂(OGA)是一种优良的溢油回收方式。本文分析了凝油剂的发展历程,根据结构组成对凝油剂进行分类,此外,针对凝油剂的有效性问题,分析了一系列有效性评价实验与凝油回收技术,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参考方案。在凝油材料研究进展方面,列举相选择性有机胶凝剂、多孔基有机胶凝剂与实际溢油凝油材料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可降解天然吸附材料或凝油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最后,从凝油剂的经济成本和应用技术出发,阐释了当前凝油剂的发展难点与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曾德方 《交通环保》1995,16(3):16-17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凝油剂的生产和应用,将其按溢油重量的1%撒到溢油面上,可使溢油粘度增大1000倍左右,除油率可达99.2%。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山梨醇系凝油剂合成及其在溢油处理中的应用。经试验表明:山梨醇系凝油剂是处理溢油有效的化学药剂,它既可以处理重质油,也可以处理轻质油。尤其是在处理轻质油中它具有凝油速度快,用量少等特点,因此,在轻质油泄漏突发事故更可以考虑使用,以控制油污染,防止火灾发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然混合羧酸与聚氧丙烯醚以适当比例混合,以乙醇为溶剂制得新型集油剂,燃点88.7℃,对于柴油、原油膜有优良的集油性能。QS=1集油剂在55cm长的水槽中,使水面柴油膜收缩距离达44.0~50.8cm,维持时间大于6h;QS-2集油剂使原油膜面积收缩率74.3%~76.5%,维持时间大于16h。该集油剂在0~4000mg/dm^3浓度下,不影响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生长。该集油剂在4级海况条件下仍  相似文献   

8.
山梨醇型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山梨醇型凝油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胶凝轻质渍及类油物质的性质。结果表明,此类凝油剂对汽油,柴油,机油以及基苯及苯系有机溶剂等的去除率达90%以上。经生物毒性试验表明,不会对水中鱼类产生毒性效应,凝油后油凝体硬度可达3.9×10^4-9.8×10^4Pa。可用于各种轻质油及类油物质泄漏等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9.
申慧彦  周浦城  王峰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2):241-245,249
水面溢油在反射光波的过程中,将表现出与自身性质密切相关的特征偏振。因此,对水面溢油的多角度多波段偏振探测成为水体污染遥感监测的一种新手段。本文以汽油、柴油、摩托车机油和大豆油作为水面油污实验样品,应用多角度光谱偏振测量仪实测了不同溢油污染水体的多角度多波段偏振特性数据,探讨了不同溢油污染水体的偏振特性与观测方位角、光源入射角、观测天顶角以及探测波段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以便为水面溢油污染偏振遥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油分散剂是处理海上溢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实际处理效果 ,其毒性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海事部门规定 ,分散剂产品必须经过形式认可试验 ,才能在港口、码头和船舶上处理溢油。根据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检测结果 ,对产品外观、pH值、燃点、运动粘度、乳化率 (30s ,10min)、鱼类急性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估。对加强溢油分散剂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加拿大学者用能量概念解决化学实验室锥形瓶或烧杯,水动力学物理模拟实验室水槽以及自然界海岸线波浪破碎等不同尺度下波浪同溢油乳化行为之间关系的同化方法和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新的尝试.从物理模拟实验室尺度和自然界海岸线尺度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并从发展的角度和中国同加拿大研究设备、能力和观点上的差异,提出中国曾经开展的类似研究是否有再度崛起的可能性,使得研究成果成为溢油乳化和溢油清理科学技术的基础,并带动解决冻结水域溢油乳化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Polyvinyl alcohol is a refractory compound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Here we report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solution and desizing wastewater with and without sodium hydroxide addition.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organics even though polyvinyl alcohol can readily crack under supercritical water treatment. Sodium hydroxide had a significant catalytic effect during the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It appears that the OH ion participated in the C-C bond cleavage of polyvinyl alcohol molecules, the CO2-capture reaction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intermediate organic acids, promoting the overall reactions moving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Acetaldehyde was a typical intermediate product during reaction.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desizing wastewater, a high destruction rate (98.25%) based on total organic carbon was achieved. In addition, cases where initial wastewater was alkaline were favorable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treatment, but salt precipitation and blockage issues arising during the proces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seriously.  相似文献   

13.
红球菌J-5菌株降解聚乙烯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的纯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该菌株降解PVA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PVA的适宜条件为10000mg/L PVA,25℃,摇床培养;此外,添加0.1%的酵母膏可以明显促进PVA的降解.在该条件下通气培养7d,可以降解58%的PV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PVA的代谢产物,说明PVA降解的中间产物带有羰基.  相似文献   

14.
溢油风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讨论了近10a来国内外学都在溢油的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养及蒸发,溶解,乳化等风化过程听研究进展。和过去相比,随着分析手段的提高和认识的加深,近10a的研究已从经验方程的建立,深入到风化的机理研究上,促进预测模型向更合理,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岛大沽河河口的泥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和32号柴油为吸附质,以此来研究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特性。首先分析了水中分散油的浓度分布特点,提出了计算平衡浓度下吸附量的公式,然后分析了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了石油在不同温度、含沙浓度、盐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以及不同油种对吸附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本文的研究为揭示水环境中石油污染机理、评价溢油对水环境的影响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